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刮目相待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ep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PS:冲新书榜,求点击,求推荐票
……
作为三朝老臣,触龙有在赵王宫内也不必下车下马的特权,直到凤台下,他才钻出马车,眯着眼看了看东方缓缓升起的太阳,这才拄着赵惠文王赐他的鸠杖,沿着阶梯缓缓向上攀爬。
“左师公为国事劳碌,真是辛苦了,太后让老仆前来相迎。”同样头发花白的宦者令缪贤已经等在这里,趋行过来搀扶触龙。
“有劳宦者令了,老朽也没什么大事,只是担心太后玉体,许久不见,乘着这把老骨头还能动,便入宫来探望探望,太后不嫌弃我多事就好。”
“左师公此言大谬,太后听闻左师公到来,高兴还来不及,一大早就在凤台上等着了。”
二人并肩而上,触龙像个寻常老人,步伐低调而从容,胡须后带着和善的笑,不但朝缪贤还礼,还对那些向他见礼的宫中寺人一一颔首致意。
在所有人眼里,左师公从来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毫不眷恋权位之三朝老臣,他看上去无害、守礼、谨慎,一副不问世事的态度,这是多数赵人的共识。
然而,与他共事了数十年的缪贤却知道,这也是赵国王室最信任的一位老臣,他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也许比将相们加起来还重,能搬动他入宫谒见太后的人,会是谁呢?
缪贤瞥向远处的龙台,心知肚明,再早十年的话,他或许也会去捧新王的臭脚,但现如今,他作为一个行将就木的先王遗臣,再往上爬的心早就死了。
过了一会,两人终于到了凤台之上,免不了气喘吁吁。触龙回过头看了一眼正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邯郸城和赵王宫,忽而笑道:“宦者令啊,还记得当年老朽第一次进宫来为先王授课时的情形么?”
那时候的赵惠文王,还是一个弱冠孺子,而缪贤,也只是个青涩的小寺人,同样的位置,如今,却少了一个人。
“岁月不饶人啊,如今,吾等都老了。”触龙感慨不已。
“是啊,左师公。”
缪贤回应道:“老仆也做不动了,正打算等大王亲政后,就辞去宫内的职务,去为先王守陵,等先王召唤老仆去黄泉伺候。”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道理,触龙最明白不过,但听缪贤说来,却难免有兔死狐悲的悲凉之感,不由动容:“宦者令……”
“左师公也不必为老仆惋惜,你我都明白,这赵国啊……”
缪贤笑了笑:“已经是年轻人的时代了!”
言罢,缪贤便往旁边一让,露出了凤台正殿外,一位朝着触龙长揖行礼的少年身躯。
深衣坠地,素袍蝉裳,面如美玉,弱冠明眸,正是触龙印象里的那个三岁还没断奶的“不肖膏腴之子”长安君!
一板一眼地行完礼后,明月抬起头,对触龙道:“小子赵光,见过左师公!”
……
长安君的礼仪挑不出一点毛病,但触龙还是皱起了眉。
昨日,在赵穆的叙述中,这场赵宫内的纷争,都是因为长安君贪恋宫中安逸生活,不愿去齐国做人质,遂一哭二闹三上吊,才使得赵太后一意维护的。
“若赵穆所言是真的,长安君当是一个锦衣玉食惯了的膏粱之子,仗着太后溺爱,耽误国事……”
触龙修的是道家黄老之术,春秋时的老子说过,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古往今来,这种被偏爱的孩子,素来没什么好下场……
第一印象害死人,面对长安君,触龙也没什么好态度,只是不咸不淡地回礼道:“老臣是来觐见太后的,不曾想却遇上了长安君。”
触龙的意思虽未说出,但明月心中明了,“有事就说,没事请闪开,老夫还有国事在身,忙着呢!”
如今他们二人就对峙在这凤台之上,许多双眼睛盯着看着,明月没办法像笼络缪贤一样,从嘘寒问暖拉关系入手,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既然如此,不如单刀直入!
于是,明月遂对触龙说道:“还请左师公稍待,小子今日有一番话,想要请教左师公。”
“哦,不知长安君要与老朽说什么?”触龙瞥向了长安君背后的凤台大殿,对这个小字辈有些心不在焉。
明月靠近了几步,来到触龙身边,主动搀住了他,清晨的阳光下,只有一些淡黄色绒毛的嘴唇微动。
自觉挪开了许多步,刻意不听这场对话的缪贤远远看去,只见触龙面色一顿,露出惊讶之色,转头看着长安君,随即有些奇异地反问道:“长安君,你说,你想要去齐国为质?”
……
“为什么?”
从赵穆处获得的信息与眼前少年的举止,两者有巨大矛盾,触龙一时间有些疑惑,登时将疑问脱口而出。
“长安君为何想要去齐国?做质子,可不是游猎嬉戏,其中有许多凶险意外。”
“左师公这句话可就问得不对了。”
明月笑了笑,说道:“我听说过一个春秋时候的故事,郑国的商贾弦高在外经商,途中遇到秦国军队,当他得知秦军要去袭击郑国时,便一面派人回国报告敌情,一面伪装成郑国的使节,以十二头牛作为礼物,犒劳秦军。秦军以为郑国已经知道偷袭之事,只好班师返回。”
这是弦高犒师的故事,虽然郑国一百多年前就被韩国灭了,但这个事迹却流传至今,触龙身为博学的左师,自然也清楚。
明月继续说道:“郑国避免了灭亡,于是郑君要奖赏弦高,但弦高却婉言谢绝了,他说,作为郑人,忠于国家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受奖,岂不是把我当作外人了?”
言罢,明月正色,以一个十五岁少年不该有的严肃语气说道:“如今小子想要为国分忧,去齐国为质,左师公却问我为什么要去,岂不也将我当外人了?难道小子不是赵氏子弟么?难道小子不是赵国人么?为君者庇佑万命,为臣者尽忠报国,为封君者守土有责。我乃赵之封君,赵国有难,在需要我时,我不挺身而出,难道还要干看着不成?”
一席话从少年口中说出,掷地有声,说得去势的缪贤都热血沸腾,说得触龙目露惊异。
这还是他印象中那个幼弱的长安君么?这还是赵穆口中不识大体,耽误国事的膏腴公子么?这是他自己所想,还是谁教他的?
将明月上下重新打量了一番后,触龙忽而笑道:
“长安君啊,你何时变得如何知理能言?”
明月却已不怕人这么看自己了,他也不加掩饰,老气横秋地回应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何况公子乎?左师公为何见事之晚也?”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说得好啊!”
细细咀嚼着这句话,触龙大笑起来,如此迅捷得体的应对,绝不是别人指点得来的:“不错不错,是老朽眼拙耳聋,不识贤公子,失礼了。”
心里把昨日胡乱编排长安君的小人赵穆狠狠骂了一通,触龙郑重其事地朝明月行了一礼,又道:“既然长安君已下决心,要去齐国为质,自己与太后明言便是,何必……”
看着明月脸上的苦笑,触龙停住了话。
“也对,有些话,的确是长安君自己不方便说的,看来老朽啊,还是得入殿一趟。”
无奈地摇了摇头,触龙便要继续向前走,不过却又停住了,偏过头看着明月,玩味地问道:“敢问长安君,你觉得,老朽当如何劝说太后?”
明月故作沉思,想了一会说道:“小子觉得,应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诱之以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胁之以威,授之以渔……
这句话,本来是孔子用来形容要如何诱导学生学习的,如今反过来用在这里,却毫无违和感。
这下,触龙是真的要对长安君刮目相待了,因为明月一语道破了他在心中筹划已久的游说之法。
触龙点了点头,朝前走了几步,又再度停下来回头,眼中对明月满是欣赏赞叹,如是再三,才露出了一丝遗憾的笑:“真是可惜啊,若是早几年识得长安君真人,老朽兴许还能再收一位好弟子……”
PS:冲新书榜,求点击,求推荐票
……
作为三朝老臣,触龙有在赵王宫内也不必下车下马的特权,直到凤台下,他才钻出马车,眯着眼看了看东方缓缓升起的太阳,这才拄着赵惠文王赐他的鸠杖,沿着阶梯缓缓向上攀爬。
“左师公为国事劳碌,真是辛苦了,太后让老仆前来相迎。”同样头发花白的宦者令缪贤已经等在这里,趋行过来搀扶触龙。
“有劳宦者令了,老朽也没什么大事,只是担心太后玉体,许久不见,乘着这把老骨头还能动,便入宫来探望探望,太后不嫌弃我多事就好。”
“左师公此言大谬,太后听闻左师公到来,高兴还来不及,一大早就在凤台上等着了。”
二人并肩而上,触龙像个寻常老人,步伐低调而从容,胡须后带着和善的笑,不但朝缪贤还礼,还对那些向他见礼的宫中寺人一一颔首致意。
在所有人眼里,左师公从来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毫不眷恋权位之三朝老臣,他看上去无害、守礼、谨慎,一副不问世事的态度,这是多数赵人的共识。
然而,与他共事了数十年的缪贤却知道,这也是赵国王室最信任的一位老臣,他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也许比将相们加起来还重,能搬动他入宫谒见太后的人,会是谁呢?
缪贤瞥向远处的龙台,心知肚明,再早十年的话,他或许也会去捧新王的臭脚,但现如今,他作为一个行将就木的先王遗臣,再往上爬的心早就死了。
过了一会,两人终于到了凤台之上,免不了气喘吁吁。触龙回过头看了一眼正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邯郸城和赵王宫,忽而笑道:“宦者令啊,还记得当年老朽第一次进宫来为先王授课时的情形么?”
那时候的赵惠文王,还是一个弱冠孺子,而缪贤,也只是个青涩的小寺人,同样的位置,如今,却少了一个人。
“岁月不饶人啊,如今,吾等都老了。”触龙感慨不已。
“是啊,左师公。”
缪贤回应道:“老仆也做不动了,正打算等大王亲政后,就辞去宫内的职务,去为先王守陵,等先王召唤老仆去黄泉伺候。”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道理,触龙最明白不过,但听缪贤说来,却难免有兔死狐悲的悲凉之感,不由动容:“宦者令……”
“左师公也不必为老仆惋惜,你我都明白,这赵国啊……”
缪贤笑了笑:“已经是年轻人的时代了!”
言罢,缪贤便往旁边一让,露出了凤台正殿外,一位朝着触龙长揖行礼的少年身躯。
深衣坠地,素袍蝉裳,面如美玉,弱冠明眸,正是触龙印象里的那个三岁还没断奶的“不肖膏腴之子”长安君!
一板一眼地行完礼后,明月抬起头,对触龙道:“小子赵光,见过左师公!”
……
长安君的礼仪挑不出一点毛病,但触龙还是皱起了眉。
昨日,在赵穆的叙述中,这场赵宫内的纷争,都是因为长安君贪恋宫中安逸生活,不愿去齐国做人质,遂一哭二闹三上吊,才使得赵太后一意维护的。
“若赵穆所言是真的,长安君当是一个锦衣玉食惯了的膏粱之子,仗着太后溺爱,耽误国事……”
触龙修的是道家黄老之术,春秋时的老子说过,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古往今来,这种被偏爱的孩子,素来没什么好下场……
第一印象害死人,面对长安君,触龙也没什么好态度,只是不咸不淡地回礼道:“老臣是来觐见太后的,不曾想却遇上了长安君。”
触龙的意思虽未说出,但明月心中明了,“有事就说,没事请闪开,老夫还有国事在身,忙着呢!”
如今他们二人就对峙在这凤台之上,许多双眼睛盯着看着,明月没办法像笼络缪贤一样,从嘘寒问暖拉关系入手,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既然如此,不如单刀直入!
于是,明月遂对触龙说道:“还请左师公稍待,小子今日有一番话,想要请教左师公。”
“哦,不知长安君要与老朽说什么?”触龙瞥向了长安君背后的凤台大殿,对这个小字辈有些心不在焉。
明月靠近了几步,来到触龙身边,主动搀住了他,清晨的阳光下,只有一些淡黄色绒毛的嘴唇微动。
自觉挪开了许多步,刻意不听这场对话的缪贤远远看去,只见触龙面色一顿,露出惊讶之色,转头看着长安君,随即有些奇异地反问道:“长安君,你说,你想要去齐国为质?”
……
“为什么?”
从赵穆处获得的信息与眼前少年的举止,两者有巨大矛盾,触龙一时间有些疑惑,登时将疑问脱口而出。
“长安君为何想要去齐国?做质子,可不是游猎嬉戏,其中有许多凶险意外。”
“左师公这句话可就问得不对了。”
明月笑了笑,说道:“我听说过一个春秋时候的故事,郑国的商贾弦高在外经商,途中遇到秦国军队,当他得知秦军要去袭击郑国时,便一面派人回国报告敌情,一面伪装成郑国的使节,以十二头牛作为礼物,犒劳秦军。秦军以为郑国已经知道偷袭之事,只好班师返回。”
这是弦高犒师的故事,虽然郑国一百多年前就被韩国灭了,但这个事迹却流传至今,触龙身为博学的左师,自然也清楚。
明月继续说道:“郑国避免了灭亡,于是郑君要奖赏弦高,但弦高却婉言谢绝了,他说,作为郑人,忠于国家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受奖,岂不是把我当作外人了?”
言罢,明月正色,以一个十五岁少年不该有的严肃语气说道:“如今小子想要为国分忧,去齐国为质,左师公却问我为什么要去,岂不也将我当外人了?难道小子不是赵氏子弟么?难道小子不是赵国人么?为君者庇佑万命,为臣者尽忠报国,为封君者守土有责。我乃赵之封君,赵国有难,在需要我时,我不挺身而出,难道还要干看着不成?”
一席话从少年口中说出,掷地有声,说得去势的缪贤都热血沸腾,说得触龙目露惊异。
这还是他印象中那个幼弱的长安君么?这还是赵穆口中不识大体,耽误国事的膏腴公子么?这是他自己所想,还是谁教他的?
将明月上下重新打量了一番后,触龙忽而笑道:
“长安君啊,你何时变得如何知理能言?”
明月却已不怕人这么看自己了,他也不加掩饰,老气横秋地回应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何况公子乎?左师公为何见事之晚也?”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说得好啊!”
细细咀嚼着这句话,触龙大笑起来,如此迅捷得体的应对,绝不是别人指点得来的:“不错不错,是老朽眼拙耳聋,不识贤公子,失礼了。”
心里把昨日胡乱编排长安君的小人赵穆狠狠骂了一通,触龙郑重其事地朝明月行了一礼,又道:“既然长安君已下决心,要去齐国为质,自己与太后明言便是,何必……”
看着明月脸上的苦笑,触龙停住了话。
“也对,有些话,的确是长安君自己不方便说的,看来老朽啊,还是得入殿一趟。”
无奈地摇了摇头,触龙便要继续向前走,不过却又停住了,偏过头看着明月,玩味地问道:“敢问长安君,你觉得,老朽当如何劝说太后?”
明月故作沉思,想了一会说道:“小子觉得,应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诱之以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胁之以威,授之以渔……
这句话,本来是孔子用来形容要如何诱导学生学习的,如今反过来用在这里,却毫无违和感。
这下,触龙是真的要对长安君刮目相待了,因为明月一语道破了他在心中筹划已久的游说之法。
触龙点了点头,朝前走了几步,又再度停下来回头,眼中对明月满是欣赏赞叹,如是再三,才露出了一丝遗憾的笑:“真是可惜啊,若是早几年识得长安君真人,老朽兴许还能再收一位好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