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归来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ep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鲁道夫终于离开了热情的街区,他没有回家,而是直接来到了总参谋部。
他其实已经休假了。部队已经交给了副职,相关的事务也都有人打理。但做为部队的主官,他还是需要亲自述职,正式地交接部队。
这里也被外面的气氛感染,走廊里的军官在见到他后,都会停下脚步,敬一个军礼。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军官,眼里充满了艳羡与崇拜。
鲁道夫也不急,不但郑重地回了礼,遇到熟识的同僚,他还会主动聊上两句。
在交接完毕之后,鲁道夫正式休假了。其实也不能算是休假,四天后,一场盛大的庆功宴将在霍夫堡举行。
波兰的战役已经结束,俄军主动撤回了伊万哥罗德和华沙,这支西方面军已经全部转入维斯瓦河的防线。
总的来说,奥匈的四个集团军已经完成了任务,并且夺得俄属波兰的大片土地。届时,博罗耶维奇上将也会回来,他也是这场战役的关键人物。第三集团军已经撤出了前线,在上将的率领下,他们以劣势兵力,守卫了进攻部队的侧翼。博罗耶维奇和鲁道夫境遇相似,他们打光了自己的部队,被迫回到维也纳赋闲。
鲁道夫的假期过得并不清闲,军队的事务虽然告一段落,可自己却要忙于家里的事。
这个家的范围有些广,几乎等同于这个国家。回家自然是见到了父母,看得出来,他们是真的在为自己忧心。他忠于国家,立场坚定的父亲,没有去夸赞儿子的丰功伟绩,而是埋怨了他的鲁莽。奥托大公虽然从未上过战场,但却一再教导鲁道夫,战争需要遵从常理与经验。
鲁道夫自然不能开口反驳,他只能在心里默念着:“良好的判断力源于经验,而经验源于错误的判断。”
后来,鲁道夫又被父亲带到了皇储那里,他的伯父直接将他比做欧根亲王。鲁道夫觉得这个评价恰如其分,二者在同样年轻的时候,都保卫了一座城市。鲁道夫的父亲希望能将他调回参谋部,这似乎引发了皇储的无限遐想。
这场战役的胜利其实与鲁道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首先是他提出相关的战略构想,胜利的结果证明他出色的参谋能力。然后是军队的整备,那些武器装备和技战术是可靠的,效果显著的。还有战前的改革,皇储至今都有些后怕,如若将那支剿灭叛军都吃力的军队送上前线,将那些矛盾激化,离心离德的各个民族带入战争,千年的国祚或许将会就此终结。
在这段过往里,鲁道夫的身影愈发明晰,他总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年轻人仿佛拥有着与生俱来的直觉。
战争给这个中年人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无论是敌人还是自身,都在逼迫着他去思考对策。他也想慢下脚步,但却不得不如履薄冰地向前奔跑。
命运从来都是喜忧参半的,年轻时意气风发,总以为天下事无可不为。而今识尽愁滋味,也会感到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他不知道今后会怎样,他只期望自己的国家和军队能够坚持到未来。
皇储和鲁道夫一边聊着,一边思索着奥托大公的提议。鲁道夫侃侃而谈,以高屋建瓴之势,讲解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其实他的预测并没有太多独到之处,与主流观点基本相差无几。只不过在皇储主观的判断上,他的话似乎有更多的说服力。
鲁道夫自然不会愧对这份信任,他不仅指出了当前一系列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这些话直击要害,分析的头头是道。不过他还是没有太过惊世骇俗,全程都在用揣测的语气,例如意大利的参战,东线战场的沉寂,这些问题他也不敢确定。历史的轨迹已经偏移,奥匈提前赶走了入侵者,威慑之下,意大利也许会摇摆不定,延缓参战的时间。俄国大撤退后,他们的战略被打乱了,也许会放弃进攻的计划,全力投入防守。
虽然历史存在它的必然性,但鲁道夫还是不敢太过武断,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两人相谈甚欢,皇储同意了将他调往军部任职,鲁道夫倒也愿意,届时他将掌握更大的权力。从美景宫离开后,鲁道夫又到了霍夫堡,约瑟夫一世召见了他。老皇帝十分欣慰,对鲁道夫也是极尽溢美之词。但鲁道夫总觉得他是站在另一个角度,更多得是看重这份血缘关系。
在见过那些必须要见的人后,鲁道夫就闭门谢客了。他孤独地宅在家里,只是有时开车出去兜兜风,静静地抚平着战争的创伤。
与世隔绝的时间里,他完全放空了自己。他常常伫立在窗边,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没人会知道他在思考什么,因为他根本没有想法。父亲每天都在外面,待到他回家时,鲁道夫都已经休息了。母亲看到了他的疲惫,每天都在陪伴着他,照料着他。事实上,鲁道夫确实累了,不仅是因为连日的操劳与压力,更是回家后那种恍然隔世。
身体上的创伤很快愈合了,迷茫也被压在了心底。生活还得继续,独自抑郁只会造成心理疾病。
今天的霍夫堡格外热闹,宫邸的礼仪大厅将迎来一场盛大的舞会。鲁道夫和父母坐上派来的专车,他的身上又多了几枚勋章,其中还有一枚3级玛利亚·特蕾莎勋章,这是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军队的最高荣誉,基本只授予军衔至少为上将的最高指挥官。
鲁道夫华丽的礼服上,这枚镶嵌白玉的十字勋章造型朴素,但却令周围的各式勋章黯然失色。
鲁道夫领章上的星星没有变化,并非是太过年轻,资历尚浅的原因,而是因为他要调往军部。不难想象,一个前线部队的军官,就这样随意地留在后方。这个举动践踏了规则,但是凭着自己的军功和背景,也不会引来太多非议。可若是还因此升职,就实在有些过于张扬了。
鲁道夫终于离开了热情的街区,他没有回家,而是直接来到了总参谋部。
他其实已经休假了。部队已经交给了副职,相关的事务也都有人打理。但做为部队的主官,他还是需要亲自述职,正式地交接部队。
这里也被外面的气氛感染,走廊里的军官在见到他后,都会停下脚步,敬一个军礼。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军官,眼里充满了艳羡与崇拜。
鲁道夫也不急,不但郑重地回了礼,遇到熟识的同僚,他还会主动聊上两句。
在交接完毕之后,鲁道夫正式休假了。其实也不能算是休假,四天后,一场盛大的庆功宴将在霍夫堡举行。
波兰的战役已经结束,俄军主动撤回了伊万哥罗德和华沙,这支西方面军已经全部转入维斯瓦河的防线。
总的来说,奥匈的四个集团军已经完成了任务,并且夺得俄属波兰的大片土地。届时,博罗耶维奇上将也会回来,他也是这场战役的关键人物。第三集团军已经撤出了前线,在上将的率领下,他们以劣势兵力,守卫了进攻部队的侧翼。博罗耶维奇和鲁道夫境遇相似,他们打光了自己的部队,被迫回到维也纳赋闲。
鲁道夫的假期过得并不清闲,军队的事务虽然告一段落,可自己却要忙于家里的事。
这个家的范围有些广,几乎等同于这个国家。回家自然是见到了父母,看得出来,他们是真的在为自己忧心。他忠于国家,立场坚定的父亲,没有去夸赞儿子的丰功伟绩,而是埋怨了他的鲁莽。奥托大公虽然从未上过战场,但却一再教导鲁道夫,战争需要遵从常理与经验。
鲁道夫自然不能开口反驳,他只能在心里默念着:“良好的判断力源于经验,而经验源于错误的判断。”
后来,鲁道夫又被父亲带到了皇储那里,他的伯父直接将他比做欧根亲王。鲁道夫觉得这个评价恰如其分,二者在同样年轻的时候,都保卫了一座城市。鲁道夫的父亲希望能将他调回参谋部,这似乎引发了皇储的无限遐想。
这场战役的胜利其实与鲁道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首先是他提出相关的战略构想,胜利的结果证明他出色的参谋能力。然后是军队的整备,那些武器装备和技战术是可靠的,效果显著的。还有战前的改革,皇储至今都有些后怕,如若将那支剿灭叛军都吃力的军队送上前线,将那些矛盾激化,离心离德的各个民族带入战争,千年的国祚或许将会就此终结。
在这段过往里,鲁道夫的身影愈发明晰,他总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年轻人仿佛拥有着与生俱来的直觉。
战争给这个中年人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无论是敌人还是自身,都在逼迫着他去思考对策。他也想慢下脚步,但却不得不如履薄冰地向前奔跑。
命运从来都是喜忧参半的,年轻时意气风发,总以为天下事无可不为。而今识尽愁滋味,也会感到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他不知道今后会怎样,他只期望自己的国家和军队能够坚持到未来。
皇储和鲁道夫一边聊着,一边思索着奥托大公的提议。鲁道夫侃侃而谈,以高屋建瓴之势,讲解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其实他的预测并没有太多独到之处,与主流观点基本相差无几。只不过在皇储主观的判断上,他的话似乎有更多的说服力。
鲁道夫自然不会愧对这份信任,他不仅指出了当前一系列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这些话直击要害,分析的头头是道。不过他还是没有太过惊世骇俗,全程都在用揣测的语气,例如意大利的参战,东线战场的沉寂,这些问题他也不敢确定。历史的轨迹已经偏移,奥匈提前赶走了入侵者,威慑之下,意大利也许会摇摆不定,延缓参战的时间。俄国大撤退后,他们的战略被打乱了,也许会放弃进攻的计划,全力投入防守。
虽然历史存在它的必然性,但鲁道夫还是不敢太过武断,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两人相谈甚欢,皇储同意了将他调往军部任职,鲁道夫倒也愿意,届时他将掌握更大的权力。从美景宫离开后,鲁道夫又到了霍夫堡,约瑟夫一世召见了他。老皇帝十分欣慰,对鲁道夫也是极尽溢美之词。但鲁道夫总觉得他是站在另一个角度,更多得是看重这份血缘关系。
在见过那些必须要见的人后,鲁道夫就闭门谢客了。他孤独地宅在家里,只是有时开车出去兜兜风,静静地抚平着战争的创伤。
与世隔绝的时间里,他完全放空了自己。他常常伫立在窗边,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没人会知道他在思考什么,因为他根本没有想法。父亲每天都在外面,待到他回家时,鲁道夫都已经休息了。母亲看到了他的疲惫,每天都在陪伴着他,照料着他。事实上,鲁道夫确实累了,不仅是因为连日的操劳与压力,更是回家后那种恍然隔世。
身体上的创伤很快愈合了,迷茫也被压在了心底。生活还得继续,独自抑郁只会造成心理疾病。
今天的霍夫堡格外热闹,宫邸的礼仪大厅将迎来一场盛大的舞会。鲁道夫和父母坐上派来的专车,他的身上又多了几枚勋章,其中还有一枚3级玛利亚·特蕾莎勋章,这是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军队的最高荣誉,基本只授予军衔至少为上将的最高指挥官。
鲁道夫华丽的礼服上,这枚镶嵌白玉的十字勋章造型朴素,但却令周围的各式勋章黯然失色。
鲁道夫领章上的星星没有变化,并非是太过年轻,资历尚浅的原因,而是因为他要调往军部。不难想象,一个前线部队的军官,就这样随意地留在后方。这个举动践踏了规则,但是凭着自己的军功和背景,也不会引来太多非议。可若是还因此升职,就实在有些过于张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