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海外琉璃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ep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丁谓,提起这个名字徐平有一种很无奈的感觉。当年在道州见他,还没有什么特别深的印象,就是一个不得志的小老头,不过说话做事都恰到好处而已。直到回到京城,入了三司,徐平才知道那个小老头留下的阴影有多么庞大。
没办法,丁谓差不多是有宋以来最成功的三司使,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做到,就连真宗皇帝东封西祀使劲折腾,还能保证国库不缺。登上宰执高位,丁谓靠的就是在三司出类拔萃的政绩,而且一同被披的“五鬼”,也大多出身三司。
从丁谓倒台,三司这个衙门就被下了咒语,不能干人人都指责你,能干了就有人防范你,是不是下一个丁谓?
可徐平想来想去也只有这个衙门适合自己,让自己去做台谏,或者审官院审刑院之类的衙门还不如呆在三司呢。算了,让那些人爱说什说什么吧,什么时候把自己说烦了,大不了甩袖子不干,回来安心做自己的闲职郡侯好了。
至于广交士林友人,这话说着容易,徐平还真没那个心思。他有自己的生活,而要跟文人士大夫广交朋友,那闲暇时间基本全都搭进去了。没事就登门会友,或者出外游宴吟诗,京城里做官,只有那些馆阁词臣有这么多闲功夫,其他人就得搭上自己全部私生活。
此时士大夫的榜样,右司谏范仲淹,交友信条“唯德是依,因心而友”,为人做事的准则“平生无怨恶于一人”。徐平很佩服,但自己真心不想去学,也学不来。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何必要非去管到人家的个人私事,甚至还要管到别人的心灵,有的官员就是闲得慌。
小厮端了酒菜过来,王拱辰竟然是真没吃早饭,很快就一壶酒见底,一盆羊肉吃光。
吃饱喝足,把酒菜撤掉,又过了好一会,才陆续有其他人来。
韩琦、吴育、赵概和王尧臣结伴而来,赵諴则与三司的同僚结伴,没多大功夫,小小后园里就热闹起来。
众人都对游廊里的牡丹惊奇不已,围住赞叹,还当下写了几首诗出来。
徐平让人一一记好,等过几天结个集子印出来,也是一桩盛事。
最近刚刚调回京城还没履职的王素与韩综最后到来,他出手阔绰,送的礼物除了成锭的金银之外,还让仆人挑了几十盆上好的花木盆景,给徐平装饰园子用。
大户人家就是不一样,这些花木在市场上轻易都买不到,徐平急忙让徐昌指挥着小厮在园子里一一摆好。有了这些花木装点点,小小后园立即多了不少生机。
跟众人打过招呼,王素在游廊里缓缓踱步,转了一个来回,对徐平道:“云行这里虽然装饰得简陋了些,不过寒冬里有如此一个温暖的地方着实难得。我新近回京,也要重新收拾家里的园子,你家里的巧手匠人借我些日子,在园子里也建个冬日读书的地方。”
徐平笑道:“都是我家里庄上的人自己建的,什么借不借的,我便让他随你回去,建几个火炉坑道就是。”
王素点头,指着那边的牡丹道:“你庄上还有没有要开的牡丹?”
徐平道:“有,不过不多,也就剩下不到二十盆了。”
王素就笑:“如此珍贵之物,一盆也就够了,多了如何显出珍贵来?我园里还有几株异样梅花,甚是珍爱,过两日送到你这里来,换你一株牡丹足矣!”
徐平客气几句,便就定了下来。
王素虽然官职现在也不算高,但他是前朝宰相之子,父亲王旦又一生节俭,家境殷实,不是平常的小官可比。跟王素打交道,不需要在意金钱上的多少,礼仪到了就够了。
随着众人看了一会牡丹,王素转身到了游廊边上,看着外面,用手轻轻碰了碰上面装着的玻璃,问徐平:“这是——海外琉璃?”
听了这话,徐平真是佩服王素,果然是身处富贵,这都看出来了,来的一众同年同僚比他早得多,竟然没一个人注意。
玻璃这个时代自然是有的,不过绝大多数都是有色玻璃,加上时代的习惯,大多都是模仿玉石的样子。但自海外来的一些奢侈品,如玫瑰水之类,很多都是装在玻璃瓶里,而且是无色的玻璃瓶里。这个年代富贵人家讲究熏香,女眷就喜欢用玫瑰水之类,有钱人家对透明的玻璃并不陌生,不过对这样大片的平坦玻璃还是惊奇。
当年徐平在邕州用玻璃制灯罩,卖到外地就被当成与玫瑰水瓶一样的海外琉璃。人们对没见过的事物,总是会倾向于用一种自己熟知的知识去解释,越是普通的民众,越是对新鲜事物不会感到惊奇。只有那些自认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人物,才会对新出现的东西惊奇不已。
得到徐平肯定的回答,王素看了又看:“好物啊,好物!”
冬天开窗太冷,关窗又屋内阴暗,空气污浊,有了这东西装在窗子上,生活就一下不同了。寒冷的冬日,惬意地靠着窗子看书,多么美好的日子。
王素看了好一会,最后真起身来,看了看徐平,最后忍住句话也没说,只是感叹着走到了一边去。
好物是好物,就是不知道徐平愿不愿意忍痛割爱。这东西一看起来就价值不菲,就连王素一向大手大脚惯了的人,竟然没有直接开口问价。
徐平庄里由孙七郎主持,是开了窖制玻璃的。但制了不多的一批,搭了两个温室,装了几处宅子的窗户,徐平就厌烦了,想着把这技术献给朝廷,只是还没想好方式。
对于个人来说,哪怕是徐平的家业已经不小,自己制玻璃还是麻烦无比。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窖炉的搭建,日常生产的维持,哪一项都不划算。而要想开店设铺,不说涉及到官声民望,就是商行缴税,也是麻烦无比。再被宫廷征调科配,更加有无数麻烦事。
自己开窖做生意,规模小了不赚钱,规模大了就有无数杂事,还不如把开窖设厂的环节交给官办,自己想办法得到原料,专一做些附加值高的更划得来。
丁谓,提起这个名字徐平有一种很无奈的感觉。当年在道州见他,还没有什么特别深的印象,就是一个不得志的小老头,不过说话做事都恰到好处而已。直到回到京城,入了三司,徐平才知道那个小老头留下的阴影有多么庞大。
没办法,丁谓差不多是有宋以来最成功的三司使,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做到,就连真宗皇帝东封西祀使劲折腾,还能保证国库不缺。登上宰执高位,丁谓靠的就是在三司出类拔萃的政绩,而且一同被披的“五鬼”,也大多出身三司。
从丁谓倒台,三司这个衙门就被下了咒语,不能干人人都指责你,能干了就有人防范你,是不是下一个丁谓?
可徐平想来想去也只有这个衙门适合自己,让自己去做台谏,或者审官院审刑院之类的衙门还不如呆在三司呢。算了,让那些人爱说什说什么吧,什么时候把自己说烦了,大不了甩袖子不干,回来安心做自己的闲职郡侯好了。
至于广交士林友人,这话说着容易,徐平还真没那个心思。他有自己的生活,而要跟文人士大夫广交朋友,那闲暇时间基本全都搭进去了。没事就登门会友,或者出外游宴吟诗,京城里做官,只有那些馆阁词臣有这么多闲功夫,其他人就得搭上自己全部私生活。
此时士大夫的榜样,右司谏范仲淹,交友信条“唯德是依,因心而友”,为人做事的准则“平生无怨恶于一人”。徐平很佩服,但自己真心不想去学,也学不来。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何必要非去管到人家的个人私事,甚至还要管到别人的心灵,有的官员就是闲得慌。
小厮端了酒菜过来,王拱辰竟然是真没吃早饭,很快就一壶酒见底,一盆羊肉吃光。
吃饱喝足,把酒菜撤掉,又过了好一会,才陆续有其他人来。
韩琦、吴育、赵概和王尧臣结伴而来,赵諴则与三司的同僚结伴,没多大功夫,小小后园里就热闹起来。
众人都对游廊里的牡丹惊奇不已,围住赞叹,还当下写了几首诗出来。
徐平让人一一记好,等过几天结个集子印出来,也是一桩盛事。
最近刚刚调回京城还没履职的王素与韩综最后到来,他出手阔绰,送的礼物除了成锭的金银之外,还让仆人挑了几十盆上好的花木盆景,给徐平装饰园子用。
大户人家就是不一样,这些花木在市场上轻易都买不到,徐平急忙让徐昌指挥着小厮在园子里一一摆好。有了这些花木装点点,小小后园立即多了不少生机。
跟众人打过招呼,王素在游廊里缓缓踱步,转了一个来回,对徐平道:“云行这里虽然装饰得简陋了些,不过寒冬里有如此一个温暖的地方着实难得。我新近回京,也要重新收拾家里的园子,你家里的巧手匠人借我些日子,在园子里也建个冬日读书的地方。”
徐平笑道:“都是我家里庄上的人自己建的,什么借不借的,我便让他随你回去,建几个火炉坑道就是。”
王素点头,指着那边的牡丹道:“你庄上还有没有要开的牡丹?”
徐平道:“有,不过不多,也就剩下不到二十盆了。”
王素就笑:“如此珍贵之物,一盆也就够了,多了如何显出珍贵来?我园里还有几株异样梅花,甚是珍爱,过两日送到你这里来,换你一株牡丹足矣!”
徐平客气几句,便就定了下来。
王素虽然官职现在也不算高,但他是前朝宰相之子,父亲王旦又一生节俭,家境殷实,不是平常的小官可比。跟王素打交道,不需要在意金钱上的多少,礼仪到了就够了。
随着众人看了一会牡丹,王素转身到了游廊边上,看着外面,用手轻轻碰了碰上面装着的玻璃,问徐平:“这是——海外琉璃?”
听了这话,徐平真是佩服王素,果然是身处富贵,这都看出来了,来的一众同年同僚比他早得多,竟然没一个人注意。
玻璃这个时代自然是有的,不过绝大多数都是有色玻璃,加上时代的习惯,大多都是模仿玉石的样子。但自海外来的一些奢侈品,如玫瑰水之类,很多都是装在玻璃瓶里,而且是无色的玻璃瓶里。这个年代富贵人家讲究熏香,女眷就喜欢用玫瑰水之类,有钱人家对透明的玻璃并不陌生,不过对这样大片的平坦玻璃还是惊奇。
当年徐平在邕州用玻璃制灯罩,卖到外地就被当成与玫瑰水瓶一样的海外琉璃。人们对没见过的事物,总是会倾向于用一种自己熟知的知识去解释,越是普通的民众,越是对新鲜事物不会感到惊奇。只有那些自认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人物,才会对新出现的东西惊奇不已。
得到徐平肯定的回答,王素看了又看:“好物啊,好物!”
冬天开窗太冷,关窗又屋内阴暗,空气污浊,有了这东西装在窗子上,生活就一下不同了。寒冷的冬日,惬意地靠着窗子看书,多么美好的日子。
王素看了好一会,最后真起身来,看了看徐平,最后忍住句话也没说,只是感叹着走到了一边去。
好物是好物,就是不知道徐平愿不愿意忍痛割爱。这东西一看起来就价值不菲,就连王素一向大手大脚惯了的人,竟然没有直接开口问价。
徐平庄里由孙七郎主持,是开了窖制玻璃的。但制了不多的一批,搭了两个温室,装了几处宅子的窗户,徐平就厌烦了,想着把这技术献给朝廷,只是还没想好方式。
对于个人来说,哪怕是徐平的家业已经不小,自己制玻璃还是麻烦无比。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窖炉的搭建,日常生产的维持,哪一项都不划算。而要想开店设铺,不说涉及到官声民望,就是商行缴税,也是麻烦无比。再被宫廷征调科配,更加有无数麻烦事。
自己开窖做生意,规模小了不赚钱,规模大了就有无数杂事,还不如把开窖设厂的环节交给官办,自己想办法得到原料,专一做些附加值高的更划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