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我就是我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ep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骤然变天,册立皇四子越王赵启为太子,真没杨致什么事。可别人并不这么认为,皇帝从宰辅重臣到六部尚书,再到诸多芝麻官吏,统统发作了一通。在整个册立太子的过程当中,唯独不碰凶名卓著的杨致。事有反常即为妖,若说没他什么事,谁信啊?
爱信不信。杨致不是圣人,自回京与皇帝摊牌之后,竟然不予理睬,心里多少有几分失落。一想到皇帝那道令他恶心的圣旨,心知自己就是贱的。大夏江山又不是我家的,太子又不是我儿子,犯不着太过操心。
赵启被册立为新的太子,杨致一点都不感到意外,绝不是外人以为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么回事。
回想起来,初到长安,就被皇帝安排以越王亲卫的身份参与禁军将领选拔,“出自越王门下”的这个烙印,只怕很难抹去了。早在赵启撒着欢儿成天瞎玩的时候,秦公那个老狐狸就在终南山下的乡野客栈点明了此事。
除了从小精心培养,能登上储君之位,头脑、胆识、天赋与运气缺一不可。皇帝恐怕从来没有将废太子赵恒当成理想的后继之君看待,早年册立他为太子,只是5∽,碍于其嫡长子的身份,与诸方势力妥协平衡的结果。随着大夏国力日盛,皇帝心底这个念头只会越来越强烈。
即使后来卫肃没有鼓动赵恒图谋篡逆,皇帝也会另找借口将他废掉。卫肃实际上是栽倒在与皇帝政见不同又过于天真,废太子赵恒一直只是皇帝手中的赖以迷惑世人的一道幌子,先皇后李氏、太子妃卫氏是最具悲剧性的牺牲品。
明明极具天赋、满腹心机、头脑精明、胆识过人。偏偏无时不刻不是一副嘻皮笑脸的市井无赖样儿。一旦赵启登上皇位,无疑比他老子更为可怕。
五月十六日。皇帝再次下诏。命太子赵启监国,署理一切国政。同时赐封皇次子宁王赵当、皇三子康王赵敢、枢密院太尉陈文远、首辅大学士王雨农并为辅政大臣。共同佐理朝政。
过渡期,或者说是实习期,果然紧随而至。
出乎意料的是,杨致也掺和在里面露了一小脸,打了一回酱油。准确的说,应该是他三个儿子打了一回酱油:……钦封大夏海关总督杨致,尽忠国事,朕心甚慰,特晋爵二等飞虎侯。其长子杨猛赐爵顺平伯。次子杨骁赐爵荣贵伯,三子杨珑赐爵安远伯。钦此。
大夏自开国以来,无功不赏已成定例。想当年突袭军团横扫大漠,一万精兵悍将浴血拼杀,十死一生。领军主将耿超只是封了个三等侯,部将董坚、李为、沈重不过是赐封伯爵。大夏爵位之金贵,由此可见一斑。杨致的三个儿子连路走不稳、话都说不利索,就被赐封伯爵,足见皇帝对杨氏一门是何等恩宠重视!
事实上。皇帝要向外界传达的正是这个信息。看见了吧?这个强势怪物从来都朕的人!只要他身在长安,那就如同是朕悬在你们头上的一柄利剑!不服气?想闹事?谁倒是试试看?
圣旨一到,杨府上下照例是一片欢腾。老爷子杨炎大派利市,人人有赏。欢喜过后。却又在儿子面前碎嘴嘟囔,埋怨皇帝未免太过小气,怎么就舍不得赐个爵位给我。让我老人家也过上一把瘾?
杨致不禁哭笑不得:“老爹,你就知足吧!你以为皇帝的爵位是街肆里买一送一的大白菜。是个人就给啊?如今你是侯爷他爹,三个伯爷的祖父。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那倒也是。”杨炎悻悻的点了点头,随即问起了担心的另外一件事:“越王那小子现在是太子了,这个……日后我还能跟他玩么?”
杨致苦笑道:“能!为什么不能?只不过日后他可能没有太多功夫来找你玩了。”
赵妍自从嫁入杨家后,一直谨慎自处。通过几年的努力,不仅与老爷子、沈玉、朱灵儿相处融洽,在侯府诸多仆婢当中也博得了最为温善贤良的口碑。尽管如此,同胞一母的亲弟弟被册立为新太子,侯府上下人等看她的眼光难免有所变化,情不自禁的多了几分敬畏。
这个年代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侯府上下受杨致的影响,应该算是气氛最为宽松的。如果赵妍不是生为女儿身,依她的头脑心智与性情,绝对有参与角逐储君之位的那个实力。
杨致不是圣人,赵妍当然也不是。胞弟被立为储君,儿子被赐封伯爵,她的心理多少有些微妙的变化。
这日晚间,杨致恰好在赵妍房中歇宿。哄了儿子杨骁睡下,夫妻俩有一搭没一搭的扯着闲话。赵妍不经意的问道:“夫君,不是说义父与王相都在病中么?怎地父皇又命他们辅政了?小五被立为太子,两位皇兄岂能甘心?父皇命他们辅政,又是何意?”
杨致戏谑的答道:“老太尉与王相是奉旨称病,皇上不让他们好,他们就只能一直病着。称病就是为了让他们回避,辅政只是个安抚人心的幌子。皇上也知道你那两个哥哥不甘心,所以才命他们辅政。一来多少是个心里安慰,二来把他们架到前台看起来,不给他们捣乱生事的机会。皇上这是为太子扫除一切可能掣肘的障碍,让太子真正可以自己做主!”
赵妍默然片刻,又问道:“那父皇为什么不用你呢?晋封赐爵,也是为了安抚你么?夫君,你还是上奏父皇恳请调你回京吧!这样的话,我们也能一家团聚了不是?”
高官将帅外任,家眷留居长安,亦是大夏不成文的惯例,实际上有扣为人质的意味。赵妍的话,貌似夫妻之间闲话私房家常,实则是在委婉的劝说杨致:皇帝已经不信任你了,还是回来老实呆着为好。大家都放心。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杨致无论是在山东外海诸岛,还是经营夷州,每每回京谈及于此,都只是含糊一语带过。但他不可能完全阻止外间的传言流入府中,赵妍的劝说是出自皇帝与梅妃的授意也不一定。
如今年轻气盛、意气风发,既有点本事,又有了地盘可作倚仗,皇帝父子、满朝文武谁都不敢小觑。如若就此全然放手,混吃等死是不是太早了一点?与举手投降、任人宰割又有什么区别?
杨致几年不曾回家,原想与赵妍温存一番,被她几句话一说,立马兴致全无。
背转身去叹道:“一家团聚?玲珑与玲儿、珑儿也都要接回来吗?如今天下太平,皇上不须用我,委实可喜可贺。请旨回京做甚?辞官回乡不好吗?你若怕不习惯,亦可留在长安。”
都说听音知意,赵妍听得出来,杨致的话说得极重。你父亲是皇帝,你弟弟将来也是皇帝,很稀罕么?你愿意留在长安就留下,反正我是恕不奉陪了。
赵妍霍然起身,语带哽咽的道:“夫君,你切勿误会!我……我没有别的意思。”
比较而言,赵妍嫁进杨家,与沈玉、玲珑、朱灵儿相比,过程与处境十分尴尬,比谁都委屈。
杨致心中一软,跟着起身搂住她,柔声道:“妍儿,无论你有何想法,我都会尊重你。你我结成夫妻日久,你应该知道,我就是我!”
继而不老实的往赵妍身上摸索道:“你想给骁儿添个弟弟还是妹妹?”(未完待续。)
骤然变天,册立皇四子越王赵启为太子,真没杨致什么事。可别人并不这么认为,皇帝从宰辅重臣到六部尚书,再到诸多芝麻官吏,统统发作了一通。在整个册立太子的过程当中,唯独不碰凶名卓著的杨致。事有反常即为妖,若说没他什么事,谁信啊?
爱信不信。杨致不是圣人,自回京与皇帝摊牌之后,竟然不予理睬,心里多少有几分失落。一想到皇帝那道令他恶心的圣旨,心知自己就是贱的。大夏江山又不是我家的,太子又不是我儿子,犯不着太过操心。
赵启被册立为新的太子,杨致一点都不感到意外,绝不是外人以为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么回事。
回想起来,初到长安,就被皇帝安排以越王亲卫的身份参与禁军将领选拔,“出自越王门下”的这个烙印,只怕很难抹去了。早在赵启撒着欢儿成天瞎玩的时候,秦公那个老狐狸就在终南山下的乡野客栈点明了此事。
除了从小精心培养,能登上储君之位,头脑、胆识、天赋与运气缺一不可。皇帝恐怕从来没有将废太子赵恒当成理想的后继之君看待,早年册立他为太子,只是5∽,碍于其嫡长子的身份,与诸方势力妥协平衡的结果。随着大夏国力日盛,皇帝心底这个念头只会越来越强烈。
即使后来卫肃没有鼓动赵恒图谋篡逆,皇帝也会另找借口将他废掉。卫肃实际上是栽倒在与皇帝政见不同又过于天真,废太子赵恒一直只是皇帝手中的赖以迷惑世人的一道幌子,先皇后李氏、太子妃卫氏是最具悲剧性的牺牲品。
明明极具天赋、满腹心机、头脑精明、胆识过人。偏偏无时不刻不是一副嘻皮笑脸的市井无赖样儿。一旦赵启登上皇位,无疑比他老子更为可怕。
五月十六日。皇帝再次下诏。命太子赵启监国,署理一切国政。同时赐封皇次子宁王赵当、皇三子康王赵敢、枢密院太尉陈文远、首辅大学士王雨农并为辅政大臣。共同佐理朝政。
过渡期,或者说是实习期,果然紧随而至。
出乎意料的是,杨致也掺和在里面露了一小脸,打了一回酱油。准确的说,应该是他三个儿子打了一回酱油:……钦封大夏海关总督杨致,尽忠国事,朕心甚慰,特晋爵二等飞虎侯。其长子杨猛赐爵顺平伯。次子杨骁赐爵荣贵伯,三子杨珑赐爵安远伯。钦此。
大夏自开国以来,无功不赏已成定例。想当年突袭军团横扫大漠,一万精兵悍将浴血拼杀,十死一生。领军主将耿超只是封了个三等侯,部将董坚、李为、沈重不过是赐封伯爵。大夏爵位之金贵,由此可见一斑。杨致的三个儿子连路走不稳、话都说不利索,就被赐封伯爵,足见皇帝对杨氏一门是何等恩宠重视!
事实上。皇帝要向外界传达的正是这个信息。看见了吧?这个强势怪物从来都朕的人!只要他身在长安,那就如同是朕悬在你们头上的一柄利剑!不服气?想闹事?谁倒是试试看?
圣旨一到,杨府上下照例是一片欢腾。老爷子杨炎大派利市,人人有赏。欢喜过后。却又在儿子面前碎嘴嘟囔,埋怨皇帝未免太过小气,怎么就舍不得赐个爵位给我。让我老人家也过上一把瘾?
杨致不禁哭笑不得:“老爹,你就知足吧!你以为皇帝的爵位是街肆里买一送一的大白菜。是个人就给啊?如今你是侯爷他爹,三个伯爷的祖父。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那倒也是。”杨炎悻悻的点了点头,随即问起了担心的另外一件事:“越王那小子现在是太子了,这个……日后我还能跟他玩么?”
杨致苦笑道:“能!为什么不能?只不过日后他可能没有太多功夫来找你玩了。”
赵妍自从嫁入杨家后,一直谨慎自处。通过几年的努力,不仅与老爷子、沈玉、朱灵儿相处融洽,在侯府诸多仆婢当中也博得了最为温善贤良的口碑。尽管如此,同胞一母的亲弟弟被册立为新太子,侯府上下人等看她的眼光难免有所变化,情不自禁的多了几分敬畏。
这个年代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侯府上下受杨致的影响,应该算是气氛最为宽松的。如果赵妍不是生为女儿身,依她的头脑心智与性情,绝对有参与角逐储君之位的那个实力。
杨致不是圣人,赵妍当然也不是。胞弟被立为储君,儿子被赐封伯爵,她的心理多少有些微妙的变化。
这日晚间,杨致恰好在赵妍房中歇宿。哄了儿子杨骁睡下,夫妻俩有一搭没一搭的扯着闲话。赵妍不经意的问道:“夫君,不是说义父与王相都在病中么?怎地父皇又命他们辅政了?小五被立为太子,两位皇兄岂能甘心?父皇命他们辅政,又是何意?”
杨致戏谑的答道:“老太尉与王相是奉旨称病,皇上不让他们好,他们就只能一直病着。称病就是为了让他们回避,辅政只是个安抚人心的幌子。皇上也知道你那两个哥哥不甘心,所以才命他们辅政。一来多少是个心里安慰,二来把他们架到前台看起来,不给他们捣乱生事的机会。皇上这是为太子扫除一切可能掣肘的障碍,让太子真正可以自己做主!”
赵妍默然片刻,又问道:“那父皇为什么不用你呢?晋封赐爵,也是为了安抚你么?夫君,你还是上奏父皇恳请调你回京吧!这样的话,我们也能一家团聚了不是?”
高官将帅外任,家眷留居长安,亦是大夏不成文的惯例,实际上有扣为人质的意味。赵妍的话,貌似夫妻之间闲话私房家常,实则是在委婉的劝说杨致:皇帝已经不信任你了,还是回来老实呆着为好。大家都放心。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杨致无论是在山东外海诸岛,还是经营夷州,每每回京谈及于此,都只是含糊一语带过。但他不可能完全阻止外间的传言流入府中,赵妍的劝说是出自皇帝与梅妃的授意也不一定。
如今年轻气盛、意气风发,既有点本事,又有了地盘可作倚仗,皇帝父子、满朝文武谁都不敢小觑。如若就此全然放手,混吃等死是不是太早了一点?与举手投降、任人宰割又有什么区别?
杨致几年不曾回家,原想与赵妍温存一番,被她几句话一说,立马兴致全无。
背转身去叹道:“一家团聚?玲珑与玲儿、珑儿也都要接回来吗?如今天下太平,皇上不须用我,委实可喜可贺。请旨回京做甚?辞官回乡不好吗?你若怕不习惯,亦可留在长安。”
都说听音知意,赵妍听得出来,杨致的话说得极重。你父亲是皇帝,你弟弟将来也是皇帝,很稀罕么?你愿意留在长安就留下,反正我是恕不奉陪了。
赵妍霍然起身,语带哽咽的道:“夫君,你切勿误会!我……我没有别的意思。”
比较而言,赵妍嫁进杨家,与沈玉、玲珑、朱灵儿相比,过程与处境十分尴尬,比谁都委屈。
杨致心中一软,跟着起身搂住她,柔声道:“妍儿,无论你有何想法,我都会尊重你。你我结成夫妻日久,你应该知道,我就是我!”
继而不老实的往赵妍身上摸索道:“你想给骁儿添个弟弟还是妹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