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战争的脚步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ep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吁,吁,吁——”
赶车的兵车止住驴车,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这么多?”
编修条例所门前,徐平带着刘沆和王拱辰等人看着从高成端家里拉来的历代三司条例,在驴车上堆得冒尖,眼都直了。
虽然知道历代传下肯定有不少,但也没想到多到这个地步,这么多书,得用多少人用多少日子才能看完啊。就凭条例所里现在的这几个人,肯定不够,要考虑加人了。
高成端上前向徐平行礼:“禀副使,这车就拉得差不多了,下趟最多只有大半车。”
“还有?什么时候才能看完!”王拱辰听见高成端的话,眼珠都在鼓出来。
徐平拍拍王拱辰的肩膀:“不用担心,最难的是开头,一旦理顺了,多一车少一车并没有什么差别。过两天,再从馆阁抽几个人来就是。”
过一两个月,又会有新的一届进士,虽然他们都要去地方上任官,但地方上也会有一批新人到馆阁来。馆阁虽然最近也修书,总还是能抽出几个人来。编修所这里当然比不了馆阁的清闲,但给的补贴多,吃的住的生活待遇也好,各有长处。
兵士和吏人忙着向房里的书库搬书,刘沆和王拱辰两人跟着去指点摆放。
编修所里设有查阅的图书馆,包括徐平自己在内,分别在图书馆里轮值,管理书籍的存放和借阅。为此还改良了现在的目录检索系统,跟三司将来的档案管理系统相通。
资料多了,管理和检索就非常重要,只有把这些条理都整理清楚,才能让后来的官员不产生畏难情绪,主能地去掌握这些技能。如果让新任的官员一下子就进入书山和资料的海洋,很多人就会避难敷衍。
高成端带着搬运的兵士和吏员卸下书后又去他家里搬运剩下的,徐平一个人站在门前的台阶上发呆。这些资料的丰富还远出徐平预料,未来会产生相当大的作用,那么对高成端的奖赏就要重新考虑。
本来徐平答应的是赏赐钱物,并给高成端一家一处在京城安家的处宅。房屋是三司属下店宅务的,徐平可以做主,不过高家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过算是三司代交房租而已。高成端亡故或出了其他意外,这房子三司还要收回来。
现在看起来,这奖赏有些低了。
公吏最大的梦想是什么?自然是当官。太宗朝以前公吏还可以参加科举,理财名臣陈恕就是以吏人身份中进士,最后位至宰执。任盐铁使时,太宗在柱子上亲笔写下“真盐铁陈恕”五个字,是除了丁谓,最成功的三司使。
现在公吏已经绝了通过科举入仕的道路,要想当官只能熬资历,熬到吏人最高层级的孔目等官位子,还要任满五年,年过五十才能授官。即使授官,也都是最低级的判司簿尉,而且极难升迁。
想来想去,徐平还是决定先看一阵,如果高成端任事能力也还可以,自己便想办法让他从吏人的身份改成官员。对公吏来说,这是可以相于中进士的喜事。
就在徐平忙碌的时候,正月二十七,从西北传来的消息震惊了徐平。
自赵元昊登位,便开始了向宋朝境内的渗透,尤其是在边境建立了大量寨堡,隔断了边境延州和庆州之间的联系。今年正月开始,又方冲突不断,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个消息并没有在朝廷里掀起什么波澜,毕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事,只是边境的小规模冲突而已。朝廷上下,一向认为北方的契丹才是劲敌,西北小患,不必太过在意。所谓“天下之患在北而不在西北”,此时朝臣的共识。
徐平可是有前世的知识在,虽然他完全不记得战事发生在哪一年,发生在哪里,但却知道战争肯定在最近几年爆发。而且清楚记得,党项发动的是出其不意的突然攻击。
当天下午,徐平到通进司上奏章,而且要求石中立安排立即进奏。
虽然照条例徐平没有这个权力,不过石中立看他面子,还是命人立即传了进去。
不等徐平离开大内,里面就有小黄门出来,命徐平到崇政殿议事。
随着閤门的人员一路在游廊里穿行,徐平来到崇政殿外。
依然是赞名舞蹈一番繁文缛节,徐平进了崇政殿,行礼如仪。
此时殿里奏事的宰执还没有退去,两位宰相和参知政事蔡绶与章得象,枢密使张士逊和副使王德用分坐两侧,一边还坐着御史中丞韩亿。
徐平见礼罢了,赵祯吩咐赐座。
刚刚坐下,张士逊便语带不悦地道:“徐平,刚才你上奏章,说西北情势紧急,就像天要塌下来了一样!有何依据?西北党项不过癣疥小疾,边境上有点小冲突稀松平常,何至于大惊小怪?若不是你在邕州立有战功,在军事上是内行,换另外一个人,奏章也就这样压下来,哪里还会让你上殿奏事!你说个道理出来,到底怎么回事?”
当宰相的时候,因为茶法徐平就不时找麻烦,现在倒霉换成枢密使了,徐平又扯出西北战事来,难不成这是与自己耗上了?张士逊是相当地不开心。
徐平拱手:“枢密相公,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现在是小冲突,如果我朝一旦应对不得力,让党项人瞧出了破绽,便会成为泼天大祸!事为之防,胜于事后补救千百倍。最近两年,到党项出使的臣僚无不说赵元昊狼子野心,贪酷好杀,未来必成大患。西北陕西那里比不得其他地方,延州一带一旦出事,被党项人冲出横山一线,便可深入内地。”
“说来说去,还是老一套喽,就是党项人有可能会造反吗!徐平,赵德明事本朝数十年,一向恭谨。如今他逝去,换了赵元昊上来,都说赵元昊靠不住,但这几年他该来使来使,该上贡上贡,礼节上并没有逾越的地方。至于边境上的一点小冲突,兄弟同宅住在一起还会有些小矛盾呢,更何况是两国之间?出一点事就大惊小怪,怎么显出大国气度?此番与延州府州冲突,只管行文党项问罪,让他约束部下,不听再别作理论,如何不好?”
徐平听了张士逊的话,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自己知道西北很快就会有大战,这些人可不知道啊,现在都是猜测而已。
“枢密相公说得也有道理,不过,最近茶法更张,还是那句话,几年无一石粮入陕西,隐患极重。如果战事一起,哪怕就是把粮食运到关中,边境州军只怕还是缺粮。而且现在运粮依赖商贾,等到战事起来,党项人抄掠,商人也爱惜性命,还会运粮吗?凡事情都要向最坏处防备,才不会事到临头措手不即。”
一向不说话的王德用道:“徐平这番话说得也有道理,没有粮草,有兵也就相于无兵。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西北哪怕不增兵,粮草还是要准备充足。”
张士逊看了王德用一眼,一个武将,坐在枢密使的位子,哪里这么多话?看徐平也带过兵这是找认同来了产成?
想了想,张士逊对徐平道:“那按你说,朝廷又如何布置?”
“下官不敢!现在如果向西北调兵,确实没什么理由,反而引起党项人警惕。为今之计,还是先理清运粮的体系,着有力人员管理。如果日后战事一起,不至于慌乱。”
见在座的众人都不以为然,徐平硬着头皮道:“臣请调韩综入陕西转运使司,他在邕州多年主持向前线输送钱粮,管理得法。谅州之战,最多的时候有十万多万军民参战,几个月从未粮草匮乏。”
到了这个时候,徐平深切地感觉到自己手下的人员实在太少,不管出了什么事,只要插手就那么一两个人调来调去。不过比较起来,盐铁司还可以另找一个判官来,陕西那里却非韩综不可,不然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邕州战争粮草从来不缺自然不全是韩综的功劳,更多还是徐平自己做的事。但韩综一直参与其间,作为副手,对这一套体系比其他任何人都熟悉。
把粮草从中原运到关中不难,难的是从关中运到沿边州县。陕西气候干燥,边境人烟稀少,很多军事据点根本不通道路,在那里运粮与比邕州的情况更加恶劣。
邕州虽然山川连绵,但军队布置都是沿着河谷,相对非常集中。
而陕西那里则分散得到处都是,沿路又是一片荒漠,补给据点极少。对于很多寨堡来说,最经济的运粮方式竟是人扛肩背,这可是在邕州都没有遇到过的事情。
徐平完全不相信现在还有官僚能够解决陕西路运粮草的困难,他们或许可以保证那里的军队不饿死,但付出的代价可能整个国家都无法承受。而且粮草运送不灵活,参战的军队也就失去了机动作战的能力。(未完待续。)
“吁,吁,吁——”
赶车的兵车止住驴车,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这么多?”
编修条例所门前,徐平带着刘沆和王拱辰等人看着从高成端家里拉来的历代三司条例,在驴车上堆得冒尖,眼都直了。
虽然知道历代传下肯定有不少,但也没想到多到这个地步,这么多书,得用多少人用多少日子才能看完啊。就凭条例所里现在的这几个人,肯定不够,要考虑加人了。
高成端上前向徐平行礼:“禀副使,这车就拉得差不多了,下趟最多只有大半车。”
“还有?什么时候才能看完!”王拱辰听见高成端的话,眼珠都在鼓出来。
徐平拍拍王拱辰的肩膀:“不用担心,最难的是开头,一旦理顺了,多一车少一车并没有什么差别。过两天,再从馆阁抽几个人来就是。”
过一两个月,又会有新的一届进士,虽然他们都要去地方上任官,但地方上也会有一批新人到馆阁来。馆阁虽然最近也修书,总还是能抽出几个人来。编修所这里当然比不了馆阁的清闲,但给的补贴多,吃的住的生活待遇也好,各有长处。
兵士和吏人忙着向房里的书库搬书,刘沆和王拱辰两人跟着去指点摆放。
编修所里设有查阅的图书馆,包括徐平自己在内,分别在图书馆里轮值,管理书籍的存放和借阅。为此还改良了现在的目录检索系统,跟三司将来的档案管理系统相通。
资料多了,管理和检索就非常重要,只有把这些条理都整理清楚,才能让后来的官员不产生畏难情绪,主能地去掌握这些技能。如果让新任的官员一下子就进入书山和资料的海洋,很多人就会避难敷衍。
高成端带着搬运的兵士和吏员卸下书后又去他家里搬运剩下的,徐平一个人站在门前的台阶上发呆。这些资料的丰富还远出徐平预料,未来会产生相当大的作用,那么对高成端的奖赏就要重新考虑。
本来徐平答应的是赏赐钱物,并给高成端一家一处在京城安家的处宅。房屋是三司属下店宅务的,徐平可以做主,不过高家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过算是三司代交房租而已。高成端亡故或出了其他意外,这房子三司还要收回来。
现在看起来,这奖赏有些低了。
公吏最大的梦想是什么?自然是当官。太宗朝以前公吏还可以参加科举,理财名臣陈恕就是以吏人身份中进士,最后位至宰执。任盐铁使时,太宗在柱子上亲笔写下“真盐铁陈恕”五个字,是除了丁谓,最成功的三司使。
现在公吏已经绝了通过科举入仕的道路,要想当官只能熬资历,熬到吏人最高层级的孔目等官位子,还要任满五年,年过五十才能授官。即使授官,也都是最低级的判司簿尉,而且极难升迁。
想来想去,徐平还是决定先看一阵,如果高成端任事能力也还可以,自己便想办法让他从吏人的身份改成官员。对公吏来说,这是可以相于中进士的喜事。
就在徐平忙碌的时候,正月二十七,从西北传来的消息震惊了徐平。
自赵元昊登位,便开始了向宋朝境内的渗透,尤其是在边境建立了大量寨堡,隔断了边境延州和庆州之间的联系。今年正月开始,又方冲突不断,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个消息并没有在朝廷里掀起什么波澜,毕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事,只是边境的小规模冲突而已。朝廷上下,一向认为北方的契丹才是劲敌,西北小患,不必太过在意。所谓“天下之患在北而不在西北”,此时朝臣的共识。
徐平可是有前世的知识在,虽然他完全不记得战事发生在哪一年,发生在哪里,但却知道战争肯定在最近几年爆发。而且清楚记得,党项发动的是出其不意的突然攻击。
当天下午,徐平到通进司上奏章,而且要求石中立安排立即进奏。
虽然照条例徐平没有这个权力,不过石中立看他面子,还是命人立即传了进去。
不等徐平离开大内,里面就有小黄门出来,命徐平到崇政殿议事。
随着閤门的人员一路在游廊里穿行,徐平来到崇政殿外。
依然是赞名舞蹈一番繁文缛节,徐平进了崇政殿,行礼如仪。
此时殿里奏事的宰执还没有退去,两位宰相和参知政事蔡绶与章得象,枢密使张士逊和副使王德用分坐两侧,一边还坐着御史中丞韩亿。
徐平见礼罢了,赵祯吩咐赐座。
刚刚坐下,张士逊便语带不悦地道:“徐平,刚才你上奏章,说西北情势紧急,就像天要塌下来了一样!有何依据?西北党项不过癣疥小疾,边境上有点小冲突稀松平常,何至于大惊小怪?若不是你在邕州立有战功,在军事上是内行,换另外一个人,奏章也就这样压下来,哪里还会让你上殿奏事!你说个道理出来,到底怎么回事?”
当宰相的时候,因为茶法徐平就不时找麻烦,现在倒霉换成枢密使了,徐平又扯出西北战事来,难不成这是与自己耗上了?张士逊是相当地不开心。
徐平拱手:“枢密相公,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现在是小冲突,如果我朝一旦应对不得力,让党项人瞧出了破绽,便会成为泼天大祸!事为之防,胜于事后补救千百倍。最近两年,到党项出使的臣僚无不说赵元昊狼子野心,贪酷好杀,未来必成大患。西北陕西那里比不得其他地方,延州一带一旦出事,被党项人冲出横山一线,便可深入内地。”
“说来说去,还是老一套喽,就是党项人有可能会造反吗!徐平,赵德明事本朝数十年,一向恭谨。如今他逝去,换了赵元昊上来,都说赵元昊靠不住,但这几年他该来使来使,该上贡上贡,礼节上并没有逾越的地方。至于边境上的一点小冲突,兄弟同宅住在一起还会有些小矛盾呢,更何况是两国之间?出一点事就大惊小怪,怎么显出大国气度?此番与延州府州冲突,只管行文党项问罪,让他约束部下,不听再别作理论,如何不好?”
徐平听了张士逊的话,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自己知道西北很快就会有大战,这些人可不知道啊,现在都是猜测而已。
“枢密相公说得也有道理,不过,最近茶法更张,还是那句话,几年无一石粮入陕西,隐患极重。如果战事一起,哪怕就是把粮食运到关中,边境州军只怕还是缺粮。而且现在运粮依赖商贾,等到战事起来,党项人抄掠,商人也爱惜性命,还会运粮吗?凡事情都要向最坏处防备,才不会事到临头措手不即。”
一向不说话的王德用道:“徐平这番话说得也有道理,没有粮草,有兵也就相于无兵。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西北哪怕不增兵,粮草还是要准备充足。”
张士逊看了王德用一眼,一个武将,坐在枢密使的位子,哪里这么多话?看徐平也带过兵这是找认同来了产成?
想了想,张士逊对徐平道:“那按你说,朝廷又如何布置?”
“下官不敢!现在如果向西北调兵,确实没什么理由,反而引起党项人警惕。为今之计,还是先理清运粮的体系,着有力人员管理。如果日后战事一起,不至于慌乱。”
见在座的众人都不以为然,徐平硬着头皮道:“臣请调韩综入陕西转运使司,他在邕州多年主持向前线输送钱粮,管理得法。谅州之战,最多的时候有十万多万军民参战,几个月从未粮草匮乏。”
到了这个时候,徐平深切地感觉到自己手下的人员实在太少,不管出了什么事,只要插手就那么一两个人调来调去。不过比较起来,盐铁司还可以另找一个判官来,陕西那里却非韩综不可,不然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邕州战争粮草从来不缺自然不全是韩综的功劳,更多还是徐平自己做的事。但韩综一直参与其间,作为副手,对这一套体系比其他任何人都熟悉。
把粮草从中原运到关中不难,难的是从关中运到沿边州县。陕西气候干燥,边境人烟稀少,很多军事据点根本不通道路,在那里运粮与比邕州的情况更加恶劣。
邕州虽然山川连绵,但军队布置都是沿着河谷,相对非常集中。
而陕西那里则分散得到处都是,沿路又是一片荒漠,补给据点极少。对于很多寨堡来说,最经济的运粮方式竟是人扛肩背,这可是在邕州都没有遇到过的事情。
徐平完全不相信现在还有官僚能够解决陕西路运粮草的困难,他们或许可以保证那里的军队不饿死,但付出的代价可能整个国家都无法承受。而且粮草运送不灵活,参战的军队也就失去了机动作战的能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