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银行(下)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ep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以前是老觉得手中的钱不够用,想尽办法去征收,徐平真想出办法生钱了,又担心手里的钱花不出去,不能生出利息来。这种考虑徐平能够理解,国债也是债,用的钱是借出来的,借了钱就要想办法赚钱来还,不然就面临一年经费比一年少的局面。
见在座的不少人同意程琳的疑虑,徐平笑着道:“其实天下需要花钱的地方众多,只是官府手里的钱有数,做不来罢了。比如天下道路、桥梁,年久失修的不知道有多少,更不要说很多地方原本就无路。用桥道厢军去修,是官和民一起出钱,一起得利,日后的维护还是要厢军来做。如果以桥道厢军一部成立公司,修桥铺路贷款,路修好后以收到的税算还款,又有什么不行呢?不独道路桥梁,运河码头一样可以如此。其他如酒务酒楼,是不是可以照此办理?再比如三司的场务,如纺织棉布的,制农具的,制各种杂物的,现在都是三司统一拨钱统一作账,是不是也可以做为公司?只要这些做起来,民间一样也可以随着出现赚钱的人群,如藤罗附树,带起来民间的公司也是可以的。”
产业可以培植,就跟栽树一样,等到出现树林,新的生态圈也就出现了。
陈执中听了却不由皱眉头:“现在三司所用的钱,不少来自铺子和这些新场务,让他们成立公司,将来三司不是无钱可用?”
徐平道:“大参过虑了,即使成立公司,三司也是东家,赚来的钱当然是东家管着。民间的商铺现在不是好多都是如此?几家合伙出钱做生意,甚至有好多出钱的人根本不管铺子,只等着分利息。三司一样可以照此办理,账目管理明白就是。”
民间的工商业,类似于后世的股份制形式的已经有不少,只是没有成文法律,把这种经营形式固定下来就是。大家都是做过地方官的,对此并不陌生,所以徐平提出这些,倒没有人有异议。不过以前官方的产业,最常见的是扑买制,不管承包人经营的好坏,官方的收益是优先要保证的。徐平现在提出用这种形式,相当于把经营的风险由官方承担了下来,虽然获益也会多,但有风险官员就不愿意。
讨论了一会,终究现在三司的省主是徐平,还是尊重了他的意见,先试行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如果风险太大,收益不大,还是要另想办法。
这些产业如果满足了资金和市场的条件,会发展得有多快,发展到多大的规模,在座的除了徐平并没有概念,对徐平所说还是有些不放心。徐平的心里是有数的,开封城里他任盐铁副使时建的新场务,发展的速度并不快,短短时间,规模上被洛阳城里新发展起来的制衣产业远远超过。经营目的不明确,各方面都迈不开步子,扩张也没有动力。
不说别的,那几个新场务随便拎出一个来,比如搪瓷产业,市场的空间就不知道有多大。谁家不用盆?洗脸要用,洗衣服要用,和面做饭还要用,现在常见的木盆瓷盆不说不结实且笨重,成本还比搪瓷盆高多了。三司铺子的市场渠道铺开,这一个产业就可以创造出无数利润。各种产业杂七杂八的加起来,不会比京西路的棉布产业规模小。
只要理顺了经济系统,就只有银行里的钱不够贷的,哪里会贷不出去?
见众人无异议,徐平又道:“这银行不能只有三司左藏库一家,不然一心二用,终究做不好事情。而且容易造成官私不分,各处衙门都向那里伸手,最后成一团乱麻。除了左藏库为本设立的银行之外,再设一家专门为各衙门贷款的银行,就以税赋作本。这银行主要贷款给衙门,自然利息就稍微低一些,但每年的税收上来,一样是要还本付息的。而且修造道路桥梁等等,本钱都可以从这里出,利息虽低,但收入却稳定。”
这是政策性银行,把官方的借贷从商业银行中单独出来,利于管理。而且重大的公益性建造项目,回款周期长,商业银有其他选择的时候,也不喜欢放贷。当然这种银行,赢利要求也就不能跟商业银行一样,以服务官方政策为主。
“第三家银行,应该是由三司和内藏库各出一部分本钱,仿第一家银行例,得利之后由三司和内库来分。”说到这里,徐平捧笏向赵祯行礼,“只是不知道陛下愿意拿出多少本钱,内藏出的本钱多,得利之后分得也多。”
赵祯就知道徐平最后肯定会把主意打到自己的内藏库上来,几任三司使,就没有人不动这种脑筋。当然真正做成的,只有丁谓。那时真宗东封西祀搞得没钱了,也不得不由着丁谓,让他在太宗之后再次掌握了内藏库的账本。而且还限定只有丁谓一个人知道,其他人哪怕就是当朝宰相,也不许知道内藏库的出入数目。
犹豫了一会,赵祯问道:“投钱进去,那什么银行,不会亏了本钱?”
徐平笑了笑道:“陛下,可曾听说天下放贷的人亏本钱?更何况是官家的本钱!”
赵祯还是有些不放心:“如果内藏库不投钱进去,会怎么样?跟现在有何不同?”
“自去年京西路的棉布大卖,绢价跌了下去,以后夏税再收绢就不合适了。就是现在左藏库和地方州县存的绢,也要集中起来,运到密州和明州去,卖给外蕃,或者到西北市马。依臣的想法,夏税中的绢逐次取消,或者转为力役,或者?你现在所看的《一世富贵》 第218章 银行(下)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香满路言情 进去后再搜:一世富贵
以前是老觉得手中的钱不够用,想尽办法去征收,徐平真想出办法生钱了,又担心手里的钱花不出去,不能生出利息来。这种考虑徐平能够理解,国债也是债,用的钱是借出来的,借了钱就要想办法赚钱来还,不然就面临一年经费比一年少的局面。
见在座的不少人同意程琳的疑虑,徐平笑着道:“其实天下需要花钱的地方众多,只是官府手里的钱有数,做不来罢了。比如天下道路、桥梁,年久失修的不知道有多少,更不要说很多地方原本就无路。用桥道厢军去修,是官和民一起出钱,一起得利,日后的维护还是要厢军来做。如果以桥道厢军一部成立公司,修桥铺路贷款,路修好后以收到的税算还款,又有什么不行呢?不独道路桥梁,运河码头一样可以如此。其他如酒务酒楼,是不是可以照此办理?再比如三司的场务,如纺织棉布的,制农具的,制各种杂物的,现在都是三司统一拨钱统一作账,是不是也可以做为公司?只要这些做起来,民间一样也可以随着出现赚钱的人群,如藤罗附树,带起来民间的公司也是可以的。”
产业可以培植,就跟栽树一样,等到出现树林,新的生态圈也就出现了。
陈执中听了却不由皱眉头:“现在三司所用的钱,不少来自铺子和这些新场务,让他们成立公司,将来三司不是无钱可用?”
徐平道:“大参过虑了,即使成立公司,三司也是东家,赚来的钱当然是东家管着。民间的商铺现在不是好多都是如此?几家合伙出钱做生意,甚至有好多出钱的人根本不管铺子,只等着分利息。三司一样可以照此办理,账目管理明白就是。”
民间的工商业,类似于后世的股份制形式的已经有不少,只是没有成文法律,把这种经营形式固定下来就是。大家都是做过地方官的,对此并不陌生,所以徐平提出这些,倒没有人有异议。不过以前官方的产业,最常见的是扑买制,不管承包人经营的好坏,官方的收益是优先要保证的。徐平现在提出用这种形式,相当于把经营的风险由官方承担了下来,虽然获益也会多,但有风险官员就不愿意。
讨论了一会,终究现在三司的省主是徐平,还是尊重了他的意见,先试行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如果风险太大,收益不大,还是要另想办法。
这些产业如果满足了资金和市场的条件,会发展得有多快,发展到多大的规模,在座的除了徐平并没有概念,对徐平所说还是有些不放心。徐平的心里是有数的,开封城里他任盐铁副使时建的新场务,发展的速度并不快,短短时间,规模上被洛阳城里新发展起来的制衣产业远远超过。经营目的不明确,各方面都迈不开步子,扩张也没有动力。
不说别的,那几个新场务随便拎出一个来,比如搪瓷产业,市场的空间就不知道有多大。谁家不用盆?洗脸要用,洗衣服要用,和面做饭还要用,现在常见的木盆瓷盆不说不结实且笨重,成本还比搪瓷盆高多了。三司铺子的市场渠道铺开,这一个产业就可以创造出无数利润。各种产业杂七杂八的加起来,不会比京西路的棉布产业规模小。
只要理顺了经济系统,就只有银行里的钱不够贷的,哪里会贷不出去?
见众人无异议,徐平又道:“这银行不能只有三司左藏库一家,不然一心二用,终究做不好事情。而且容易造成官私不分,各处衙门都向那里伸手,最后成一团乱麻。除了左藏库为本设立的银行之外,再设一家专门为各衙门贷款的银行,就以税赋作本。这银行主要贷款给衙门,自然利息就稍微低一些,但每年的税收上来,一样是要还本付息的。而且修造道路桥梁等等,本钱都可以从这里出,利息虽低,但收入却稳定。”
这是政策性银行,把官方的借贷从商业银行中单独出来,利于管理。而且重大的公益性建造项目,回款周期长,商业银有其他选择的时候,也不喜欢放贷。当然这种银行,赢利要求也就不能跟商业银行一样,以服务官方政策为主。
“第三家银行,应该是由三司和内藏库各出一部分本钱,仿第一家银行例,得利之后由三司和内库来分。”说到这里,徐平捧笏向赵祯行礼,“只是不知道陛下愿意拿出多少本钱,内藏出的本钱多,得利之后分得也多。”
赵祯就知道徐平最后肯定会把主意打到自己的内藏库上来,几任三司使,就没有人不动这种脑筋。当然真正做成的,只有丁谓。那时真宗东封西祀搞得没钱了,也不得不由着丁谓,让他在太宗之后再次掌握了内藏库的账本。而且还限定只有丁谓一个人知道,其他人哪怕就是当朝宰相,也不许知道内藏库的出入数目。
犹豫了一会,赵祯问道:“投钱进去,那什么银行,不会亏了本钱?”
徐平笑了笑道:“陛下,可曾听说天下放贷的人亏本钱?更何况是官家的本钱!”
赵祯还是有些不放心:“如果内藏库不投钱进去,会怎么样?跟现在有何不同?”
“自去年京西路的棉布大卖,绢价跌了下去,以后夏税再收绢就不合适了。就是现在左藏库和地方州县存的绢,也要集中起来,运到密州和明州去,卖给外蕃,或者到西北市马。依臣的想法,夏税中的绢逐次取消,或者转为力役,或者?你现在所看的《一世富贵》 第218章 银行(下)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香满路言情 进去后再搜:一世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