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方防卫军的新兵种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ep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波蒂奥雷克对遭遇战做了补充,“两军遭遇之际,只有刺刀与鲜血才能铸就胜利。”
鲁道夫嗤之以鼻,很想反驳,却又怕驳了这位将军的面子。看来,在这个年代,相信冲锋与刺刀的,不止是法国的那些高傲将军。
皇储斐迪南开口了:“战争的方式已经改变了,无数次的演戏已经证明,现代战争的火力是难以置信的。”
鲁道夫补充道:“两次巴尔干战争就是最好的证明,保加利亚不骁勇善战,却败给了联合的打压。”
波蒂奥雷克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总督,总参谋长康拉德的最大对手。他制订了于1914年6月26、27日针对塞尔维亚的军事演习,并邀请费迪南大公前来观摩。结果28日萨拉热窝的安保工作出了大偏差,当时波蒂奥雷克就震惊的看着在桥车后排座位上受了致命伤的大公夫妇。可惜的是普林西普没有下手把总督先生给毙了,并且在日后的三次入侵塞尔维亚的作战中,这位巴尔干总司令的无能被彻彻底底暴露了出来,从8月中旬至1914年末,奥匈帝国在塞尔维亚会战中总计损失了27万人,而塞军不过伤亡16万。最终波蒂奥雷克被皇帝撤职、踢出军队,之后在克拉福根活到1933年。
总督的热情好像被浇了一桶冰水,喃喃着:“过去在柯尼希格雷茨举行的军事演习上,帝国的参谋当着在场的外国武官的面宣称,帝国军队的目标就是要“避免柯尼希格雷茨悲剧的重演”,但是帝国参谋部很快就从推崇火力退回了传统的刺刀重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帝国负担不起火力的费用。”
都是没钱惹的祸,鲁道夫暗自恼火。综合国力上,当战争进入一战时代,大规模的总体动员已经取代了平日里的常备军成为决定力量,奥匈帝国拥有数千万的庞大人口,就使得它起码看上去军力并不差。奥匈的军事工业也相当发达,事实上在普奥战败后,奥地利也开始了工业革命,铁路建设和工业发展都进入了高速期,到一战前,从主要的经济数据看,如钢产量、煤产量、铁路里程等,虽有些地方比俄国有差距,但却远远的甩开了意大利。奥匈在捷克地区的军事工业、南部沿海地区的造船工业使奥地利拥有了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的军工体系,奥匈海军也自主建设了无畏舰,使它能够与意大利和俄国海军相抗衡。奥匈还在德国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军官团和参谋体系,改造了军队,起码到了1914年前,奥匈对于周围的国家仍是具有相当威慑力的。
仔细想想,如若在西线的堑壕战里,两军激烈的火力对撞下,火炮的差距确实足以致命,但在东线的运动战中,火炮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了,甚至还不如情报与时机。
情报?时机?侦查!飞机!
鲁道夫灵光乍现,相比较臃肿,庞大的火炮体系,建立一支航空兵或许才是一个新的选择。
鲁道夫适时地抛砖引玉,“或许我们不因去执着追去如何在火炮方面战胜敌人,更多地应该去考虑抵消这一劣势,节约资金,用于关键的地方。”
这番话效果不错,众人的注意皆被吸引,陷入了沉思。鲁道夫的目的已经达到,他只负责起个开头,在座的头头脑脑如果无人去联想,奥匈帝国也就不枉输掉这场战争。
弗朗兹·康拉德·冯·赫岑多夫,帝国军队参谋长。他信奉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比起这个观念他更是一位大日耳曼主义者。他极度反对匈牙利人拥有在奥匈帝国内部的特权,并且及其渴望拿下巴尔干,并摧毁在他看来这世界上最邪恶的国家——塞尔维亚。
作为皇储斐迪南的亲信,康拉德在军队之中表现得思想先进,充满活力,因而得到了奥匈帝国未来的皇帝——费迪南大公的赏识。进而康拉德越过了46位比他级别更高的军官,成为了奥匈帝国军队的总参谋长。但他指挥能力似乎在后来的战争可见一斑,我们会感觉到康拉德在进行的是地图作业,而非指挥军队,难以应对战争中各种的突发局面。
总而言之,康拉德是一位奇才参谋,却绝对不会是一位优秀的统帅。
“应对火炮,我们需要突袭,找到敌人薄弱点,重点突破,全面进攻只会造成无谓的伤亡。”
“我想,我们的猎兵和骑兵可以胜任侦查的工作。”博罗耶维奇说道。
康拉德摇摇头,“可他们毕竟不能到达后方。”
眼看这场争论似乎有往突袭战术的发展,鲁道夫赶忙制止了谈话。
“飞机,现在的航空技术已经可以支持侦查任务,拍摄技术的发展也为情报的真实性提供了保障。”
皇储产生了兴趣,问道:“为什么不是飞艇?”
鲁道夫哑然一笑,“飞艇的昂贵更是我们难以承受的,更何况,飞艇的生存能力和局限性在战场中是个大问题。”
康拉德支持了鲁道夫的观点,“在作战中,我们需要随时的,最新的情报,未来的战争离不开进攻。”
不愧是战争分子,预防性战争的叫嚣者。
皇储算是赞同了他的观点,但对此性质不高,应该是军队的困境加深了他对匈牙利人的忧虑。
只见皇储向参谋长发令道:“立即集中航空方面的人才,培养相关人员,组建我们的航空兵。”
不等康拉德回复,他又加上了一句,“这只军队归属于内来塔尼亚的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资金由奥地利政府出,也不需由帝国政府和议会的支持。”
“另外,军备改革需要立即推行,至少在帝国国防军进行局部的更新。”
布置完毕后,皇储似乎忽略了鲁道夫这个提议者,而直接人物康拉德似乎对鲁道夫颇感兴趣。
在舞会上,康拉德主动找到了鲁道夫,积极询问道:“你在德国留学,有接触过航空知识吗?”
康拉德可算是找对了人。鲁道夫向参谋长阁下问了好后,“德国的航空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我们的航空兵若想发展,可以积极与他们进行合作。我们不用自主发展,只需在军事同盟的前提下,引进他们福克飞机的技术,相信他们是不会吝啬的。”
航空技术是最容易拉开距离的,一直到一战设计飞机都是试错,除了德国,大家都在用越来越薄的机翼——速度更快并不错——但并不知道机翼前缘厚升力大爬升快,根本就没有去平衡升力阻力速度的概念。
康拉德想了想“是该如此。等到德国方面的人员来到后,你要要去看看,这或许关乎这帝国的未来。”
鲁道夫敬了个军礼,算是接受了这位参谋部一把手的命令。
看得出来,如今踌躇满志的参谋长兴致很高。他主动叫来了两杯白兰地。
举起一杯,“为帝国的航空兵!”
鲁道夫也举起了酒杯,“为帝国的航空兵!”
舞会是交际的场合,鲁道夫没有兴趣投身于此。
而参谋长也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战争的脚步从未离开,对吗?”
鲁道夫点点头,“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可不稳定,可笑的巴尔干联盟是如此脆弱,沙皇的斯拉夫主义恐怕没少往那里输入。”
“塞尔维亚是我们的敌人,他们与沙俄勾结,阻挡了我们。”
“我们真能战胜塞族人吗?确切的说还有他们背后的俄国,如果与塞尔维亚开战,俄国一定会加入。”
“......”,康拉德无言以对。但想了想,“我们的主力可以迅速击溃塞尔维亚,在加利西亚和喀尔巴阡山脉,德国会与我们共同阻挡住俄国的。”
鲁道夫对此是赞同的,可问题就在于迅速击溃塞尔维亚这一环出了问题。奥匈军队的所谓第一塞尔维亚战役简直就没什么可以叙述的,奥匈巴尔干集团军群的20几个师都是三流部队,1914年8月开始,这些部队在同样三流的指挥官,前波黑军事总督波蒂奥雷克的指挥下,两次进攻塞尔维亚,被塞尔维亚和黑山联军打得狼狈不堪,一直到1915年9月,仍然维持着隔界河对峙的态势。1915年9月6日,怀着复仇的雄心,保加利亚正式加入同盟国,投入战争。将俄国人打得惨不忍睹的德国陆军元帅冯.马肯森再度出马,担任同盟国巴尔干集团军群总司令。第二次塞尔维亚战役,同盟国军扫清了整个巴尔干大陆地区,实现了和土耳其连通的战略目标,对土耳其参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鲁道夫对塞尔维亚战役的直接认识,就是保加利亚这个东方普鲁士和普鲁士一起,才帮奥匈赢得了胜利。
“谦逊是我们的美德,永远不要低估了他人。”鲁道夫吐出一句格言。
康拉德:“将胜利寄托给别人,确实是一种不负责任。”
鲁道夫:“军队是我们第一和最后的保障,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康拉德没有接这个话,“军方一直在申请拨款,可议会总是讨论,争执,我们只能提出计划。至于解决,或许只能等待皇储了。”
鲁道夫不知道他的话是否意有所指,但立即便想到了三元帝国,甚至是多瑙联邦。
“还是先想想我们防卫军的航空兵吧。”
鲁道夫的思绪被打断了,拿起晶莹剔透的高脚杯,环顾周围的流光溢彩,不觉感到浮华的背后,是一片败絮。纷纷洒洒的败絮中,是一个脆弱的帝国在勉力维持。
波蒂奥雷克对遭遇战做了补充,“两军遭遇之际,只有刺刀与鲜血才能铸就胜利。”
鲁道夫嗤之以鼻,很想反驳,却又怕驳了这位将军的面子。看来,在这个年代,相信冲锋与刺刀的,不止是法国的那些高傲将军。
皇储斐迪南开口了:“战争的方式已经改变了,无数次的演戏已经证明,现代战争的火力是难以置信的。”
鲁道夫补充道:“两次巴尔干战争就是最好的证明,保加利亚不骁勇善战,却败给了联合的打压。”
波蒂奥雷克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总督,总参谋长康拉德的最大对手。他制订了于1914年6月26、27日针对塞尔维亚的军事演习,并邀请费迪南大公前来观摩。结果28日萨拉热窝的安保工作出了大偏差,当时波蒂奥雷克就震惊的看着在桥车后排座位上受了致命伤的大公夫妇。可惜的是普林西普没有下手把总督先生给毙了,并且在日后的三次入侵塞尔维亚的作战中,这位巴尔干总司令的无能被彻彻底底暴露了出来,从8月中旬至1914年末,奥匈帝国在塞尔维亚会战中总计损失了27万人,而塞军不过伤亡16万。最终波蒂奥雷克被皇帝撤职、踢出军队,之后在克拉福根活到1933年。
总督的热情好像被浇了一桶冰水,喃喃着:“过去在柯尼希格雷茨举行的军事演习上,帝国的参谋当着在场的外国武官的面宣称,帝国军队的目标就是要“避免柯尼希格雷茨悲剧的重演”,但是帝国参谋部很快就从推崇火力退回了传统的刺刀重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帝国负担不起火力的费用。”
都是没钱惹的祸,鲁道夫暗自恼火。综合国力上,当战争进入一战时代,大规模的总体动员已经取代了平日里的常备军成为决定力量,奥匈帝国拥有数千万的庞大人口,就使得它起码看上去军力并不差。奥匈的军事工业也相当发达,事实上在普奥战败后,奥地利也开始了工业革命,铁路建设和工业发展都进入了高速期,到一战前,从主要的经济数据看,如钢产量、煤产量、铁路里程等,虽有些地方比俄国有差距,但却远远的甩开了意大利。奥匈在捷克地区的军事工业、南部沿海地区的造船工业使奥地利拥有了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的军工体系,奥匈海军也自主建设了无畏舰,使它能够与意大利和俄国海军相抗衡。奥匈还在德国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军官团和参谋体系,改造了军队,起码到了1914年前,奥匈对于周围的国家仍是具有相当威慑力的。
仔细想想,如若在西线的堑壕战里,两军激烈的火力对撞下,火炮的差距确实足以致命,但在东线的运动战中,火炮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了,甚至还不如情报与时机。
情报?时机?侦查!飞机!
鲁道夫灵光乍现,相比较臃肿,庞大的火炮体系,建立一支航空兵或许才是一个新的选择。
鲁道夫适时地抛砖引玉,“或许我们不因去执着追去如何在火炮方面战胜敌人,更多地应该去考虑抵消这一劣势,节约资金,用于关键的地方。”
这番话效果不错,众人的注意皆被吸引,陷入了沉思。鲁道夫的目的已经达到,他只负责起个开头,在座的头头脑脑如果无人去联想,奥匈帝国也就不枉输掉这场战争。
弗朗兹·康拉德·冯·赫岑多夫,帝国军队参谋长。他信奉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比起这个观念他更是一位大日耳曼主义者。他极度反对匈牙利人拥有在奥匈帝国内部的特权,并且及其渴望拿下巴尔干,并摧毁在他看来这世界上最邪恶的国家——塞尔维亚。
作为皇储斐迪南的亲信,康拉德在军队之中表现得思想先进,充满活力,因而得到了奥匈帝国未来的皇帝——费迪南大公的赏识。进而康拉德越过了46位比他级别更高的军官,成为了奥匈帝国军队的总参谋长。但他指挥能力似乎在后来的战争可见一斑,我们会感觉到康拉德在进行的是地图作业,而非指挥军队,难以应对战争中各种的突发局面。
总而言之,康拉德是一位奇才参谋,却绝对不会是一位优秀的统帅。
“应对火炮,我们需要突袭,找到敌人薄弱点,重点突破,全面进攻只会造成无谓的伤亡。”
“我想,我们的猎兵和骑兵可以胜任侦查的工作。”博罗耶维奇说道。
康拉德摇摇头,“可他们毕竟不能到达后方。”
眼看这场争论似乎有往突袭战术的发展,鲁道夫赶忙制止了谈话。
“飞机,现在的航空技术已经可以支持侦查任务,拍摄技术的发展也为情报的真实性提供了保障。”
皇储产生了兴趣,问道:“为什么不是飞艇?”
鲁道夫哑然一笑,“飞艇的昂贵更是我们难以承受的,更何况,飞艇的生存能力和局限性在战场中是个大问题。”
康拉德支持了鲁道夫的观点,“在作战中,我们需要随时的,最新的情报,未来的战争离不开进攻。”
不愧是战争分子,预防性战争的叫嚣者。
皇储算是赞同了他的观点,但对此性质不高,应该是军队的困境加深了他对匈牙利人的忧虑。
只见皇储向参谋长发令道:“立即集中航空方面的人才,培养相关人员,组建我们的航空兵。”
不等康拉德回复,他又加上了一句,“这只军队归属于内来塔尼亚的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资金由奥地利政府出,也不需由帝国政府和议会的支持。”
“另外,军备改革需要立即推行,至少在帝国国防军进行局部的更新。”
布置完毕后,皇储似乎忽略了鲁道夫这个提议者,而直接人物康拉德似乎对鲁道夫颇感兴趣。
在舞会上,康拉德主动找到了鲁道夫,积极询问道:“你在德国留学,有接触过航空知识吗?”
康拉德可算是找对了人。鲁道夫向参谋长阁下问了好后,“德国的航空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我们的航空兵若想发展,可以积极与他们进行合作。我们不用自主发展,只需在军事同盟的前提下,引进他们福克飞机的技术,相信他们是不会吝啬的。”
航空技术是最容易拉开距离的,一直到一战设计飞机都是试错,除了德国,大家都在用越来越薄的机翼——速度更快并不错——但并不知道机翼前缘厚升力大爬升快,根本就没有去平衡升力阻力速度的概念。
康拉德想了想“是该如此。等到德国方面的人员来到后,你要要去看看,这或许关乎这帝国的未来。”
鲁道夫敬了个军礼,算是接受了这位参谋部一把手的命令。
看得出来,如今踌躇满志的参谋长兴致很高。他主动叫来了两杯白兰地。
举起一杯,“为帝国的航空兵!”
鲁道夫也举起了酒杯,“为帝国的航空兵!”
舞会是交际的场合,鲁道夫没有兴趣投身于此。
而参谋长也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战争的脚步从未离开,对吗?”
鲁道夫点点头,“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可不稳定,可笑的巴尔干联盟是如此脆弱,沙皇的斯拉夫主义恐怕没少往那里输入。”
“塞尔维亚是我们的敌人,他们与沙俄勾结,阻挡了我们。”
“我们真能战胜塞族人吗?确切的说还有他们背后的俄国,如果与塞尔维亚开战,俄国一定会加入。”
“......”,康拉德无言以对。但想了想,“我们的主力可以迅速击溃塞尔维亚,在加利西亚和喀尔巴阡山脉,德国会与我们共同阻挡住俄国的。”
鲁道夫对此是赞同的,可问题就在于迅速击溃塞尔维亚这一环出了问题。奥匈军队的所谓第一塞尔维亚战役简直就没什么可以叙述的,奥匈巴尔干集团军群的20几个师都是三流部队,1914年8月开始,这些部队在同样三流的指挥官,前波黑军事总督波蒂奥雷克的指挥下,两次进攻塞尔维亚,被塞尔维亚和黑山联军打得狼狈不堪,一直到1915年9月,仍然维持着隔界河对峙的态势。1915年9月6日,怀着复仇的雄心,保加利亚正式加入同盟国,投入战争。将俄国人打得惨不忍睹的德国陆军元帅冯.马肯森再度出马,担任同盟国巴尔干集团军群总司令。第二次塞尔维亚战役,同盟国军扫清了整个巴尔干大陆地区,实现了和土耳其连通的战略目标,对土耳其参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鲁道夫对塞尔维亚战役的直接认识,就是保加利亚这个东方普鲁士和普鲁士一起,才帮奥匈赢得了胜利。
“谦逊是我们的美德,永远不要低估了他人。”鲁道夫吐出一句格言。
康拉德:“将胜利寄托给别人,确实是一种不负责任。”
鲁道夫:“军队是我们第一和最后的保障,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康拉德没有接这个话,“军方一直在申请拨款,可议会总是讨论,争执,我们只能提出计划。至于解决,或许只能等待皇储了。”
鲁道夫不知道他的话是否意有所指,但立即便想到了三元帝国,甚至是多瑙联邦。
“还是先想想我们防卫军的航空兵吧。”
鲁道夫的思绪被打断了,拿起晶莹剔透的高脚杯,环顾周围的流光溢彩,不觉感到浮华的背后,是一片败絮。纷纷洒洒的败絮中,是一个脆弱的帝国在勉力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