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章 大司马很忙(三)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ep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小弟拜见兄长,好久不见,兄长似乎瘦了不少。”
“哎,一天到晚各种事情,整晚整晚的睡不着觉。不瘦才怪呢。”
“嘿嘿嘿,兄长,也就你才这样吧。想当年,蒋大司马一天到晚都醉醺醺的上班。费大将军呢,曹爽十万大军都打到兴势了,他还在涪城和执慎将军(来敏)下棋。所以,放宽心,放宽心。”
“哎,这两位,真是学不来啊。好了,闲话少说,简无双,你这梓潼郡今年的秋收怎么样?”
“挺好,前年安置了不少俘虏,再加上去年清查户税后。现在的梓潼郡治下有口十二万三千五百。这些人名下一共有粮田一百八十五万亩。今年重新开始收税,累计应该收缴田税三十七万石。已经全部足额缴纳并且入库了。”
“甚善,那么户税和算赋口赋呢?”
“嗯,本郡上户三十一户,中户一千八百五十六户,其他的都是下户。累计收取户税九百多万。至于人头税嘛,这个还真的不多,只有两百多万钱。”
“可以了。”看到一向不着调的简单,把梓潼郡的各种数据背得滚瓜烂熟,关彝心里也是非常的满意:“晋国的使者已经从汉中向成都出发了,为兄也要马上赶回成都。时间很紧,有几个事情交待你注意一下。”
“喏,请兄长示下。”
“第一件事,梓潼乃是成都平原和汉中之间的交通要道。所以为兄将在明年开始启动的架设飞索工程,梓潼是最主要的施工地点。你要提前对郡内人口进行摸底。到时候我这边一声令下,你要立刻给我抽调三千民工。”
“嘶~~兄长,这明年一月动工,到底要多久才能完工?不要耽误了春耕吧?”
“尽量不耽误吧。如果耽误了春耕,为兄从成都库房里抽调粮食来补贴你。反正现在成都库房存了七百多万石粮食。你知道的,为兄是最不喜欢手里有太多钱粮的。”
“遵命。弟一定做好所有准备。确保能够迅速开工。嗯,今年秋收结束后,弟就让展飞先对各亭亭长进行培训好了,这样应该可以缩短工期。”
“很好。第二件事情,我出来之前已经和伯耀和伯玉都说好了。以后涪陵郡那边的生猪产业链各项产品主要供应荆州、扬州。而益州、雍州、凉州这边,主要由梓潼郡供应。”
“哎呀!兄长的意思是说,准许我梓潼郡再造一个生猪产业链吗?”
“是的。我们的蜡烛、香皂、果酒等诸多产品,一直供不应求。现在是时候再造一个生产基地了。伯玉那边已经为你准备了种猪三百头,母猪两千头。现在应该从涪陵郡起运了。另外还给你抽调了各类作坊的熟练工人一千人。而你要做的是……”
“多谢兄长。小弟马上派人开始建造屋舍,招揽工人。”
“善,启动资金什么的,我以复兴社的名义给你调拨一亿。明年秋收后归还,可有问题?”
“哈哈哈哈,兄长未免太小看我了。虽说养猪这一块我比不上定烈,但做生意,除了兄长,其他兄弟们谁能比得上我?”
“这倒也是。”
“只是兄长,小弟不是自找麻烦啊。小弟的意思是,汉中不是离晋国更近吗?而且定烈这么多年一路辛苦过来,您不在巴郡给他弄点好处吗?”
“无双这么想,可见是把我复兴社的利益和兄弟情分置于私利之上了。为兄很是感激。不过他们几个都各有任务。令行在汉中,主要就是操练兵马、修筑粮仓储备粮食。为将来的北伐做准备。伯玉在涪陵继续做好生猪产业链,承祚在江阳做好盐业生产和高度酒生产,国威在巴西郡主要的任务是安抚、吸引氐人归附。令伯在蜀郡嘛,蜀郡可是我大汉现在最大的粮仓,每年上缴的田税都是三百多万石。他把这个事情做好就不错了。至于定烈,他在巴郡,主要的任务是修建战舰,操练水军。”
“嘶~~兄长,你,你不会想对东吴动手吧?”
“大打出手倒不至于,但最近可能要小打一场。”
“这,兄长,不是小弟不听你的啊。现在虽然魏晋禅代了,但当今之世,三国并立,晋国独强的局势没有改变啊。”
“呵呵呵,你放心。我其实就是去东吴接一家子人过来。”
“啊,哈哈哈哈~~~我明白了,那一家子人可不少啊。而且,恐怕接了一家子还有一家子吧?”
“嗯,或许吧。这样做,东吴的那位孙策再世也开心,我们也增强了实力,何乐而不为呢?”
“兄长深谋远虑,小弟拜服。”
“其他话不要说了。我提前给你交个底。明年大司马府准备出台两项新政。其一是占田令。其二是考成法。”
所谓占田令,是历史本位面上,司马炎统一华夏后出台的政策。三国时代,由于常年的战争,导致地广人稀。整个华夏大地有大量的荒地。而占田令的主要特点就是:限定老百姓缴纳赋税的上限,从而促使老百姓开荒种田。
比如说,在历史本位面上的占田令这样规定:一个成年男子,不管你名下有多少田地。都只按五十亩田征税。五十亩,田税定额为四石。相当于每亩缴纳八升。按照当时每亩田地一般产出不超过六石来计算,差不多相当于汉代的三十税一。
那么,如果你实际有六十亩田,那多出来的十亩呢?免税!
当然,司马炎可没有关彝这样心善——一个农民,即使是在北方那样的大平原上,开垦五十亩田地其实也差不多是极限了。而且如果一个家里没有健康的壮劳力,实际开垦土地不足五十亩呢?对不起,还是按照五十亩进行征税。
这其实是改变了汉代以实际收成来收税的做法(那样算起来相当麻烦),改以定额税——朝廷旱涝保收,反正有多少田就有多少税。而老百姓呢?也有一定好处——玩命的多开垦新田呗。
具体到现在的蜀汉来说。蜀汉国境内,一望无垠的平原极少(整个成都平原也就一万平方公里左右)。更多的是丘陵山地。这样的地形,一是开发起来投入劳力很多,二是这种地形虽然可以产粮,但其产出和平原上的良田比起来还是远远不如的。如果蜀汉政府还是继续以前的政策,你开了多少荒地,我都按三十税一的比例征税的话,那老百姓是没有多少开荒的积极性的。
看看蜀汉政府民册上人口和田地的比值吧。蜀汉每个人头下的田地,从来没有超过二十亩。是蜀汉的老百姓懒惰吗?不是的。是政策不好,抑制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
所以关大司马版的占田令是这样规定的:成年男子,按二十亩规格征税。每人每年缴纳田税两石。成年女子,按十亩征税,每人每年田税一石。未成年男子征税额度等同成年女子。未成年女子不纳入田税缴纳范围。
所以,这么算下来,一个最小的二人家庭,起码要拥有三十亩以上的田地才有赚头。所以,大家还是积极起来,主动去开发那些旮旯角落里的大量荒地吧。
至于老百姓多开了无数荒地,产出的粮食国家无法征税怎么办?嗨!老百姓吃不完的,他不知道拿出来卖么?卖了钱干嘛?买复兴社生产的各种东西啊!绕了一圈。钱还不是回来了?而且,老百姓手里余粮多了,万一哪年碰到点天灾人祸,他的抗破产能力是不是要强一点呢?这样世家大族的扩张是不是又可以缓一缓了呢?
至于考成法,当然是参考了张居正大神的创造。但是关彝也做了一定的改良。
首先,国家要求地方官每年要办的事情,全部备案。到了年底进行清查,没有完成的,问原因。排除不可抗力后,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警告、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罚款、撤职乃至追究刑事责任等处罚。
关彝对明代的考成法主要的改良点,在于赋税。
明代的考成法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就是:每个县每年实际收到的赋税,不得小于国家给这个县定额的百分之九十。这就导致地方官拼命的压榨农民,导致农民大量破产逃亡。而地方官为了完成任务,就更狠的去压榨还没有逃跑的农民,然后……
关彝的改良是:国家每年只看你这个县,民册上的户口多了多少,缴税的田地多了多少。至于实际缴纳的赋税是多少,不做具体要求——人和田都多了,那赋税不是自然就该多吗?然后,你们这些地方官都拼命的去查户税,杀大户,吸引少数民族下山归附吧。不然,这政绩啥的可就没有了哦!
“兄长真是天人,好吧,这话我说了很多次了。”
“哎,什么事情,都要实际去做了才晓得到底如何。明年为兄想先在梓潼和巴西郡试行一年。”
“嗯,梓潼和巴西人口、田地都不算少,但比起蜀郡、巴郡又差得远。效果好,示范作用也强。效果不好,对国家伤害也不大。兄长确实深谋远虑。小弟没有二话,定当全力施行。”
“小弟拜见兄长,好久不见,兄长似乎瘦了不少。”
“哎,一天到晚各种事情,整晚整晚的睡不着觉。不瘦才怪呢。”
“嘿嘿嘿,兄长,也就你才这样吧。想当年,蒋大司马一天到晚都醉醺醺的上班。费大将军呢,曹爽十万大军都打到兴势了,他还在涪城和执慎将军(来敏)下棋。所以,放宽心,放宽心。”
“哎,这两位,真是学不来啊。好了,闲话少说,简无双,你这梓潼郡今年的秋收怎么样?”
“挺好,前年安置了不少俘虏,再加上去年清查户税后。现在的梓潼郡治下有口十二万三千五百。这些人名下一共有粮田一百八十五万亩。今年重新开始收税,累计应该收缴田税三十七万石。已经全部足额缴纳并且入库了。”
“甚善,那么户税和算赋口赋呢?”
“嗯,本郡上户三十一户,中户一千八百五十六户,其他的都是下户。累计收取户税九百多万。至于人头税嘛,这个还真的不多,只有两百多万钱。”
“可以了。”看到一向不着调的简单,把梓潼郡的各种数据背得滚瓜烂熟,关彝心里也是非常的满意:“晋国的使者已经从汉中向成都出发了,为兄也要马上赶回成都。时间很紧,有几个事情交待你注意一下。”
“喏,请兄长示下。”
“第一件事,梓潼乃是成都平原和汉中之间的交通要道。所以为兄将在明年开始启动的架设飞索工程,梓潼是最主要的施工地点。你要提前对郡内人口进行摸底。到时候我这边一声令下,你要立刻给我抽调三千民工。”
“嘶~~兄长,这明年一月动工,到底要多久才能完工?不要耽误了春耕吧?”
“尽量不耽误吧。如果耽误了春耕,为兄从成都库房里抽调粮食来补贴你。反正现在成都库房存了七百多万石粮食。你知道的,为兄是最不喜欢手里有太多钱粮的。”
“遵命。弟一定做好所有准备。确保能够迅速开工。嗯,今年秋收结束后,弟就让展飞先对各亭亭长进行培训好了,这样应该可以缩短工期。”
“很好。第二件事情,我出来之前已经和伯耀和伯玉都说好了。以后涪陵郡那边的生猪产业链各项产品主要供应荆州、扬州。而益州、雍州、凉州这边,主要由梓潼郡供应。”
“哎呀!兄长的意思是说,准许我梓潼郡再造一个生猪产业链吗?”
“是的。我们的蜡烛、香皂、果酒等诸多产品,一直供不应求。现在是时候再造一个生产基地了。伯玉那边已经为你准备了种猪三百头,母猪两千头。现在应该从涪陵郡起运了。另外还给你抽调了各类作坊的熟练工人一千人。而你要做的是……”
“多谢兄长。小弟马上派人开始建造屋舍,招揽工人。”
“善,启动资金什么的,我以复兴社的名义给你调拨一亿。明年秋收后归还,可有问题?”
“哈哈哈哈,兄长未免太小看我了。虽说养猪这一块我比不上定烈,但做生意,除了兄长,其他兄弟们谁能比得上我?”
“这倒也是。”
“只是兄长,小弟不是自找麻烦啊。小弟的意思是,汉中不是离晋国更近吗?而且定烈这么多年一路辛苦过来,您不在巴郡给他弄点好处吗?”
“无双这么想,可见是把我复兴社的利益和兄弟情分置于私利之上了。为兄很是感激。不过他们几个都各有任务。令行在汉中,主要就是操练兵马、修筑粮仓储备粮食。为将来的北伐做准备。伯玉在涪陵继续做好生猪产业链,承祚在江阳做好盐业生产和高度酒生产,国威在巴西郡主要的任务是安抚、吸引氐人归附。令伯在蜀郡嘛,蜀郡可是我大汉现在最大的粮仓,每年上缴的田税都是三百多万石。他把这个事情做好就不错了。至于定烈,他在巴郡,主要的任务是修建战舰,操练水军。”
“嘶~~兄长,你,你不会想对东吴动手吧?”
“大打出手倒不至于,但最近可能要小打一场。”
“这,兄长,不是小弟不听你的啊。现在虽然魏晋禅代了,但当今之世,三国并立,晋国独强的局势没有改变啊。”
“呵呵呵,你放心。我其实就是去东吴接一家子人过来。”
“啊,哈哈哈哈~~~我明白了,那一家子人可不少啊。而且,恐怕接了一家子还有一家子吧?”
“嗯,或许吧。这样做,东吴的那位孙策再世也开心,我们也增强了实力,何乐而不为呢?”
“兄长深谋远虑,小弟拜服。”
“其他话不要说了。我提前给你交个底。明年大司马府准备出台两项新政。其一是占田令。其二是考成法。”
所谓占田令,是历史本位面上,司马炎统一华夏后出台的政策。三国时代,由于常年的战争,导致地广人稀。整个华夏大地有大量的荒地。而占田令的主要特点就是:限定老百姓缴纳赋税的上限,从而促使老百姓开荒种田。
比如说,在历史本位面上的占田令这样规定:一个成年男子,不管你名下有多少田地。都只按五十亩田征税。五十亩,田税定额为四石。相当于每亩缴纳八升。按照当时每亩田地一般产出不超过六石来计算,差不多相当于汉代的三十税一。
那么,如果你实际有六十亩田,那多出来的十亩呢?免税!
当然,司马炎可没有关彝这样心善——一个农民,即使是在北方那样的大平原上,开垦五十亩田地其实也差不多是极限了。而且如果一个家里没有健康的壮劳力,实际开垦土地不足五十亩呢?对不起,还是按照五十亩进行征税。
这其实是改变了汉代以实际收成来收税的做法(那样算起来相当麻烦),改以定额税——朝廷旱涝保收,反正有多少田就有多少税。而老百姓呢?也有一定好处——玩命的多开垦新田呗。
具体到现在的蜀汉来说。蜀汉国境内,一望无垠的平原极少(整个成都平原也就一万平方公里左右)。更多的是丘陵山地。这样的地形,一是开发起来投入劳力很多,二是这种地形虽然可以产粮,但其产出和平原上的良田比起来还是远远不如的。如果蜀汉政府还是继续以前的政策,你开了多少荒地,我都按三十税一的比例征税的话,那老百姓是没有多少开荒的积极性的。
看看蜀汉政府民册上人口和田地的比值吧。蜀汉每个人头下的田地,从来没有超过二十亩。是蜀汉的老百姓懒惰吗?不是的。是政策不好,抑制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
所以关大司马版的占田令是这样规定的:成年男子,按二十亩规格征税。每人每年缴纳田税两石。成年女子,按十亩征税,每人每年田税一石。未成年男子征税额度等同成年女子。未成年女子不纳入田税缴纳范围。
所以,这么算下来,一个最小的二人家庭,起码要拥有三十亩以上的田地才有赚头。所以,大家还是积极起来,主动去开发那些旮旯角落里的大量荒地吧。
至于老百姓多开了无数荒地,产出的粮食国家无法征税怎么办?嗨!老百姓吃不完的,他不知道拿出来卖么?卖了钱干嘛?买复兴社生产的各种东西啊!绕了一圈。钱还不是回来了?而且,老百姓手里余粮多了,万一哪年碰到点天灾人祸,他的抗破产能力是不是要强一点呢?这样世家大族的扩张是不是又可以缓一缓了呢?
至于考成法,当然是参考了张居正大神的创造。但是关彝也做了一定的改良。
首先,国家要求地方官每年要办的事情,全部备案。到了年底进行清查,没有完成的,问原因。排除不可抗力后,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警告、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罚款、撤职乃至追究刑事责任等处罚。
关彝对明代的考成法主要的改良点,在于赋税。
明代的考成法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就是:每个县每年实际收到的赋税,不得小于国家给这个县定额的百分之九十。这就导致地方官拼命的压榨农民,导致农民大量破产逃亡。而地方官为了完成任务,就更狠的去压榨还没有逃跑的农民,然后……
关彝的改良是:国家每年只看你这个县,民册上的户口多了多少,缴税的田地多了多少。至于实际缴纳的赋税是多少,不做具体要求——人和田都多了,那赋税不是自然就该多吗?然后,你们这些地方官都拼命的去查户税,杀大户,吸引少数民族下山归附吧。不然,这政绩啥的可就没有了哦!
“兄长真是天人,好吧,这话我说了很多次了。”
“哎,什么事情,都要实际去做了才晓得到底如何。明年为兄想先在梓潼和巴西郡试行一年。”
“嗯,梓潼和巴西人口、田地都不算少,但比起蜀郡、巴郡又差得远。效果好,示范作用也强。效果不好,对国家伤害也不大。兄长确实深谋远虑。小弟没有二话,定当全力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