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6章 东风至(九更)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ep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回皇上,据臣的查证,对马岛上的倭寇正是当年联合陈光宗偷袭臣的那些人,领头的名叫山海光孝,现在是倭寇的寇首。”
在众臣的注视下,李云天有条不紊地沉声向正统帝禀报道,“据臣所知,韩安伯当年在汉城受袭就是山海光孝的阴谋,妄想挑拨朝鲜与我大明之间的关系。
李云天口中的韩安伯自然指的是金宗瑞,金宗瑞现在身为骁武军朝鲜大营的统兵官,这四年来积极备战,准备攻打倭国的事宜,是朝鲜地界四大巨头之一。
所谓的朝鲜四大巨头,指的是掌控朝鲜政务、军务和法务的四大高官,分别是朝鲜布政使司布政使李稷、朝鲜按察使司按察使黄喜、朝鲜都司都指挥使崔闰德以及骁武军朝鲜大营统兵官。
由于四人都是伯爵故而级别上平行,相互间又不统属,所以在外界看来“四大巨头”实至名归,负责朝鲜地方军政事宜。
本来,对于李云天让李稷和金宗瑞这四个原朝鲜王国的高官显贵执掌朝鲜的军政大权,朝廷上的官员还颇为担忧,担心李稷四人阳奉阴违。
不过事实却出乎众人的意料,李稷和黄喜、崔闰德、金宗瑞自任职以来兢兢业业,使得朝鲜国这四年来社会发展迅速,百姓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自然对大明的认同感越来越强了。
实际上,李云天任用李稷和金宗瑞等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朝鲜是一个苦寒之地,李稷四人对当地的情形知根知底,再加上他们能坐到目前的位子都有不少本事,所以是最合适任职的人选。
尤为重要的是,李稷等人获得任用将安抚朝鲜那些留用的旧臣,使得他们安心为朝廷做事。
“实在是太可恶了,先皇曾经下令平定倭寇,没想到他们经过官军的围剿后不仅不知收敛,反而以卵击石挑衅我大明!”
正统帝闻言顿时脸色一沉,伸手重重地一拍龙椅的扶手,环视了一眼殿内的众臣后神色冷峻地问道,“诸位爱卿如何看待此事?”
“禀皇上,臣以为应该派兵剿灭对马岛上的倭寇,倘若放任下去必定危害我大明沿海。”大殿上的文武百官不由得相互对视了一眼,谁都听出来正统帝对那些倭寇的不满,于是礼部尚书胡滢率先开口,走出队列后向正统帝躬身说道。
随着杨溥离世,胡滢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文官之首,朝中已没有文官能与胡滢平起平坐,这给了内阁的那几名辅臣沉重的压力。
不过,自从李云天回京后内阁的压力骤减,几名辅臣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毕竟李云天这个左春坊大学士有参与内阁事务的权力,算是半个内阁阁员,帮他们挡住了胡滢的气势。
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胡滢也早就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可正统帝舍不得他这个朝之重臣离开,毕竟胡滢是从永乐皇帝身边的重臣,对皇家的忠心远胜其余的文官。
胡滢在宦海沉浮数十年,目睹了大殿上的一幕后岂会不知道倭国是李云天的猎物,他可是很清楚李云天这些年一直在暗中整军备战,目标就是一水之隔的倭国,而从正统帝的反应来看正统帝无疑赞同李云天这样做。
既然如此胡滢自然要率先表态,支持李云天对倭国用兵,虽然他觉得倭国对大明没什么用处,但李云天做事向来眼光独到,或许倭国以后能对大明有大用。
“臣等附议!”见胡滢主张征讨倭寇,大殿上的文官纷纷开口表示赞同,在这金銮殿上最安全的事情莫过于随大流了,否则届时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皇上,倭国贼心不死,屡次冒犯我大明天威,不诛不足以震慑宵小之辈!”既然文官已经表明了态度,那么勋贵们自然不能无动于衷,况且倭寇的事情本来就由勋贵负责,故而义国公张昊走出了队列,躬身向正统帝说道。
英国公张辅由于过于年迈被正统帝恩准在家休养,忠国公周征是李云天的岳父故而这种场面不适合发表意见,所以就轮到了张昊。
在大明当朝的勋贵中,除了李云天以外自然是以张辅为尊,张辅的后面依次是周征和张昊,这意味着张昊的意见其实已经代表了勋贵集团。
“臣等附议!”果然,随着张昊话音落下,大殿右侧的勋贵们纷纷表示赞成,他们肯定希望灭了对马岛的那些倭寇。
“传朕旨意,着水师发兵剿灭对马岛倭寇!”正统帝见文武百官皆赞成出兵,于是神色严肃地下达了圣旨。
“忠王,此事就由你负责,务必要全歼对马岛的那些倭寇。”随后,正统帝不动声色地嘱咐李云天。
“皇上放心,臣必定全力而为,将这伙漏网之鱼绳之以法。”李云天闻言双目闪过一道亮光,躬身高声回答,对马岛倭寇被剿意味着东征倭国的帷幕已经缓缓拉开了。
散朝后,李云天被文武重臣簇拥着离开,一路上谈论着对马岛倭寇的事情,如果不是李云天这次忽然之间提起了倭寇众人早已经淡忘了这伙曾经为祸大明沿海的海贼。
自从进入正统朝后,大明军队在李云天的率领下连战连捷,灭北元、退帖木儿帝国、分奥斯曼帝国,使得大明帝国的兵锋抵达到了地中海南岸,其军势之强盛已经超过了当年的蒙古帝国,欧洲乃至非洲诸国争先遣使来朝,真正做到了天下间“万国来朝”的盛况,其强盛已然超过了盛唐。
故而,不仅民间的百姓就连朝堂上的官员也把倭寇的事情抛在了脑后,与北元、帖木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相比倭寇真的不算什么,小菜一碟而已。
如今李云天猛然提到了倭寇,朝堂上的官员们这才想起来当年倭寇横行海上的往事,自然全力支持将其剿灭。
与大殿上的那些各部院衙门的属官相比,各部院的堂官已经事先从讲武堂筹集物资和调集兵力的事情上猜到了李云天准备对倭国动手,故而自然不会在朝堂上跟他唱反调了,现在的李云天可谓朝中的中流砥柱,没人愿意招惹他。
李云天早已经做好了对对马岛倭寇的进攻准备,与对马岛隔海相望的釜山港经过三年多夜以继日的修建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军港,可以供水师各类船只停泊,从釜山港出发的话很快就能抵达对马岛。
接了正统帝的圣旨后,李云天当即派水师的船只从天津港出发,向釜山港准备妥当的水师将领下发剿灭对马岛及附近岛屿上倭寇的命令。
值得一提的是,李安民年前就已经赶到了釜山,东征倭国的第一枪将由他打响,届时他将率领着水师船队攻打对马岛。
虽然李安民还年轻,但是他贵为大明的郡王迟早有一天会接掌大明水师,除了忠王府的小王爷外谁也坐不上水师主帅的宝座。
与骁武军的情形一样,由于水师也是李云天一手打造的,除了他以外的高级将领资历相当,彼此间又互不统属,故而除了李云天外别人根本无法服众,镇不住水师的那些骄兵悍将。
这也是李云天为何时至今日依然身兼骁武军和水师统兵官的原因,其实他以讲武堂总教官的身份完全可以统辖骁武军和水师,可由于实在找不出合适的接任者而不得不兼着这两个统兵官的职务,以免届时发生权力的争斗。
随着李云天这些年来南征北战,在他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骁武军和水师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各高级将领的心气自然水涨船高,除了李云天外谁又能镇住他们?否则李云天也不会让雷婷代他执掌讲武堂,以及柳雯晴坐镇水师了。
当然了,忠王府的小王爷不在那些无法镇服住骁武军和水师将领的范围内,与雷婷和柳雯晴的境况相似,忠王府的小王爷代表了李云天,他们当然会恭敬有加了。
事实上,李云天早就开始为忠王府的将来布局,所谓伴君如伴虎,就算他能享受皇帝的圣宠安稳地度过一生,但是难保其后人不会遇到皇家的麻烦,为此他必须要想办法让忠王府自保,而讲武堂就是忠王府的坚固后盾,同时也是让李安明去波斯湾的重要原因。
早在李云天当年被宣德帝囚禁差一点就丢了性命开始,李云天就深刻地意识到了高处不胜寒的道理,为此他已经让吴倩,也就是娜莎把忠王府的一些子弟带去了交趾,避免被皇家给一锅端了。
内阁与六部,以及内廷与文官集团之间的争斗给了李云天暗中布局的机会,他的目标并不在两京十三省,而是朝堂上的文武官员都看不上的交趾、西域等那些被他打下来的偏远地区。
就在朝廷各派内斗不息的时候,李云天已经悄然完成了对交趾和西域等地的掌控,当地的官员莫不出身于讲武堂受他影响颇为深刻,朝廷以后要想对付忠王府的时候将不得不忌惮忠王府在交趾和西域等地的影响力。
其实,有一件事情朝堂上的人并不清楚,虽然当年京城城外的骁武军听从了宣德帝的命令瞒过李云天调走并且配合查案,看上去忠于宣德帝。
但没人想过如果李云天下令让骁武军造反的话,那么骁武军会不会拒绝李云天的命令。
可惜的是,由于李云天当年表现得十分顺从,人们无法知道骁武军将士的抉择,李云天也正是因此重新得到了宣德帝的信任。
李云天可不想以后再遇到这种刀架在脖子上而无法反抗的境况,因此下定决心要保忠王府平安,他当然不能指望着皇家的眷顾,尤为重要的还要有自身的实力,以免届时束手待毙。
“回皇上,据臣的查证,对马岛上的倭寇正是当年联合陈光宗偷袭臣的那些人,领头的名叫山海光孝,现在是倭寇的寇首。”
在众臣的注视下,李云天有条不紊地沉声向正统帝禀报道,“据臣所知,韩安伯当年在汉城受袭就是山海光孝的阴谋,妄想挑拨朝鲜与我大明之间的关系。
李云天口中的韩安伯自然指的是金宗瑞,金宗瑞现在身为骁武军朝鲜大营的统兵官,这四年来积极备战,准备攻打倭国的事宜,是朝鲜地界四大巨头之一。
所谓的朝鲜四大巨头,指的是掌控朝鲜政务、军务和法务的四大高官,分别是朝鲜布政使司布政使李稷、朝鲜按察使司按察使黄喜、朝鲜都司都指挥使崔闰德以及骁武军朝鲜大营统兵官。
由于四人都是伯爵故而级别上平行,相互间又不统属,所以在外界看来“四大巨头”实至名归,负责朝鲜地方军政事宜。
本来,对于李云天让李稷和金宗瑞这四个原朝鲜王国的高官显贵执掌朝鲜的军政大权,朝廷上的官员还颇为担忧,担心李稷四人阳奉阴违。
不过事实却出乎众人的意料,李稷和黄喜、崔闰德、金宗瑞自任职以来兢兢业业,使得朝鲜国这四年来社会发展迅速,百姓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自然对大明的认同感越来越强了。
实际上,李云天任用李稷和金宗瑞等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朝鲜是一个苦寒之地,李稷四人对当地的情形知根知底,再加上他们能坐到目前的位子都有不少本事,所以是最合适任职的人选。
尤为重要的是,李稷等人获得任用将安抚朝鲜那些留用的旧臣,使得他们安心为朝廷做事。
“实在是太可恶了,先皇曾经下令平定倭寇,没想到他们经过官军的围剿后不仅不知收敛,反而以卵击石挑衅我大明!”
正统帝闻言顿时脸色一沉,伸手重重地一拍龙椅的扶手,环视了一眼殿内的众臣后神色冷峻地问道,“诸位爱卿如何看待此事?”
“禀皇上,臣以为应该派兵剿灭对马岛上的倭寇,倘若放任下去必定危害我大明沿海。”大殿上的文武百官不由得相互对视了一眼,谁都听出来正统帝对那些倭寇的不满,于是礼部尚书胡滢率先开口,走出队列后向正统帝躬身说道。
随着杨溥离世,胡滢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文官之首,朝中已没有文官能与胡滢平起平坐,这给了内阁的那几名辅臣沉重的压力。
不过,自从李云天回京后内阁的压力骤减,几名辅臣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毕竟李云天这个左春坊大学士有参与内阁事务的权力,算是半个内阁阁员,帮他们挡住了胡滢的气势。
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胡滢也早就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可正统帝舍不得他这个朝之重臣离开,毕竟胡滢是从永乐皇帝身边的重臣,对皇家的忠心远胜其余的文官。
胡滢在宦海沉浮数十年,目睹了大殿上的一幕后岂会不知道倭国是李云天的猎物,他可是很清楚李云天这些年一直在暗中整军备战,目标就是一水之隔的倭国,而从正统帝的反应来看正统帝无疑赞同李云天这样做。
既然如此胡滢自然要率先表态,支持李云天对倭国用兵,虽然他觉得倭国对大明没什么用处,但李云天做事向来眼光独到,或许倭国以后能对大明有大用。
“臣等附议!”见胡滢主张征讨倭寇,大殿上的文官纷纷开口表示赞同,在这金銮殿上最安全的事情莫过于随大流了,否则届时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皇上,倭国贼心不死,屡次冒犯我大明天威,不诛不足以震慑宵小之辈!”既然文官已经表明了态度,那么勋贵们自然不能无动于衷,况且倭寇的事情本来就由勋贵负责,故而义国公张昊走出了队列,躬身向正统帝说道。
英国公张辅由于过于年迈被正统帝恩准在家休养,忠国公周征是李云天的岳父故而这种场面不适合发表意见,所以就轮到了张昊。
在大明当朝的勋贵中,除了李云天以外自然是以张辅为尊,张辅的后面依次是周征和张昊,这意味着张昊的意见其实已经代表了勋贵集团。
“臣等附议!”果然,随着张昊话音落下,大殿右侧的勋贵们纷纷表示赞成,他们肯定希望灭了对马岛的那些倭寇。
“传朕旨意,着水师发兵剿灭对马岛倭寇!”正统帝见文武百官皆赞成出兵,于是神色严肃地下达了圣旨。
“忠王,此事就由你负责,务必要全歼对马岛的那些倭寇。”随后,正统帝不动声色地嘱咐李云天。
“皇上放心,臣必定全力而为,将这伙漏网之鱼绳之以法。”李云天闻言双目闪过一道亮光,躬身高声回答,对马岛倭寇被剿意味着东征倭国的帷幕已经缓缓拉开了。
散朝后,李云天被文武重臣簇拥着离开,一路上谈论着对马岛倭寇的事情,如果不是李云天这次忽然之间提起了倭寇众人早已经淡忘了这伙曾经为祸大明沿海的海贼。
自从进入正统朝后,大明军队在李云天的率领下连战连捷,灭北元、退帖木儿帝国、分奥斯曼帝国,使得大明帝国的兵锋抵达到了地中海南岸,其军势之强盛已经超过了当年的蒙古帝国,欧洲乃至非洲诸国争先遣使来朝,真正做到了天下间“万国来朝”的盛况,其强盛已然超过了盛唐。
故而,不仅民间的百姓就连朝堂上的官员也把倭寇的事情抛在了脑后,与北元、帖木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相比倭寇真的不算什么,小菜一碟而已。
如今李云天猛然提到了倭寇,朝堂上的官员们这才想起来当年倭寇横行海上的往事,自然全力支持将其剿灭。
与大殿上的那些各部院衙门的属官相比,各部院的堂官已经事先从讲武堂筹集物资和调集兵力的事情上猜到了李云天准备对倭国动手,故而自然不会在朝堂上跟他唱反调了,现在的李云天可谓朝中的中流砥柱,没人愿意招惹他。
李云天早已经做好了对对马岛倭寇的进攻准备,与对马岛隔海相望的釜山港经过三年多夜以继日的修建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军港,可以供水师各类船只停泊,从釜山港出发的话很快就能抵达对马岛。
接了正统帝的圣旨后,李云天当即派水师的船只从天津港出发,向釜山港准备妥当的水师将领下发剿灭对马岛及附近岛屿上倭寇的命令。
值得一提的是,李安民年前就已经赶到了釜山,东征倭国的第一枪将由他打响,届时他将率领着水师船队攻打对马岛。
虽然李安民还年轻,但是他贵为大明的郡王迟早有一天会接掌大明水师,除了忠王府的小王爷外谁也坐不上水师主帅的宝座。
与骁武军的情形一样,由于水师也是李云天一手打造的,除了他以外的高级将领资历相当,彼此间又互不统属,故而除了李云天外别人根本无法服众,镇不住水师的那些骄兵悍将。
这也是李云天为何时至今日依然身兼骁武军和水师统兵官的原因,其实他以讲武堂总教官的身份完全可以统辖骁武军和水师,可由于实在找不出合适的接任者而不得不兼着这两个统兵官的职务,以免届时发生权力的争斗。
随着李云天这些年来南征北战,在他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骁武军和水师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各高级将领的心气自然水涨船高,除了李云天外谁又能镇住他们?否则李云天也不会让雷婷代他执掌讲武堂,以及柳雯晴坐镇水师了。
当然了,忠王府的小王爷不在那些无法镇服住骁武军和水师将领的范围内,与雷婷和柳雯晴的境况相似,忠王府的小王爷代表了李云天,他们当然会恭敬有加了。
事实上,李云天早就开始为忠王府的将来布局,所谓伴君如伴虎,就算他能享受皇帝的圣宠安稳地度过一生,但是难保其后人不会遇到皇家的麻烦,为此他必须要想办法让忠王府自保,而讲武堂就是忠王府的坚固后盾,同时也是让李安明去波斯湾的重要原因。
早在李云天当年被宣德帝囚禁差一点就丢了性命开始,李云天就深刻地意识到了高处不胜寒的道理,为此他已经让吴倩,也就是娜莎把忠王府的一些子弟带去了交趾,避免被皇家给一锅端了。
内阁与六部,以及内廷与文官集团之间的争斗给了李云天暗中布局的机会,他的目标并不在两京十三省,而是朝堂上的文武官员都看不上的交趾、西域等那些被他打下来的偏远地区。
就在朝廷各派内斗不息的时候,李云天已经悄然完成了对交趾和西域等地的掌控,当地的官员莫不出身于讲武堂受他影响颇为深刻,朝廷以后要想对付忠王府的时候将不得不忌惮忠王府在交趾和西域等地的影响力。
其实,有一件事情朝堂上的人并不清楚,虽然当年京城城外的骁武军听从了宣德帝的命令瞒过李云天调走并且配合查案,看上去忠于宣德帝。
但没人想过如果李云天下令让骁武军造反的话,那么骁武军会不会拒绝李云天的命令。
可惜的是,由于李云天当年表现得十分顺从,人们无法知道骁武军将士的抉择,李云天也正是因此重新得到了宣德帝的信任。
李云天可不想以后再遇到这种刀架在脖子上而无法反抗的境况,因此下定决心要保忠王府平安,他当然不能指望着皇家的眷顾,尤为重要的还要有自身的实力,以免届时束手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