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方法很简单,为什么我们没有想到呢!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ep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时间,研究组每个人都忙碌起来,他们不断的查找和空间相联系的内容。
不管是数学,物理又或是一些过往的理论,还包括处在末状态的弦理论,相关的内容都被找了了出来,他们找到资料以后就开始进行研究,希望能和实验发现关联在一起。
期间,黄振决定去参加个学术会议。
那是首都大学举办的‘湮灭物理天文应用会议’,也是湮灭理论蓬勃发展后才出现的学术会议。
湮灭物理天文应用会议,是首都大学的基础物理研究所牵头举办的,内容就是把湮灭理论和天文物理结合在一起,专门做湮灭理论放在天文物理中的应用。
近几年时间,天文物理一直都在进行改-革,湮灭理论对于天文物理的影响太大了,尤其是《相对论》一部分被否定后,天文物理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天文物理中,过往一部分内容被否定,增加了一部分新的内容,还有很多的内容需要重新计算研究。
其中包含了非常庞大的工作量,但同时也让天文物理变得活跃起来,天文物理领域多出很多工作,有和湮灭理论相关的元素加入,一些被否定的元素退出,也就让更多青年物理学者加入其中。
更多青年学物理学者的加入,也给天文物理领域带来了活力以及发展改-革的动力。
王浩对于黄振参加学术会议还是支持的,他觉得去学术会议拓展思维也是好的,可能就会给研究带来一些新的想法。
虽然新的研究刚准备开始,他还是同意黄振去参加会议,“等你回来以后再一起研究。”
黄振道,“两周就回来了,我还期待一起研究空间问题呢。”
“等你回来,也许就会有新的思路。”
黄振的离开并没有对于研究造成影响,其他人依旧不断的查找各种资料。
王浩也同样如此。
他不只是查找资料,还和认识的顶尖学者讨论空间问题,其中甚至包括年迈的爱德华-威腾。
自从弦理论一定程度上被否定以后,爱德华-威腾很干脆的直接退休了,他正式进入了养老生活,不再参与任何的工作,也不再发表任何的学术研究内容。
但爱德华-威腾对于弦理论还是非常执着的。
那是他一生的研究。
当看到王浩发来的信息以后,爱德华-威腾立刻就来了精神,他没想到还能收到王浩的邮件,而且是和他讨论弦理论中非常重大的空间问题。
爱德华-威腾很认真的写了一封回复邮件,其内容甚至快赶上一篇论文了。
“这是我的理解。”
“从宇宙论的角度来说,有物质才会有空间,如果物质不存在,空间也不存在,所以才会有宇宙膨胀的理论,物质没有覆盖到的区域就不能称之为宇宙。”
“空间本身是不存在的。”
“从粒子论的角度上来讲,有能量存在的区域,会不断地涌现出……”
“希格斯力场,是一种特殊的空间能量表现……”
爱德华-威腾发来的内容晦涩难懂,前面是大体的观点介绍,中间有弦理论、粒子论以及宇宙论内容,后续甚至还有一大堆的数学表达。
王浩都没有想到爱德华-威腾会这么认真,他很诚挚的发了一封感谢邮件,表示内容对自己帮助很大。
然后,才继续看起了内容。
对面。
年逾八十的爱德华-威腾看着电脑上的邮件,尤其是看到‘对我帮助很大’,不由的露出了笑容,他对妻子安娜说道,“看看,安娜,虽然他否认了弦理论,但说起对物理理论的理解,他还是比不上我。”
“这种涉及到空间的问题,还是要找我来了解……”
爱德华-威腾说着有些得意。
安娜把红茶放在桌上,少了一件邮件内容,用手指戳在爱德华-威腾的额头上,“你老糊涂了吧?”
“什么?”
安娜摇头道,“你是在下午写的回复邮件,写了三个多小时,然后发送过去。”
“到现在才有21点,种花家时间也只刚到早上,即便王浩是熬夜看内容,最多也只看了四个小时,那基本不可能。他肯定是刚起来工作。”
“所以说,他看到了邮件,根本没仔细看内容,更不用说去理解了。”
“他只是在客套而已!”
爱德华-威腾愣了一下,仔细核对了一下时间,像是小孩子一样生气的说道,“我以后都不理他了!”
另一边。
王浩正在仔细的研究内容,他研究了两个多小时,才弄明白了个大概,不由感慨爱德华-威腾的水平。
不愧是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
像是宇宙论、量子物理、粒子论,再包括最拿手的弦理论,各项内容都是张口就来。
爱德华-威腾对于空间的理论,主体还是一句话,“有例子才会有空间”。
“正因为有粒子才有空间,所以物质也能反过来影响空间。”
“这样就说的通了。”
在有了这个基础以后,深入去想就能构架一些数学逻辑,但因为和空间有关的内容描述太过混乱,各项理论之间甚至可以用冲突来形容,一时间还是很难得出什么结论。
王浩研究了一整天,也没有确定的结果,干脆就去看一下其他人的进度。
然后就发现,其他人同样没有进展。
“王老师,空间实在太难理解了,完全没有头绪。”
“我找了很多资料,都非常混乱。如果从《时间理论》出发,时间能够单独存在,那么空间是否能单独存在呢?”
“这是没有明确答案的。”
海伦的一句话让王浩也混乱了,他刚才想的是有粒子才有空间,结果海伦说起了‘空间能单独存在’。
这当然不能否定。
所以研究就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方向。
王浩又去看了一下丁志强,很无奈的发现丁志强正在打游戏,走过去还是问了一句,“小丁,有想法吗?”
丁志强吓得一哆嗦,赶紧把手机屏幕关掉,站起来道,“王、王老师……是……你……问什么?”
“我是问你对于空间有想法吗?”
“空间?这个、那个……”
“算了~~”
王浩感到非常的失望,他也不怪丁志强没有仔细想,因为确实很难有进展啊!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三天。
王浩象征性的召开了一个研究会议,发现大家还是有一些想法,但并没有任何的正确反馈。
他很失望,也能选择暂时性的放弃。
“算了!”
王浩满是失望的摇了摇头,“从理论入手太难了,暂时已经没办法了。”
“……?”
“王老师是要放弃?”
“这样放弃太可惜了吧,那可是引力场啊!”
“是啊!”
丁志强、陈蒙檬、海伦都感到非常的可惜,然后就听到王浩叹气的说道,“看来只能先研究技术了!”
“??”
“——?”
“什么意思?”
……
从理论入手根本没有进展,然后只能暂时性的选择放弃,他下定决心先要研究技术。
当某一项技术没有理论支持的时候,研究就没有方向可言,基本只能靠运气似的去进行技术突破。
这样的研究方式很靠运气。
当然也可以通过碰巧式的研究,获得技术提升的同时再去逆推理论,物理研究从实验去寻找规律也是常规做法,但是,大部分都是很容易做的实验,而不是复杂的技术。
一项技术没有理论支持,终究走不长远。
类似的研究绝大部分都会中途折翼,包括反重力技术也是如此,反重力现象最初是由荷兰的超导实验组发现的,他们在公开了成果以后,也专门组织了团队进行研究,后来就发现没有任何的头绪,甚至想复刻实验都非常非常困难。
然后,就只能放弃了。
王浩并不喜欢单纯去研究技术,因为他只能依靠系统的正确反馈,来针对技术进行提升。
他不喜欢这样。
或者说大部分物理学家都不喜欢,物理学家总是喜欢一切掌握在手中的感觉,以理论去指导技术提升,才能走在正确的方向上,也才能让技术研究走的更远。
现在是没有办法了。
要以理论去研究空间太难太难,研究可以说没有任何切入点,只能先从实验角度出发,去试着提升技术。
王浩做出决定以后,第二天就带着研究组来到了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
他召集了核心的七个研究员,再包括研究组的人一起做讨论。
这是一个小会。
王浩就是公布了接下来的工作,并让每个人想一种‘增大引力场’的实验调整方案。
他说完了下一步工作以后,好多人都感觉无法理解。
比如,钱宏宇。
钱宏宇找到何毅私下里小声道,“何主任,这样真能行吗?我们可完全不懂什么理论,现在就只是突然的发现,该怎么对实验进行调整,根本没有头绪啊。”
“没有理论指导,去调整实验,不纯粹是浪费经费吗?”
其他研究员的想法也类似,如此复杂的实验,没有理论基础支持的情况下,就等于是抹黑前行,不迷路都是不可能的。
何毅反倒是不在意,他笑道,“钱教授,我们就按照王院士说的做就行了,其实我觉得这才是正常节奏。”
“我和王院士是一起做过很多研究,总结的经验就是千万不要以我们普通人的智商去理解王院士。”
“他的很多想法,我们理解不了。”
“但是,跟着王院士做研究,肯定没有问题!”
“看,我就拿到了诺贝尔奖。”
钱宏宇愣愣的听着。
如果没有最后一句话,他觉得何毅说的根本无法接受,补充了最后一句……
真是太有说服力了!
……
虽然只是技术性探索的研究,王浩对于保密问题还是非常看重的,他只是召集了核心研究员参与会议。
其他的研究员、副研究员都是没有资格的。
反重力中心早就不是从前了。
研究中心内,正规的研究员就超过五十人,还包含了三个庞大的团队,能被认为是核心研究员的就只有七个人,最低都是钱宏宇这样的‘大型项目负责人’。
所以参与研究的总计有十几个人。
他们每一个人都要以实验资料为基础,去思考全新的调整方式,调整目的是增大引力场强度数值。
这其实和最初反重力研究是一样的。
王浩对于调整的要求是,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简单来说,不是随意的做调整,而是要有一定的想法。
这就让工作很难了。
在没有理论基础的情况下,能有什么想法呢?很多人只能从反重力构架方向去思考。
结果就是第一次总结会议很不成功。
虽然每个人都很认真的讲解自己的方案,但王浩发现没有任何的正确反馈,也就是说所有的方案都是错误的,都不会带来任何引力场相关的正向收益。
王浩带着遗憾说道,“我知道大家都很认真,但我希望你们再仔细想一想。”
“我发现大家都是从反重力构架的角度上去思考的,但我们可以放开思维,实际上,引力场和反重力很可能不存在关联。”
“这次的发现是偶然的。”
“思维不要进入死胡同,仔细的想、认真的想,大家都知道研究有多么重大。”
“大家加油……”
王浩在鼓励了一番以后继续派发更改方案的工作。
好多人都苦了脸。
比如,何毅。
何毅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任何想法,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完成下一步的工作,什么新方案之类的,根本没有任何头绪。
他干脆去找了王浩的几个学生。
他的想法就是进行‘抄作业’,海伦、丁志强等人有想法,他就模仿了抄袭一下,再进行简单的修改。
结果陈蒙檬和海伦都表示说没想法。
他们就一起去问丁志强。
丁志强被追着问了好半天,用力按着额头说道,“我倒是有个想法,这项研究其实还是有切入点的。”
“啊?”
本来以为没有任何收获,没想到丁志强还真有想法,几个人顿时催促起来。
丁志强道,“我的想法也很简单,不管怎么样,实验肯定和材料有关系,我们就从材料的角度入手。”
“β-CWY-137?”
“是啊。”
“然后呢?”
“没有了,我能想到的就只有这么多。”
“切~~”
海伦、陈蒙檬都表现的不屑一顾,但他们很清楚丁志强说的是有道理的。
之前他们都从反重力构架的角度入手,根本没去想材料的具体情况,现在想一下,其他β超导材料采用同样的构造,是无法制造出引力场的。
这样一想,就豁然开朗了。
两天后。
王浩再次召开了研究会议。
何毅变得非常有信心。
他就是从材料角度去思考的,认为应该研究β-CWY-137的半拓扑结构。
“从半拓扑结构的角度入手,也许就会有新发现。”何毅没有说具体的方案,但他觉得自己能找到一条新思路,也等于是对研究有贡献了。
王浩没有做出评价,而是让海伦谈一下看法。
海伦认真道,“何院士说的是有道理的,考虑到β-CWY-137的特殊性,我们确实应该研究其拓扑结构,但不是反重力特性,而是找出其几何构成的定向性。”
“我用136和130两种类似的材料做对比,发现以曲型几何理论基础来看,β-CWY-137具有……”
“这个特点,会让……”
海伦连续说了一大堆,让何毅和其他研究员都有些发蒙。
王浩听着只是点点头,依然没有做出评价,他继续问向陈蒙檬,陈蒙檬认真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引力场是向下的。我认为可以从场力方向角度入手去做实验调整。”
“针对结构的改善,可以通过打乱基础构架,或是采用同方向电流组的方式,去变换基础模型……”
她也说了很多。
最后一个发言的是丁志强,丁志强只说了一句话,“我们可以拆分底层构架,比如,去掉某个部分,然后去做实验,可能就会确定哪一个部分是起作用的。”
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
每个人都听懂了丁志强的话,同时心里也赞叹不已。
陈蒙檬、海伦连续说了一大堆,什么拓扑构架,什么同向异向,感觉就是花里胡哨一大堆,听都听不懂。
丁志强说的很简单,却直接切入到实验中,而且,听起来非常有可行性。
可是……
为什么他们没有想到呢?
(本章完)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时间,研究组每个人都忙碌起来,他们不断的查找和空间相联系的内容。
不管是数学,物理又或是一些过往的理论,还包括处在末状态的弦理论,相关的内容都被找了了出来,他们找到资料以后就开始进行研究,希望能和实验发现关联在一起。
期间,黄振决定去参加个学术会议。
那是首都大学举办的‘湮灭物理天文应用会议’,也是湮灭理论蓬勃发展后才出现的学术会议。
湮灭物理天文应用会议,是首都大学的基础物理研究所牵头举办的,内容就是把湮灭理论和天文物理结合在一起,专门做湮灭理论放在天文物理中的应用。
近几年时间,天文物理一直都在进行改-革,湮灭理论对于天文物理的影响太大了,尤其是《相对论》一部分被否定后,天文物理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天文物理中,过往一部分内容被否定,增加了一部分新的内容,还有很多的内容需要重新计算研究。
其中包含了非常庞大的工作量,但同时也让天文物理变得活跃起来,天文物理领域多出很多工作,有和湮灭理论相关的元素加入,一些被否定的元素退出,也就让更多青年物理学者加入其中。
更多青年学物理学者的加入,也给天文物理领域带来了活力以及发展改-革的动力。
王浩对于黄振参加学术会议还是支持的,他觉得去学术会议拓展思维也是好的,可能就会给研究带来一些新的想法。
虽然新的研究刚准备开始,他还是同意黄振去参加会议,“等你回来以后再一起研究。”
黄振道,“两周就回来了,我还期待一起研究空间问题呢。”
“等你回来,也许就会有新的思路。”
黄振的离开并没有对于研究造成影响,其他人依旧不断的查找各种资料。
王浩也同样如此。
他不只是查找资料,还和认识的顶尖学者讨论空间问题,其中甚至包括年迈的爱德华-威腾。
自从弦理论一定程度上被否定以后,爱德华-威腾很干脆的直接退休了,他正式进入了养老生活,不再参与任何的工作,也不再发表任何的学术研究内容。
但爱德华-威腾对于弦理论还是非常执着的。
那是他一生的研究。
当看到王浩发来的信息以后,爱德华-威腾立刻就来了精神,他没想到还能收到王浩的邮件,而且是和他讨论弦理论中非常重大的空间问题。
爱德华-威腾很认真的写了一封回复邮件,其内容甚至快赶上一篇论文了。
“这是我的理解。”
“从宇宙论的角度来说,有物质才会有空间,如果物质不存在,空间也不存在,所以才会有宇宙膨胀的理论,物质没有覆盖到的区域就不能称之为宇宙。”
“空间本身是不存在的。”
“从粒子论的角度上来讲,有能量存在的区域,会不断地涌现出……”
“希格斯力场,是一种特殊的空间能量表现……”
爱德华-威腾发来的内容晦涩难懂,前面是大体的观点介绍,中间有弦理论、粒子论以及宇宙论内容,后续甚至还有一大堆的数学表达。
王浩都没有想到爱德华-威腾会这么认真,他很诚挚的发了一封感谢邮件,表示内容对自己帮助很大。
然后,才继续看起了内容。
对面。
年逾八十的爱德华-威腾看着电脑上的邮件,尤其是看到‘对我帮助很大’,不由的露出了笑容,他对妻子安娜说道,“看看,安娜,虽然他否认了弦理论,但说起对物理理论的理解,他还是比不上我。”
“这种涉及到空间的问题,还是要找我来了解……”
爱德华-威腾说着有些得意。
安娜把红茶放在桌上,少了一件邮件内容,用手指戳在爱德华-威腾的额头上,“你老糊涂了吧?”
“什么?”
安娜摇头道,“你是在下午写的回复邮件,写了三个多小时,然后发送过去。”
“到现在才有21点,种花家时间也只刚到早上,即便王浩是熬夜看内容,最多也只看了四个小时,那基本不可能。他肯定是刚起来工作。”
“所以说,他看到了邮件,根本没仔细看内容,更不用说去理解了。”
“他只是在客套而已!”
爱德华-威腾愣了一下,仔细核对了一下时间,像是小孩子一样生气的说道,“我以后都不理他了!”
另一边。
王浩正在仔细的研究内容,他研究了两个多小时,才弄明白了个大概,不由感慨爱德华-威腾的水平。
不愧是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
像是宇宙论、量子物理、粒子论,再包括最拿手的弦理论,各项内容都是张口就来。
爱德华-威腾对于空间的理论,主体还是一句话,“有例子才会有空间”。
“正因为有粒子才有空间,所以物质也能反过来影响空间。”
“这样就说的通了。”
在有了这个基础以后,深入去想就能构架一些数学逻辑,但因为和空间有关的内容描述太过混乱,各项理论之间甚至可以用冲突来形容,一时间还是很难得出什么结论。
王浩研究了一整天,也没有确定的结果,干脆就去看一下其他人的进度。
然后就发现,其他人同样没有进展。
“王老师,空间实在太难理解了,完全没有头绪。”
“我找了很多资料,都非常混乱。如果从《时间理论》出发,时间能够单独存在,那么空间是否能单独存在呢?”
“这是没有明确答案的。”
海伦的一句话让王浩也混乱了,他刚才想的是有粒子才有空间,结果海伦说起了‘空间能单独存在’。
这当然不能否定。
所以研究就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方向。
王浩又去看了一下丁志强,很无奈的发现丁志强正在打游戏,走过去还是问了一句,“小丁,有想法吗?”
丁志强吓得一哆嗦,赶紧把手机屏幕关掉,站起来道,“王、王老师……是……你……问什么?”
“我是问你对于空间有想法吗?”
“空间?这个、那个……”
“算了~~”
王浩感到非常的失望,他也不怪丁志强没有仔细想,因为确实很难有进展啊!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三天。
王浩象征性的召开了一个研究会议,发现大家还是有一些想法,但并没有任何的正确反馈。
他很失望,也能选择暂时性的放弃。
“算了!”
王浩满是失望的摇了摇头,“从理论入手太难了,暂时已经没办法了。”
“……?”
“王老师是要放弃?”
“这样放弃太可惜了吧,那可是引力场啊!”
“是啊!”
丁志强、陈蒙檬、海伦都感到非常的可惜,然后就听到王浩叹气的说道,“看来只能先研究技术了!”
“??”
“——?”
“什么意思?”
……
从理论入手根本没有进展,然后只能暂时性的选择放弃,他下定决心先要研究技术。
当某一项技术没有理论支持的时候,研究就没有方向可言,基本只能靠运气似的去进行技术突破。
这样的研究方式很靠运气。
当然也可以通过碰巧式的研究,获得技术提升的同时再去逆推理论,物理研究从实验去寻找规律也是常规做法,但是,大部分都是很容易做的实验,而不是复杂的技术。
一项技术没有理论支持,终究走不长远。
类似的研究绝大部分都会中途折翼,包括反重力技术也是如此,反重力现象最初是由荷兰的超导实验组发现的,他们在公开了成果以后,也专门组织了团队进行研究,后来就发现没有任何的头绪,甚至想复刻实验都非常非常困难。
然后,就只能放弃了。
王浩并不喜欢单纯去研究技术,因为他只能依靠系统的正确反馈,来针对技术进行提升。
他不喜欢这样。
或者说大部分物理学家都不喜欢,物理学家总是喜欢一切掌握在手中的感觉,以理论去指导技术提升,才能走在正确的方向上,也才能让技术研究走的更远。
现在是没有办法了。
要以理论去研究空间太难太难,研究可以说没有任何切入点,只能先从实验角度出发,去试着提升技术。
王浩做出决定以后,第二天就带着研究组来到了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
他召集了核心的七个研究员,再包括研究组的人一起做讨论。
这是一个小会。
王浩就是公布了接下来的工作,并让每个人想一种‘增大引力场’的实验调整方案。
他说完了下一步工作以后,好多人都感觉无法理解。
比如,钱宏宇。
钱宏宇找到何毅私下里小声道,“何主任,这样真能行吗?我们可完全不懂什么理论,现在就只是突然的发现,该怎么对实验进行调整,根本没有头绪啊。”
“没有理论指导,去调整实验,不纯粹是浪费经费吗?”
其他研究员的想法也类似,如此复杂的实验,没有理论基础支持的情况下,就等于是抹黑前行,不迷路都是不可能的。
何毅反倒是不在意,他笑道,“钱教授,我们就按照王院士说的做就行了,其实我觉得这才是正常节奏。”
“我和王院士是一起做过很多研究,总结的经验就是千万不要以我们普通人的智商去理解王院士。”
“他的很多想法,我们理解不了。”
“但是,跟着王院士做研究,肯定没有问题!”
“看,我就拿到了诺贝尔奖。”
钱宏宇愣愣的听着。
如果没有最后一句话,他觉得何毅说的根本无法接受,补充了最后一句……
真是太有说服力了!
……
虽然只是技术性探索的研究,王浩对于保密问题还是非常看重的,他只是召集了核心研究员参与会议。
其他的研究员、副研究员都是没有资格的。
反重力中心早就不是从前了。
研究中心内,正规的研究员就超过五十人,还包含了三个庞大的团队,能被认为是核心研究员的就只有七个人,最低都是钱宏宇这样的‘大型项目负责人’。
所以参与研究的总计有十几个人。
他们每一个人都要以实验资料为基础,去思考全新的调整方式,调整目的是增大引力场强度数值。
这其实和最初反重力研究是一样的。
王浩对于调整的要求是,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简单来说,不是随意的做调整,而是要有一定的想法。
这就让工作很难了。
在没有理论基础的情况下,能有什么想法呢?很多人只能从反重力构架方向去思考。
结果就是第一次总结会议很不成功。
虽然每个人都很认真的讲解自己的方案,但王浩发现没有任何的正确反馈,也就是说所有的方案都是错误的,都不会带来任何引力场相关的正向收益。
王浩带着遗憾说道,“我知道大家都很认真,但我希望你们再仔细想一想。”
“我发现大家都是从反重力构架的角度上去思考的,但我们可以放开思维,实际上,引力场和反重力很可能不存在关联。”
“这次的发现是偶然的。”
“思维不要进入死胡同,仔细的想、认真的想,大家都知道研究有多么重大。”
“大家加油……”
王浩在鼓励了一番以后继续派发更改方案的工作。
好多人都苦了脸。
比如,何毅。
何毅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任何想法,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完成下一步的工作,什么新方案之类的,根本没有任何头绪。
他干脆去找了王浩的几个学生。
他的想法就是进行‘抄作业’,海伦、丁志强等人有想法,他就模仿了抄袭一下,再进行简单的修改。
结果陈蒙檬和海伦都表示说没想法。
他们就一起去问丁志强。
丁志强被追着问了好半天,用力按着额头说道,“我倒是有个想法,这项研究其实还是有切入点的。”
“啊?”
本来以为没有任何收获,没想到丁志强还真有想法,几个人顿时催促起来。
丁志强道,“我的想法也很简单,不管怎么样,实验肯定和材料有关系,我们就从材料的角度入手。”
“β-CWY-137?”
“是啊。”
“然后呢?”
“没有了,我能想到的就只有这么多。”
“切~~”
海伦、陈蒙檬都表现的不屑一顾,但他们很清楚丁志强说的是有道理的。
之前他们都从反重力构架的角度入手,根本没去想材料的具体情况,现在想一下,其他β超导材料采用同样的构造,是无法制造出引力场的。
这样一想,就豁然开朗了。
两天后。
王浩再次召开了研究会议。
何毅变得非常有信心。
他就是从材料角度去思考的,认为应该研究β-CWY-137的半拓扑结构。
“从半拓扑结构的角度入手,也许就会有新发现。”何毅没有说具体的方案,但他觉得自己能找到一条新思路,也等于是对研究有贡献了。
王浩没有做出评价,而是让海伦谈一下看法。
海伦认真道,“何院士说的是有道理的,考虑到β-CWY-137的特殊性,我们确实应该研究其拓扑结构,但不是反重力特性,而是找出其几何构成的定向性。”
“我用136和130两种类似的材料做对比,发现以曲型几何理论基础来看,β-CWY-137具有……”
“这个特点,会让……”
海伦连续说了一大堆,让何毅和其他研究员都有些发蒙。
王浩听着只是点点头,依然没有做出评价,他继续问向陈蒙檬,陈蒙檬认真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引力场是向下的。我认为可以从场力方向角度入手去做实验调整。”
“针对结构的改善,可以通过打乱基础构架,或是采用同方向电流组的方式,去变换基础模型……”
她也说了很多。
最后一个发言的是丁志强,丁志强只说了一句话,“我们可以拆分底层构架,比如,去掉某个部分,然后去做实验,可能就会确定哪一个部分是起作用的。”
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
每个人都听懂了丁志强的话,同时心里也赞叹不已。
陈蒙檬、海伦连续说了一大堆,什么拓扑构架,什么同向异向,感觉就是花里胡哨一大堆,听都听不懂。
丁志强说的很简单,却直接切入到实验中,而且,听起来非常有可行性。
可是……
为什么他们没有想到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