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因地制宜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ep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看过生产马车驴车的地方,又到旁边看了独轮车的生产,模式跟马车相差不大。作为畜力车辆的补充,独轮车也是必不可少的。马车驴车运输的距离长一点,独轮车则用来作短距离的运输。这种简单车辆既不需要畜力,而且方便灵活,与马车驴车各有分工。
这一片场区主要是制作木材产品的,除了车辆,旁边还有生产犁、耧、耙等等各种农用工具,甚至还有街头小贩专门用的移动式摊位都有制作。按徐平前世的话说,这里生产的是各种生产工具,是为社会提供生产资料的,是重工业。重工业是基础,自然应该得到扶持,优先发展。这里虽然用人不多,但占的地方好,地盘也大。
工业是指采集原材料,并把它们加工成产品的工作和过程,最重要的标志是形成了社会分工,从农业和商业中真正独立了出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工业自然也就有不同的产品,不能因为这时候只能做木头产品,就不当是工业了。
正如蒸汽时代的工业区最好建在有煤炭和钢铁的地方,形成煤钢联合体,这个年代当然要选有水力而且采伐木材方便的地方。洛河这里上游就是中原难得的大片山区,有丰富的原始森林,可以沿着伊河和洛河顺流而下,材料来源方便而且成本低廉。筑坝之后,又有伊洛河丰富的水力可以利用,便就相当于蒸汽时代建煤钢产业的好位置。
至于以后生产力发展了,出现了蒸汽机,会出现更合适的工业中心,那就不是徐平要考虑的问题了。在他前世,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变化,以前的重工业区也衰落下去,被新兴的工业中心所代替,那并不表示以前建工业中心就错了。
各处看完,到这场务监官的官厅里坐下,徐平对杨告和种世衡道:“看过一遍,你们心里如何想?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尽管提出来。”
杨告想了想,答道:“都漕,不知道这里的场务一年可以制多少马车驴车出来?对了还有一点,只说驴车马车,这车牛能不能用?现在民间到底还是用牛的多。”
“当然也可以做牛车用,只要把所用的套具换一下就可以。马驴骡用的是短套,牛车最好用长套,短套虽然也可以用,但拉不了重物。”
杨告和种世衡对视了一眼,都暗暗摇了摇头。说来惭愧,徐平说的长套短套是个什么样子他们还真没见过,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区分。现在只好记在心里,以后找人问就是。
道理其实很简单,人类使用役畜主要是利用负重能力和挽力这两个方面,或者就是乘挽兼用型。中国的役畜品种,马驴骡都是乘挽兼用型,换一种说就是既可以利用牵引力也可以驮负重物,但主要是使用负重能力,长时间使用尽量避免利用牵引力。因为它们的瞬时牵引力,比如说马,与牛比相差不大,但一两炷香就会力竭,牵引能力迅速下降,强行使用会很快暴毙。而驮负能力则长时间使用也下降不多,军马可以驮着人数个时辰。所以拉车的时候,要分一部分载荷在它们的负重能力上面,不然拉不了重物。
牛就不同了,力气主要是在牵引力上,特别是长时间使用,牵引力下降很慢,而且也不容易疲劳。古人说服牛乘马,自然是有其道理。
与利用负重能力和挽力相适应,便就有长套和短套的区别。长套是尽量让车的载荷都在车轮上,用人驾车,来控制方向,利用役畜的牵引力。短套则要分很大一部分载荷到役畜的身上,用俗语说就是车要前沉,乘力挽力兼用。马车在拉货物的时候要用短套,才能充分地利用马力,空车就可以换成长套,让马得到休息。牛则刚好相反,拉货物的时候用长套,利用牛的牵引力,空车时可以换成短套,让驾车的人休息一下。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才会用牛来耕地,用马驴骡来骑乘或者拉货物驮货物。骑在牛背上的往往是牧童,年幼身轻,要么就是神仙。而马则一般不用来耕地,这个年代的驴了体型还不大,不堪使用,只有骡子可以勉强部分代替黄牛,但不能长时间使用。
至于后世所提起的马耕,别说是现在中原及周边的马种,就连欧洲也没培育成功重挽马。没有重挽马,什么马耕和马拉火车都是闹笑话,牵引力重载的情况下,普通的乘用马跑不了一里路就废掉了。历史上是欧洲有野生的重型马,那里的人用了数百年的时间,利用重型马培育出了重挽马,然后再与其它马种杂交,得到了偏向挽力的乘挽两用马。有了重挽马,才有了欧洲人的马耕,才有了四轮的载货马车,才有了马拉火车。用亚洲的乘用马,不管是蒙古马还是阿拉伯马,做这些都远远比不上老黄牛。哪怕牛的生活性不适宜跑长途运输,必须花大量时间吃草,但最少不会一两天就累死,还累死也跑不了几里路。
中国建国初期开发东北时的马耕,是建立在新培育的挽马基础上的。没有那些杂交出来的挽马,哪怕家家户户养上几十匹也是白搭,中国的马干不了牛的活。
现在这个年代,就是从欧洲引重型马进来,徐也等不及培育出堪用的重挽马。那样的时间是以百年计的,哪里能够等得起?做事情自然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来。
这里制出来的马车,卖的时候同时配备套具,长套短套各一副。而卖耕犁的时候,也用时配备长短套,与马车不同的是那种套具是牛用的。牛和长套既可以用来耕地,也可以用来拉车,短套则就是驾车用,与普通的牛车套具基本相同。
其实与车比起来,这些套具的效果更大,是徐平利用自己前世多年在农村跑来跑去的见识,进行改良的。只是套具不显眼,没有引起别人的重视而已。
重定五等户,马、驴、骡、牛和骆驼等等役畜都不再算进户等资产里面,必然会刺激民间多养。有了更多数量的役畜,再加上新式的便宜车辆,便于社会的交通往来和商品流通,商品流通能力的增强,再反过来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
徐平一切努力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商品经济在这个时代发展起来。有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便会促进生产力前进,会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到那个时候,哪怕就是减税,官府收到手里的钱粮也会有巨大的增长,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看过生产马车驴车的地方,又到旁边看了独轮车的生产,模式跟马车相差不大。作为畜力车辆的补充,独轮车也是必不可少的。马车驴车运输的距离长一点,独轮车则用来作短距离的运输。这种简单车辆既不需要畜力,而且方便灵活,与马车驴车各有分工。
这一片场区主要是制作木材产品的,除了车辆,旁边还有生产犁、耧、耙等等各种农用工具,甚至还有街头小贩专门用的移动式摊位都有制作。按徐平前世的话说,这里生产的是各种生产工具,是为社会提供生产资料的,是重工业。重工业是基础,自然应该得到扶持,优先发展。这里虽然用人不多,但占的地方好,地盘也大。
工业是指采集原材料,并把它们加工成产品的工作和过程,最重要的标志是形成了社会分工,从农业和商业中真正独立了出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工业自然也就有不同的产品,不能因为这时候只能做木头产品,就不当是工业了。
正如蒸汽时代的工业区最好建在有煤炭和钢铁的地方,形成煤钢联合体,这个年代当然要选有水力而且采伐木材方便的地方。洛河这里上游就是中原难得的大片山区,有丰富的原始森林,可以沿着伊河和洛河顺流而下,材料来源方便而且成本低廉。筑坝之后,又有伊洛河丰富的水力可以利用,便就相当于蒸汽时代建煤钢产业的好位置。
至于以后生产力发展了,出现了蒸汽机,会出现更合适的工业中心,那就不是徐平要考虑的问题了。在他前世,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变化,以前的重工业区也衰落下去,被新兴的工业中心所代替,那并不表示以前建工业中心就错了。
各处看完,到这场务监官的官厅里坐下,徐平对杨告和种世衡道:“看过一遍,你们心里如何想?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尽管提出来。”
杨告想了想,答道:“都漕,不知道这里的场务一年可以制多少马车驴车出来?对了还有一点,只说驴车马车,这车牛能不能用?现在民间到底还是用牛的多。”
“当然也可以做牛车用,只要把所用的套具换一下就可以。马驴骡用的是短套,牛车最好用长套,短套虽然也可以用,但拉不了重物。”
杨告和种世衡对视了一眼,都暗暗摇了摇头。说来惭愧,徐平说的长套短套是个什么样子他们还真没见过,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区分。现在只好记在心里,以后找人问就是。
道理其实很简单,人类使用役畜主要是利用负重能力和挽力这两个方面,或者就是乘挽兼用型。中国的役畜品种,马驴骡都是乘挽兼用型,换一种说就是既可以利用牵引力也可以驮负重物,但主要是使用负重能力,长时间使用尽量避免利用牵引力。因为它们的瞬时牵引力,比如说马,与牛比相差不大,但一两炷香就会力竭,牵引能力迅速下降,强行使用会很快暴毙。而驮负能力则长时间使用也下降不多,军马可以驮着人数个时辰。所以拉车的时候,要分一部分载荷在它们的负重能力上面,不然拉不了重物。
牛就不同了,力气主要是在牵引力上,特别是长时间使用,牵引力下降很慢,而且也不容易疲劳。古人说服牛乘马,自然是有其道理。
与利用负重能力和挽力相适应,便就有长套和短套的区别。长套是尽量让车的载荷都在车轮上,用人驾车,来控制方向,利用役畜的牵引力。短套则要分很大一部分载荷到役畜的身上,用俗语说就是车要前沉,乘力挽力兼用。马车在拉货物的时候要用短套,才能充分地利用马力,空车就可以换成长套,让马得到休息。牛则刚好相反,拉货物的时候用长套,利用牛的牵引力,空车时可以换成短套,让驾车的人休息一下。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才会用牛来耕地,用马驴骡来骑乘或者拉货物驮货物。骑在牛背上的往往是牧童,年幼身轻,要么就是神仙。而马则一般不用来耕地,这个年代的驴了体型还不大,不堪使用,只有骡子可以勉强部分代替黄牛,但不能长时间使用。
至于后世所提起的马耕,别说是现在中原及周边的马种,就连欧洲也没培育成功重挽马。没有重挽马,什么马耕和马拉火车都是闹笑话,牵引力重载的情况下,普通的乘用马跑不了一里路就废掉了。历史上是欧洲有野生的重型马,那里的人用了数百年的时间,利用重型马培育出了重挽马,然后再与其它马种杂交,得到了偏向挽力的乘挽两用马。有了重挽马,才有了欧洲人的马耕,才有了四轮的载货马车,才有了马拉火车。用亚洲的乘用马,不管是蒙古马还是阿拉伯马,做这些都远远比不上老黄牛。哪怕牛的生活性不适宜跑长途运输,必须花大量时间吃草,但最少不会一两天就累死,还累死也跑不了几里路。
中国建国初期开发东北时的马耕,是建立在新培育的挽马基础上的。没有那些杂交出来的挽马,哪怕家家户户养上几十匹也是白搭,中国的马干不了牛的活。
现在这个年代,就是从欧洲引重型马进来,徐也等不及培育出堪用的重挽马。那样的时间是以百年计的,哪里能够等得起?做事情自然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来。
这里制出来的马车,卖的时候同时配备套具,长套短套各一副。而卖耕犁的时候,也用时配备长短套,与马车不同的是那种套具是牛用的。牛和长套既可以用来耕地,也可以用来拉车,短套则就是驾车用,与普通的牛车套具基本相同。
其实与车比起来,这些套具的效果更大,是徐平利用自己前世多年在农村跑来跑去的见识,进行改良的。只是套具不显眼,没有引起别人的重视而已。
重定五等户,马、驴、骡、牛和骆驼等等役畜都不再算进户等资产里面,必然会刺激民间多养。有了更多数量的役畜,再加上新式的便宜车辆,便于社会的交通往来和商品流通,商品流通能力的增强,再反过来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
徐平一切努力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商品经济在这个时代发展起来。有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便会促进生产力前进,会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到那个时候,哪怕就是减税,官府收到手里的钱粮也会有巨大的增长,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