第六百八十章 强心剂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ep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马齐这句话说完,忐忑不安等着建兴皇帝的回答,可惜他最终等来的却是建兴皇帝一声“朕乏了”。
无奈,只能跪安离开,等出了寝宫后,耿额忍不住就嘲讽张廷玉,张廷玉原本心里就不舒服,当即两人又吵了起来。
这一下更把马齐给气坏了,朝政如此,两位上书房大臣还不团结,尤其是耿额在这种情况下还给建兴皇帝火上加油,实在是不顾大局。
作为满人的马齐,对于汉人的态度其实是和当年康熙一样的,就是既要用又要防。相比汉人,满人的数量太少了,满清要巩固统治不使用汉人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是所有外族在获得中国统治权后都绕不开的一点。
但是,满人毕竟是外族,在使用汉人的同时对汉人怀有防备之心,心口不一往往就是他们的体现。就如同后世所说的,这是极度不自信的体现,其他的就不去说了,仅仅满臣和汉臣在皇帝面前的自称就是不一样,一个称奴才,一个称臣,前者表示是自家人,而后者表示外人。
马齐虽然政治能力比不上张廷玉,但他的头脑却清醒的很,他知道岳钟琪反清后朝廷一旦处置不当,那么会必然激发满汉分裂。以岳钟琪的举动,朝廷要灭他九族丝毫不为过,可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眼下可不是大清坐镇北京城的时候了,现在大清丢失了中原偏安一隅,朝廷上下已是惶惶不安的局面,在这种时候一旦大兴牢狱,并非好事。
马齐原本是打算打个太极拳,尽量减少株连,诛九族改为夷三族,这样话既能保全大清的面子,给皇帝一个交代,同时也能达到安抚汉臣的目的。可谁想,建兴皇帝今日却未同意他的建议,反而不置可否地把他们赶了出去,这使得马齐忧心忡忡。
不过还好,至少建兴皇帝同时也没坚持诛连九族,也许建兴皇帝是在气头上一时间不好意思改口吧。出了宫后的马齐如此想到,他琢磨着等过上几日,等建兴皇帝气消了再进言,以建兴皇帝的智慧,当能接受自己的建议。
转眼就两日过去,这一日马齐突然接到召他入宫的旨意,急急进了宫。等到了宫中发现耿额已经到了,却没见张廷玉的人影,马齐连忙上前打着马蹄袖给皇帝请安,建兴皇帝一句:起来吧,马齐这才站起,居然见到建兴皇帝无论是精神头还是气色都要比前两日好了许多,更重要的是他的神色中还有着一丝喜色。
这让马齐有些疑惑,前两日建兴皇帝还因为中原大败的消息一蹶不振,怎么转眼间就精神抖擞?再瞧他脸上的喜色,还有在一旁同样面露欣喜的耿额,一时间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马相,鄂尔泰漠北大捷!”耿额笑着说道。
“漠北大捷?这……。”马齐一愣,这鄂尔泰不是在察哈尔整军么?怎么突然跑到漠北去了?而且所谓大捷又是怎么回事?他记得大明的势力没有延伸到漠北去呀。
瞧着马齐一副摸不着头脑的样子,建兴皇帝顿时笑了起来。对于漠北一事,都是建兴皇帝乾坤独断,知晓的人极少。马齐虽然是上书房大臣,可他不管军务,自然就没告诉他,倒是耿额,他原本就是兵部尚书,这件事一直都是他替建兴皇帝出面同鄂尔泰谋划。
建兴皇帝摆了摆手,耿额笑眯眯地把一份奏折交给马齐,马齐疑惑地看了他们一眼,这才翻开奏折细看了起来。
随着奏折的内容,马齐的眉目越皱越紧,等看完之后,他甚至闭上了眼睛,过了好半天这眉目才逐渐舒缓开来。
“奴才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漠北平定,鄂尔泰定能整合蒙古各部,令我大清军力顿增,更使我大清复国都多了几分把握,只是……。”
“只是如何?”
“只是这罗刹国,皇上不可不防啊!”马齐忍不住劝道,当年在东北时大清和罗刹国大战,马齐那年还是康熙的侍读学士,随后又调任山西为布政使,虽然他没有亲历前线,但是对于罗刹人的凶狠和其战斗力却是很清楚的,当初大清和罗刹人打了四年之久,最终签署了尼布楚条约,从表面看这场仗是大清打赢了,但实际无论从双方损失的数量还有条约的内容来看,大清都是输了的。
建兴皇帝同罗刹国进行接触,企图向罗刹借兵对付大明,这件事马齐是知道的。虽然他对此有些不赞成,可从目前的局面来看,借兵一事也并不算过。何况马齐在内心中还打着师夷之技已制明的想法,大明的火器厉害,大清想在这点胜过大明,也只有求助于罗刹一条路可走。只要保持一定的合作,那么大清在这方面的稍许让步倒也不是不可以。
可是马齐没有想到,情况随着时间的变化居然发展到了这种程度,鄂尔泰借着漠北三部不尊朝廷命令的理由联合蒙古其他部落再加上罗刹国突然间出兵,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把漠北给平了,甚至连漠北最为强大的土谢图汗部也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这还不算,接下来各方直接瓜分了漠北,其中罗刹国拿到了漠北大片草原,从而直接把触角伸到了漠北深处。这使得马齐顿时警惕起来,所谓驱虎吞狼之策,看起来似乎不错,但谁能保证这头猛虎不比原本的恶狼更有威胁性?
“无妨无妨。”建兴皇帝的此时此刻心情极好,在他看来强大的漠北三部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能一气而下,足以证明他用人之能。鄂尔泰是一员了不起的将领,以其这次战绩丝毫不亚于当年的图海,大清依旧强大,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这样的大捷恐怕当年的康熙都无法做到。
就如同打了一剂强心剂,使得建兴皇帝一扫颓废,让他感觉到大清依旧存在的威严和强盛。更重要的是,漠北一战,拉拢了罗刹国,有了如此强援,还怕打不赢明军么?
等到鄂尔泰在漠北休整完毕,领百万铁骑南下,区区明军又算得了什么?至于明军的火器更不值得一提,他大清还有罗刹友军,到时候夺回北京城,收复中原指日可待。
马齐这句话说完,忐忑不安等着建兴皇帝的回答,可惜他最终等来的却是建兴皇帝一声“朕乏了”。
无奈,只能跪安离开,等出了寝宫后,耿额忍不住就嘲讽张廷玉,张廷玉原本心里就不舒服,当即两人又吵了起来。
这一下更把马齐给气坏了,朝政如此,两位上书房大臣还不团结,尤其是耿额在这种情况下还给建兴皇帝火上加油,实在是不顾大局。
作为满人的马齐,对于汉人的态度其实是和当年康熙一样的,就是既要用又要防。相比汉人,满人的数量太少了,满清要巩固统治不使用汉人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是所有外族在获得中国统治权后都绕不开的一点。
但是,满人毕竟是外族,在使用汉人的同时对汉人怀有防备之心,心口不一往往就是他们的体现。就如同后世所说的,这是极度不自信的体现,其他的就不去说了,仅仅满臣和汉臣在皇帝面前的自称就是不一样,一个称奴才,一个称臣,前者表示是自家人,而后者表示外人。
马齐虽然政治能力比不上张廷玉,但他的头脑却清醒的很,他知道岳钟琪反清后朝廷一旦处置不当,那么会必然激发满汉分裂。以岳钟琪的举动,朝廷要灭他九族丝毫不为过,可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眼下可不是大清坐镇北京城的时候了,现在大清丢失了中原偏安一隅,朝廷上下已是惶惶不安的局面,在这种时候一旦大兴牢狱,并非好事。
马齐原本是打算打个太极拳,尽量减少株连,诛九族改为夷三族,这样话既能保全大清的面子,给皇帝一个交代,同时也能达到安抚汉臣的目的。可谁想,建兴皇帝今日却未同意他的建议,反而不置可否地把他们赶了出去,这使得马齐忧心忡忡。
不过还好,至少建兴皇帝同时也没坚持诛连九族,也许建兴皇帝是在气头上一时间不好意思改口吧。出了宫后的马齐如此想到,他琢磨着等过上几日,等建兴皇帝气消了再进言,以建兴皇帝的智慧,当能接受自己的建议。
转眼就两日过去,这一日马齐突然接到召他入宫的旨意,急急进了宫。等到了宫中发现耿额已经到了,却没见张廷玉的人影,马齐连忙上前打着马蹄袖给皇帝请安,建兴皇帝一句:起来吧,马齐这才站起,居然见到建兴皇帝无论是精神头还是气色都要比前两日好了许多,更重要的是他的神色中还有着一丝喜色。
这让马齐有些疑惑,前两日建兴皇帝还因为中原大败的消息一蹶不振,怎么转眼间就精神抖擞?再瞧他脸上的喜色,还有在一旁同样面露欣喜的耿额,一时间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马相,鄂尔泰漠北大捷!”耿额笑着说道。
“漠北大捷?这……。”马齐一愣,这鄂尔泰不是在察哈尔整军么?怎么突然跑到漠北去了?而且所谓大捷又是怎么回事?他记得大明的势力没有延伸到漠北去呀。
瞧着马齐一副摸不着头脑的样子,建兴皇帝顿时笑了起来。对于漠北一事,都是建兴皇帝乾坤独断,知晓的人极少。马齐虽然是上书房大臣,可他不管军务,自然就没告诉他,倒是耿额,他原本就是兵部尚书,这件事一直都是他替建兴皇帝出面同鄂尔泰谋划。
建兴皇帝摆了摆手,耿额笑眯眯地把一份奏折交给马齐,马齐疑惑地看了他们一眼,这才翻开奏折细看了起来。
随着奏折的内容,马齐的眉目越皱越紧,等看完之后,他甚至闭上了眼睛,过了好半天这眉目才逐渐舒缓开来。
“奴才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漠北平定,鄂尔泰定能整合蒙古各部,令我大清军力顿增,更使我大清复国都多了几分把握,只是……。”
“只是如何?”
“只是这罗刹国,皇上不可不防啊!”马齐忍不住劝道,当年在东北时大清和罗刹国大战,马齐那年还是康熙的侍读学士,随后又调任山西为布政使,虽然他没有亲历前线,但是对于罗刹人的凶狠和其战斗力却是很清楚的,当初大清和罗刹人打了四年之久,最终签署了尼布楚条约,从表面看这场仗是大清打赢了,但实际无论从双方损失的数量还有条约的内容来看,大清都是输了的。
建兴皇帝同罗刹国进行接触,企图向罗刹借兵对付大明,这件事马齐是知道的。虽然他对此有些不赞成,可从目前的局面来看,借兵一事也并不算过。何况马齐在内心中还打着师夷之技已制明的想法,大明的火器厉害,大清想在这点胜过大明,也只有求助于罗刹一条路可走。只要保持一定的合作,那么大清在这方面的稍许让步倒也不是不可以。
可是马齐没有想到,情况随着时间的变化居然发展到了这种程度,鄂尔泰借着漠北三部不尊朝廷命令的理由联合蒙古其他部落再加上罗刹国突然间出兵,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把漠北给平了,甚至连漠北最为强大的土谢图汗部也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这还不算,接下来各方直接瓜分了漠北,其中罗刹国拿到了漠北大片草原,从而直接把触角伸到了漠北深处。这使得马齐顿时警惕起来,所谓驱虎吞狼之策,看起来似乎不错,但谁能保证这头猛虎不比原本的恶狼更有威胁性?
“无妨无妨。”建兴皇帝的此时此刻心情极好,在他看来强大的漠北三部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能一气而下,足以证明他用人之能。鄂尔泰是一员了不起的将领,以其这次战绩丝毫不亚于当年的图海,大清依旧强大,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这样的大捷恐怕当年的康熙都无法做到。
就如同打了一剂强心剂,使得建兴皇帝一扫颓废,让他感觉到大清依旧存在的威严和强盛。更重要的是,漠北一战,拉拢了罗刹国,有了如此强援,还怕打不赢明军么?
等到鄂尔泰在漠北休整完毕,领百万铁骑南下,区区明军又算得了什么?至于明军的火器更不值得一提,他大清还有罗刹友军,到时候夺回北京城,收复中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