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 执宰大明 > 297.第297章 新式武举(第一更)

297.第297章 新式武举(第一更)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ep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什么?”福王闻言顿时怔住了,扭头望向了脸颊红润的朱玉馨,双目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难道朱玉馨要舍弃皇族的身份和郡主的头衔?

    不得不说,这是朱玉馨嫁给李云天的唯一的一个办法,否则堂堂的瑞祥郡主嫁给李云天当妾室,传出去的话大明皇族的脸面还往哪里搁!

    “爷爷,李御史文武兼备,他日必将成为我大明的中流砥柱,馨儿不求荣华富贵,也不稀罕皇族的出身,只希望能助李御史一臂之力,为我大明尽一份力。”朱玉馨咬着嘴唇,俏面通红地向福王解释道。

    “唉!”福王盯着朱玉馨良久,见她眼神坚毅,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是爷爷错了,爷爷不应该让人教你那么多的东西,使得你现在有了自己的心思。”

    福王现在确实后悔了,因为朱玉馨聪明伶俐,故而他让朱玉馨自小跟着府里的子弟一起念书习字。

    朱玉馨成绩优异,很快就将府里的那些子弟都给比了下去,不仅增长了学识,同时也有了自己的主意。

    本来,朱玉馨会像皇族中的那些郡主一样,嫁入京城中某一位高官显贵的家中。

    可现在看来这无疑已经行不通了,以福王对朱玉馨的了解,性格倔强的朱玉馨十有八九会抗婚,后果不堪设想。

    “请爷爷成全。”朱玉馨闻言双目随之一黯,脸上流露出愧疚的神色,双膝一软跪了下去。

    “你知道,你的婚事爷爷也无法做主,要看太后的意思。”福王神情严肃地望着朱玉馨,沉吟了一下后说道,“馨儿,你可要想要想好了,一旦太后首肯,你将不再是大明的郡主,成为一名庶民!”

    身为大明的郡主,朱玉馨的婚姻大事自然是由皇上来做主,由于宣德帝太过年轻,故而这种事情就落在了张太后的头上。

    “爷爷,馨儿已经想好了,无论馨儿是不是大明的郡主,都是朱家的血脉。”朱玉馨没有丝毫的犹豫,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

    “傻孩子!”福王闻言不由得摇了摇头,伸手抚摸了一下朱玉馨的长发,双目满是不舍的神色。

    福王有一个预感,张太后说不定会同意朱玉馨舍去皇族的身份成为庶民,然后嫁给李云天为妾。

    原因很简单,李云天表现得实在是太出色了,这样可以拉拢李云天,使得李云天感念宣德帝的恩德,尽心尽力为大明办事,而宣德帝现在就需要李云天这样的干臣。

    就像朱玉馨说的那样,她虽然成为了庶民,但依旧是朱家的血脉,两人的子嗣也有了皇族的血统,无形中就会使得李云天与宣德帝的关系亲近了一分。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朱玉馨进入李府后无疑将削弱周雨婷对后宅掌控,虽不能与周雨婷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但必然会占据一席之地。

    张太后并不是想要让朱玉馨去折腾李云天的后宅,而是要用这种方式来防止李云天与周征走得太近,避免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毕竟周征在军中影响力甚高,李云天将来肯定也会位居高位,两人一文一武,极有可能对皇权形成冲击。

    宣德帝现在需要李云天和周征为其效力,以掌控朝局,但张太后不得不未雨绸缪,早做防备,避免将来宣德帝陷入被动,可谓用心良苦。

    因此,朱玉馨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一个牺牲品,被用来牵制李云天,使得李云天妥善处置与周征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朱玉馨身为郡主的必然命运,即使她要嫁的人不是李云天,那么也将身负相似的责任,为了大明皇族的利益而委身下嫁,根本没有丝毫选择的余地。

    李云天岂会想到朱玉馨的心思,满打满算他与朱玉馨只不过说过两次话而已,第一次是洪熙帝驾崩后两人在钦安殿作为“金童玉女”给洪熙帝护法,第二次就是这次来福王府。

    更何况,李云天已经成亲,有了正室妻子,与朱玉馨之间根本就不可能,他自然也不会往这方面想了。

    对于李云天来说,他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将京师讲武堂给建起来,培养一批合格的学员来给他分担压力,使得他可以从讲武堂的事务中抽出身。

    讲武堂的地址李云天早已经选好,京城城东有一大片开阔地,虽然位置有些偏僻但是地方却足够大,而且在里面训练也不至于扰民。

    因此,李云天大笔一挥就将那块地圈为了京师讲武堂的地盘,交给了户部和工部去办理相应的手续。

    李云天给了工部的人一张图纸,要求在明年四月份之前必须将图纸上的建筑物给建好,否则就要承担抗旨的罪名。

    因为按照李云天的计划,南、北直隶的初试定在二月份,复试定在三月份,四月份讲武堂就将开学,所以那份图纸上的建筑必须要在四月之前建好,否则就影响了讲武堂的开学。

    当然了,李云天肯定不会让工部的人在六个月的时间里把整个讲武堂造好,他的那份图纸只是讲武堂的一期工程,需要修建足够五百人入住的宿舍、教舍等房屋,以及平整出一块用来操练的校场,工期完全足够用。

    至于讲武堂二期和三期的建设可以慢慢来,直至将那一大片开阔地都利用上。

    工部的官员对此时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先不说修建讲武堂是宣德帝的圣旨,自从硬扛了安义候古大勇后,李云天就已经“恶名”在外,京城的官员谁也不敢招惹他,以免犯到他的手里。

    与此同时,李云天让京师兵部和南京兵部分别给北直隶和南直隶所辖的府和直隶州下发公文,告知南、北直隶的百姓宣德帝在京城开设京师讲武堂一事,并且宣德帝开设武举恩科。

    与大明十三省不同,南、北直隶不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由京师六部和南京六部所属的各司直接对其进行管辖。

    其中,京师六部负责北直隶八府二州的事务,南京六部负责南直隶十四府四州的事务。

    必须指出的是,由于京师六部是大明的中央六部,所以南京六部要接受京师六部的领导,南京六部在南直隶的作用相当于地方上的三司。

    不过,由于南京六部的级别与京师六部一样,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职权,尤其是南京户部分了京师户部不少权力,盐引就是南京户部开出来的,再加上南京兵部负责南直隶的军事,因此南京六部与京师六部之间的明争暗斗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在那些下发的公文中,李云天特别指出,讲武堂是奉宣德帝御令所建,将作为大明最高的军事学府,不仅由福王坐镇,而且由他这个都察院监察御史、翰林院庶吉士担任总教官,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相关官员担任各级教官。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颁布了新的武举考试制度,并且放宽了考生参考的条件,不像文举那样需要有秀才的功名才能参加考试,南、北直隶中无论无论民户和军户,只要年满十六周岁而不到二十五周岁、通晓文墨者皆可报名参加。

    由于讲武堂毕业后即可成为武官,因此对进入讲武堂的人数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其中北直隶录取两百人,而南直隶只录取一百人。

    巧合的是,武举南一北二的录取比例,与文举南三北二的录取比例正好相反,虽说这与南北的文风和武风有关,但无形中也是在平衡官场上南北官员的比例。

    为了能吸引优秀的人才来应试,李云天还耍了一个心计,随着兵部下发的公文,暗中让人在南北直隶放出风去,宣扬从讲武堂的出来的武官与文举的进士一样,是“天子门生”,将会被安排到兵部、亲军都护府和各都督府中担任职务。

    不仅如此,他还杀气腾腾地在告诫南北直隶州府的那些官员,此次武举是皇上开的恩科,倘若有谁怠慢那么必将严惩不贷。

    李云天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毕竟重文轻武从宋朝开始就深入人心,他不得不耍一些小谋略,先把那些学员骗进讲武堂再说。

    因此,讲武堂的第一期学员,绝大多数人都是被李云天的花言巧语给骗进了讲武堂,这无形中也使得那些学员的素质大幅提升。

    如果李云天没有记错的话,汉王近一两年内就要叛乱,随后就是交趾民乱,导致平乱明军大败,朝廷的那些文臣于是建议宣德帝放弃交趾。

    在李云天看来,等到交趾明军兵败时,不仅将是讲武堂的学员们一展身手的大好机会,也是组建新军的绝佳时机。

    忙完了武举的事情,李云天自然就要开始物色讲武堂的教官了。

    在讲武堂的教官体系中,最高一级的教官是总教官,下设武艺教官和策略教官两大类。

    所谓训练教官,教授学员弓马骑射等等。

    而策略教官,教授学员武经战史等等。

    其中,策略教官分为武经、后勤、情报、战史、天气地理和军事指挥六大类别,对应策略科目下设的六个项目。

    武艺教官是现成的,从各大都督府和兵部中就能找来一批人,策略教官就要麻烦一些。

    在策略教官中,武经和战史这两个科目的教官最好找,可从各大都督府和兵部的官员中挑选。

    相对来说,天气地理和后勤教官也相对轻松,可以从钦天监和户部的官员中进行选取。

    情报教官就比较难了,以前军队打仗凭借的是斥候,并没有系统的体系,对大明的那些武官来说是一门全新的科目。

    至于军事指挥教官,那是最难找的,军事指挥是一门艺术,需要融合多方面的信息来制定作战计划,并不使单单掌握一些兵法就能驾驭得了的。

    由于有宣德帝的谕令,因此李云天随后从各大都督府、兵部、钦天监和户部中抽掉了相关的人员,组织他们编写讲武堂的武艺教材和策略教材。

    至于情报科目和军事指挥科目,李云天唯有摸着石头过河,召集各都督府和兵部的相关人员与他进行商议,一同编写教材,尽可能利用他所知晓的信息来完善这两本教材。

    自从宣德帝下令筹备京师讲武堂,李云天就在忙碌中度过,每天都要往返于兵部、户部、钦天监和各大都督府,从中挑选用相应的人员,并且还要督促工部组织匠户开工建造讲武堂,有时候还要回都察院和文渊阁参加会议,可谓忙得不亦乐乎。

    悄无声息间,一个关于李云天的流言就在京城中传播开来,令他是焦头烂额,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