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ep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唐的官学机构还算是比较发达的,除了京城国子监下属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这些,皇室还有崇文馆和弘文馆,门下省设立了弘文馆,有学生三十人,而东宫则设立了崇文馆,有学生二十人。
另外,在各个州县的官学也很齐全,按照史书记载,大唐地方学校有京都府学,大都督府学,中都督府学,下都督府学,上州府学,中州府学,下州府学,京县学,上县学,中县学,下县学,这些都是传授基础知识的学堂,另外,还有不少专业性很强的学堂,比如京都府医学,大都督府医学,中都督府医学,下都督府医学,上州医学,中州医学,下州医学,还有京都玄学,各州县玄学等学堂。
尤其可以看出,大唐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官学系统还是很完善的,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那就是官学对名额是有限制的,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进入学堂上学的,绝大部分的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资格进入官学的,甚至,很多有钱有势的大商人,都没有资格进入自己想去的学堂。
有钱的大商人自然不用担心自己的子女教育问题了,他们手里有钱,完全可以请西席先生到自己的府上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或者把自己的孩子送入私塾之中学习,而经济实力弱小的普通老百姓,由于拿不出上学的学费,也就只能放弃接受教育了。
官学有名额限制,私塾需要教学费,还有更高级一些的隐居书院,也是需要交学费的,当然,若是你能力出众,能够被夫子赏识,学费说不定能够被免除,但绝大多数的贫民孩子,资质都是比较一般的,真正能够被赏识的毕竟是少数,所以,这三类学校全部加起来,也满足不了大部分人的读书需求,只能满足权贵和有钱人的孩子接受教育。
而李安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全面普及教育,让所有孩童都能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将来能够成为更有用的人,这个普及的力度很大,所以,必须要有社会力量的加入,以缓解朝廷财力之不足,而这样的学堂性质,便可以被称为官私合营,主要的出资方是私人,但朝廷会提供最基本的管理,另外,学堂的地皮是免费赠送的,日后也不会收取任何的费用,甚至若是表现好一些的话,还能获得朝廷的奖励。
当然,凡是愿意出资帮助朝廷办学的有钱人,都是不在乎什么奖励的,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所能获得的名望,尤其是学堂的冠名权,以及日常管理的权利,冠名权可以极大的增加他们的名望,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而日常管理则可以让他们体验一把做领导的感觉,就像玩养生类游戏的感觉。
总之,在李安的带动下,京城有越来越多的权贵和富商加入了办学的行列,一座座普及教育学堂正在建设之中。
京城算是一个试点,待京城的学堂办的有声有色了之后,全面普及教育就可以在全国推广了,教育是百年大计,必须要一步步来,绝对不能操之过急,若是办的不好就要起到反作用力。
虽然这些学堂之中,有很多都是私人负责的,但朝廷是必须要对其进行管控的,时不时的总要明察暗访一番,要确定这个学堂是正常的教学,而不是被心怀叵测之人利用来搞谋反。
在媒体不是很发达的古代社会,由于普通老百姓很少能接触到外界的情况,所以,大部分都是比较愚昧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被人利用,很有可能是别人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而一旦他们相信了这一套对朝廷不利的思想,那么,就很有可能会成为造反的势力。
古代那么多反抗朝廷的势力,很多都是从思想教育开始的,通过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思想套路,利用老百姓对朝廷的合理怨气,从而达到激怒普通老百姓,让老百姓跟随自己造反的目的,这些人打着为民的旗号,其实就是为了自己的私利,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利用普通的老百姓。
很多这样的团体都是利用教会来传播反抗朝廷思想的,传播的对象也基本上都是成年人,但若是这些思想进入了校园,由教书的西席先生传给几岁的孩童,那么,造成的危害就更大了,因为孩童时期正是一个人形成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给孩子们灌输反抗朝廷的思想,如此,这个孩子的一生可能都要活在仇视朝廷的世界里,一旦有机会就会做出反抗朝廷的事情。
后世发生的很多反抗朝廷的运动,都是由于从小接受的不恰当教育造成的,比如天朝的某个小地方,一直在闹腾,闹的还挺凶的,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情况,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地区脱离天朝太久了,那里的老百姓从小的接受到的教育,就是比较仇视天朝的教育,很多教科书都极尽可能的歪曲天朝,从而造成这些老百姓从小就仇视天朝,进而在内心充满了仇恨和不满,一旦遇到一丁点的小事儿就会起来反抗朝廷。
古代朝廷最怕的就是心怀叵测的教会,想当初大汉朝的黄巾起义,把整个帝国都差点给掀翻了,虽然最终并没有获得成功,但给朝廷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若不是朝廷放开了地方权力,让大地主阶级自己募兵抵挡黄巾军,估计大汉王朝早就提前灭亡了。
最终大汉朝虽然暂时保住了,但各地的诸侯却通过剿灭黄巾起义而尾大不掉,进而让大汉王朝持续了没多少年就寿终正寝了。
后面的红巾军起义更是直接缔造了大明王朝,算是最成功的一次起义了,至于各个王朝统治时期所发生的各种小的起义,那更是数之不尽,而绝大多数的起义都是由教会和善于鼓动人心的家伙挑起的,所以,很多朝代对突然冒出的教会是非常警惕的,生怕这些教会在天下间传播反抗朝廷的思想,如此,是很有可能会颠覆一个王朝的。
正因为存在这些问题,所以,朝廷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学堂所学习的所有知识,是绝对不能存在反抗朝廷内容的,一丝一毫都不能有,大明王朝的时候,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就因为存在了反抗朝廷的精神,所以,整个人都被下了大狱了,最后只好把后面的内容给改了,让梁山好汉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可以说这个内容是整个作品的败笔,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若是不进行这方面的修改,施耐庵先生怕是要被砍头了,所以,他也是很无奈的。
人生在这天地之间,是不可能随心所欲的,不论什么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就连皇帝都要被限制,何况一个读书的文人,想要写小说没有问题,但绝对不能随心所欲的写,所写的内容不论如何是不能危害朝廷利益的,若是危害了朝廷的利益,那就要受到朝廷的惩处了,所以,施耐庵老先生也是无奈啊!他也知道让梁山好汉接受朝廷的招安是整部作品的败笔,但为了能保住自己的小命,他也顾不了这么多了,与作品相比,还是自己的小命更重要一些。
后面的罗贯中也学乖了,在描写三国的时候,把黄巾军描写的很坏,描写成打家劫舍的逆贼,而在三国势力之中,他极力褒扬刘备集团,通过这种方式来宣扬忠诚和正统思想,因为刘备集团是大汉王朝血统的延续,可以更好的代表大汉王朝,而曹操则属于叛逆,如此写法自然获得了大明朝廷的认可,所以,大明朝廷就没有找罗贯中的麻烦。
大唐目前还没有出现反抗朝廷的利益集团,整个帝国正处在一种蒸蒸日上的氛围中,还看不出哪里有问题,但防微杜渐是必须的,若是等出了问题再去处置那就晚了。
总之,朝廷对普及教育非常重视,既然要推行普及教育,就一定要让朝廷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行,而没有什么比对朝廷的忠心更重要的利益了,只要所有接受教育的老百姓都忠心朝廷,那对于朝廷来说,就是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在大唐这个时代,礼部主要是掌管礼仪的,比如接待外国友人啥的,但教育部分也归礼部管理,礼部长官相当于后世的外交部长,教育部长,还有文化部长的合体,拥有较大的权利。
只不过,在古代的时候,这些部长都不是很值钱,所以,礼部长官一直不太受重视,就连后世的影视剧之中,也更多的是表现兵部侍郎,吏部侍郎这些,礼部侍郎很少能够露脸,简直就是打酱油的角色。
但礼部确实很重要的一个部门,不论是外交,文化,还是教育,都是关系到帝国稳定的基石,礼部的重要性是隐性的,在很多时候可能不是那么显眼,但一个帝国若是想要长期稳定,礼物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礼部侍郎相当于是大唐帝国的教育部长,如此,下属的礼部郎中,则至少是京城的教育局长,官职很大的。
部长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推动京城全面普及教育的重任就落到了礼部郎中的肩上。
要说礼部郎中的官位也不大,是从五品上阶,属于中层干部,至少在京城这种地方,从五品上阶以上的官员是很多的,这个官儿算不了什么,但在京城教育界,这个官就很大了,可以管很多人,除了国子监这种超级国学单位有更大的国子祭酒管理,其余的所有教育部门和所有的学堂都要接受礼部郎中的管理,就连这一次在京城推行的普及及教育,也是礼部郎中负责具体实施的,所以,李安若想了解推广的基本情况,必须要找礼部郎中了解情况。
大唐的官员调整频率很高,很多职位都是会经常更换人员的,礼部郎中自然也不例外,之前的礼部郎中还是一个老头子,可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才二十多岁,听说是韦见素家的亲戚。
对于这种比李安官职低,年龄也比李安小的官员,李安可以直接亲切的称呼他为小韦,这个称呼估计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李安这一次离开传音学堂,就是要去找小韦,以了解京城普及教育学堂进行的如何了,有多少人参与,究竟需要多少学堂,预计的生源到底有多少等等,虽然这些都不归李安管,可他就是对这个感兴趣,关心一下也没啥错。
由于李安提出了全面普及教育,也获得了在京城试点的机会,这下可把礼部给忙坏了,光是负责解释政策的工作人员都被累哑了一大片,甚至还临时征召了一批没有工作的读书人,进行简单的培训之后上岗来干这份苦力。
作为礼部郎中的小韦,自然也累的够呛,一般的小商人来问情况,自然有下面的人负责打发,可若是国公之类的权贵亲自过来看看,他就必须要亲自接待了,无论哪一尊大佛都是他得罪不起的。
估计朝廷也是考虑到推行全面普及教育太累,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做,所以,才把那个年老的礼部郎中给调离了,把年富力强的小韦给调来了,只有年轻的身体,才能扛住更大的压力,不至于把自己给累死。
这不,小韦刚刚送走一位权贵,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李安就来了。
“李侍郎怎么来了。”
小韦笑着迎了上来,但看得出来,整个人都憔悴了,一看就是太疲劳了导致的。
“就是随便过来看看。”
李安开口说道,仔细看向小韦的眼角,接着说道:“小韦啊!这些日子真是辛苦你了,看看,黑眼圈都熬出来了。”
“多谢李侍郎关心,这些没啥,还撑得住。”
小韦笑着说道。
“哎呀!若不是本官提出全面普及教育,你也不会这么辛苦,心里是不是在埋怨本官呢?”
李安笑着说道。
大唐的官学机构还算是比较发达的,除了京城国子监下属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这些,皇室还有崇文馆和弘文馆,门下省设立了弘文馆,有学生三十人,而东宫则设立了崇文馆,有学生二十人。
另外,在各个州县的官学也很齐全,按照史书记载,大唐地方学校有京都府学,大都督府学,中都督府学,下都督府学,上州府学,中州府学,下州府学,京县学,上县学,中县学,下县学,这些都是传授基础知识的学堂,另外,还有不少专业性很强的学堂,比如京都府医学,大都督府医学,中都督府医学,下都督府医学,上州医学,中州医学,下州医学,还有京都玄学,各州县玄学等学堂。
尤其可以看出,大唐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官学系统还是很完善的,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那就是官学对名额是有限制的,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进入学堂上学的,绝大部分的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资格进入官学的,甚至,很多有钱有势的大商人,都没有资格进入自己想去的学堂。
有钱的大商人自然不用担心自己的子女教育问题了,他们手里有钱,完全可以请西席先生到自己的府上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或者把自己的孩子送入私塾之中学习,而经济实力弱小的普通老百姓,由于拿不出上学的学费,也就只能放弃接受教育了。
官学有名额限制,私塾需要教学费,还有更高级一些的隐居书院,也是需要交学费的,当然,若是你能力出众,能够被夫子赏识,学费说不定能够被免除,但绝大多数的贫民孩子,资质都是比较一般的,真正能够被赏识的毕竟是少数,所以,这三类学校全部加起来,也满足不了大部分人的读书需求,只能满足权贵和有钱人的孩子接受教育。
而李安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全面普及教育,让所有孩童都能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将来能够成为更有用的人,这个普及的力度很大,所以,必须要有社会力量的加入,以缓解朝廷财力之不足,而这样的学堂性质,便可以被称为官私合营,主要的出资方是私人,但朝廷会提供最基本的管理,另外,学堂的地皮是免费赠送的,日后也不会收取任何的费用,甚至若是表现好一些的话,还能获得朝廷的奖励。
当然,凡是愿意出资帮助朝廷办学的有钱人,都是不在乎什么奖励的,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所能获得的名望,尤其是学堂的冠名权,以及日常管理的权利,冠名权可以极大的增加他们的名望,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而日常管理则可以让他们体验一把做领导的感觉,就像玩养生类游戏的感觉。
总之,在李安的带动下,京城有越来越多的权贵和富商加入了办学的行列,一座座普及教育学堂正在建设之中。
京城算是一个试点,待京城的学堂办的有声有色了之后,全面普及教育就可以在全国推广了,教育是百年大计,必须要一步步来,绝对不能操之过急,若是办的不好就要起到反作用力。
虽然这些学堂之中,有很多都是私人负责的,但朝廷是必须要对其进行管控的,时不时的总要明察暗访一番,要确定这个学堂是正常的教学,而不是被心怀叵测之人利用来搞谋反。
在媒体不是很发达的古代社会,由于普通老百姓很少能接触到外界的情况,所以,大部分都是比较愚昧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被人利用,很有可能是别人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而一旦他们相信了这一套对朝廷不利的思想,那么,就很有可能会成为造反的势力。
古代那么多反抗朝廷的势力,很多都是从思想教育开始的,通过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思想套路,利用老百姓对朝廷的合理怨气,从而达到激怒普通老百姓,让老百姓跟随自己造反的目的,这些人打着为民的旗号,其实就是为了自己的私利,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利用普通的老百姓。
很多这样的团体都是利用教会来传播反抗朝廷思想的,传播的对象也基本上都是成年人,但若是这些思想进入了校园,由教书的西席先生传给几岁的孩童,那么,造成的危害就更大了,因为孩童时期正是一个人形成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给孩子们灌输反抗朝廷的思想,如此,这个孩子的一生可能都要活在仇视朝廷的世界里,一旦有机会就会做出反抗朝廷的事情。
后世发生的很多反抗朝廷的运动,都是由于从小接受的不恰当教育造成的,比如天朝的某个小地方,一直在闹腾,闹的还挺凶的,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情况,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地区脱离天朝太久了,那里的老百姓从小的接受到的教育,就是比较仇视天朝的教育,很多教科书都极尽可能的歪曲天朝,从而造成这些老百姓从小就仇视天朝,进而在内心充满了仇恨和不满,一旦遇到一丁点的小事儿就会起来反抗朝廷。
古代朝廷最怕的就是心怀叵测的教会,想当初大汉朝的黄巾起义,把整个帝国都差点给掀翻了,虽然最终并没有获得成功,但给朝廷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若不是朝廷放开了地方权力,让大地主阶级自己募兵抵挡黄巾军,估计大汉王朝早就提前灭亡了。
最终大汉朝虽然暂时保住了,但各地的诸侯却通过剿灭黄巾起义而尾大不掉,进而让大汉王朝持续了没多少年就寿终正寝了。
后面的红巾军起义更是直接缔造了大明王朝,算是最成功的一次起义了,至于各个王朝统治时期所发生的各种小的起义,那更是数之不尽,而绝大多数的起义都是由教会和善于鼓动人心的家伙挑起的,所以,很多朝代对突然冒出的教会是非常警惕的,生怕这些教会在天下间传播反抗朝廷的思想,如此,是很有可能会颠覆一个王朝的。
正因为存在这些问题,所以,朝廷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学堂所学习的所有知识,是绝对不能存在反抗朝廷内容的,一丝一毫都不能有,大明王朝的时候,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就因为存在了反抗朝廷的精神,所以,整个人都被下了大狱了,最后只好把后面的内容给改了,让梁山好汉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可以说这个内容是整个作品的败笔,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若是不进行这方面的修改,施耐庵先生怕是要被砍头了,所以,他也是很无奈的。
人生在这天地之间,是不可能随心所欲的,不论什么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就连皇帝都要被限制,何况一个读书的文人,想要写小说没有问题,但绝对不能随心所欲的写,所写的内容不论如何是不能危害朝廷利益的,若是危害了朝廷的利益,那就要受到朝廷的惩处了,所以,施耐庵老先生也是无奈啊!他也知道让梁山好汉接受朝廷的招安是整部作品的败笔,但为了能保住自己的小命,他也顾不了这么多了,与作品相比,还是自己的小命更重要一些。
后面的罗贯中也学乖了,在描写三国的时候,把黄巾军描写的很坏,描写成打家劫舍的逆贼,而在三国势力之中,他极力褒扬刘备集团,通过这种方式来宣扬忠诚和正统思想,因为刘备集团是大汉王朝血统的延续,可以更好的代表大汉王朝,而曹操则属于叛逆,如此写法自然获得了大明朝廷的认可,所以,大明朝廷就没有找罗贯中的麻烦。
大唐目前还没有出现反抗朝廷的利益集团,整个帝国正处在一种蒸蒸日上的氛围中,还看不出哪里有问题,但防微杜渐是必须的,若是等出了问题再去处置那就晚了。
总之,朝廷对普及教育非常重视,既然要推行普及教育,就一定要让朝廷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行,而没有什么比对朝廷的忠心更重要的利益了,只要所有接受教育的老百姓都忠心朝廷,那对于朝廷来说,就是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在大唐这个时代,礼部主要是掌管礼仪的,比如接待外国友人啥的,但教育部分也归礼部管理,礼部长官相当于后世的外交部长,教育部长,还有文化部长的合体,拥有较大的权利。
只不过,在古代的时候,这些部长都不是很值钱,所以,礼部长官一直不太受重视,就连后世的影视剧之中,也更多的是表现兵部侍郎,吏部侍郎这些,礼部侍郎很少能够露脸,简直就是打酱油的角色。
但礼部确实很重要的一个部门,不论是外交,文化,还是教育,都是关系到帝国稳定的基石,礼部的重要性是隐性的,在很多时候可能不是那么显眼,但一个帝国若是想要长期稳定,礼物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礼部侍郎相当于是大唐帝国的教育部长,如此,下属的礼部郎中,则至少是京城的教育局长,官职很大的。
部长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推动京城全面普及教育的重任就落到了礼部郎中的肩上。
要说礼部郎中的官位也不大,是从五品上阶,属于中层干部,至少在京城这种地方,从五品上阶以上的官员是很多的,这个官儿算不了什么,但在京城教育界,这个官就很大了,可以管很多人,除了国子监这种超级国学单位有更大的国子祭酒管理,其余的所有教育部门和所有的学堂都要接受礼部郎中的管理,就连这一次在京城推行的普及及教育,也是礼部郎中负责具体实施的,所以,李安若想了解推广的基本情况,必须要找礼部郎中了解情况。
大唐的官员调整频率很高,很多职位都是会经常更换人员的,礼部郎中自然也不例外,之前的礼部郎中还是一个老头子,可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才二十多岁,听说是韦见素家的亲戚。
对于这种比李安官职低,年龄也比李安小的官员,李安可以直接亲切的称呼他为小韦,这个称呼估计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李安这一次离开传音学堂,就是要去找小韦,以了解京城普及教育学堂进行的如何了,有多少人参与,究竟需要多少学堂,预计的生源到底有多少等等,虽然这些都不归李安管,可他就是对这个感兴趣,关心一下也没啥错。
由于李安提出了全面普及教育,也获得了在京城试点的机会,这下可把礼部给忙坏了,光是负责解释政策的工作人员都被累哑了一大片,甚至还临时征召了一批没有工作的读书人,进行简单的培训之后上岗来干这份苦力。
作为礼部郎中的小韦,自然也累的够呛,一般的小商人来问情况,自然有下面的人负责打发,可若是国公之类的权贵亲自过来看看,他就必须要亲自接待了,无论哪一尊大佛都是他得罪不起的。
估计朝廷也是考虑到推行全面普及教育太累,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做,所以,才把那个年老的礼部郎中给调离了,把年富力强的小韦给调来了,只有年轻的身体,才能扛住更大的压力,不至于把自己给累死。
这不,小韦刚刚送走一位权贵,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李安就来了。
“李侍郎怎么来了。”
小韦笑着迎了上来,但看得出来,整个人都憔悴了,一看就是太疲劳了导致的。
“就是随便过来看看。”
李安开口说道,仔细看向小韦的眼角,接着说道:“小韦啊!这些日子真是辛苦你了,看看,黑眼圈都熬出来了。”
“多谢李侍郎关心,这些没啥,还撑得住。”
小韦笑着说道。
“哎呀!若不是本官提出全面普及教育,你也不会这么辛苦,心里是不是在埋怨本官呢?”
李安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