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第146章 糊涂的好处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ep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晚上,醉月阁。
怜香坐在梳妆台前,望着铜镜里的自己有些失神,白裙侍女是她的贴身丫环红玉,细心地给她梳着头发。
“姐姐,你说李御史为何要放过那些人?单凭赵公子这个外地的商贾子弟,刘副指挥使是万万不敢招惹姐姐的。”红玉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神色狐疑地问道。
“你能想到李御史自然也会想到。”怜香回过神来,抬头冲着红玉微微一笑,“有些事情还是糊涂些好,如果撕破脸皮的话,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红玉点了点头,原来李云天是不愿意把事态闹大,躲在刘副指挥使幕后的人敢对怜香下手,那么很显然不怕张克敌,身世绝对显赫,事情一旦闹开了对谁都没有好处。
“再怎么说南城兵马司也管着咱们这一块儿的治安,要是对刘副指挥使下重手的话,咱们醉月阁肯定会成为南城兵马司的眼中钉,届时保不准什么小偷小摸的人就来了,影响咱们做生意。”
怜香扭头看向了铜镜,笑着向红玉解释着,“刘副指挥使不过一枚任人使唤的棋子,李御史放他一马,既警告了幕后的主使者,使得他不会再对我乱来,也给南城兵马司面子,他们以后肯定会对咱们醉月阁的事情更加上心,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姐姐,听你这么一说,李御史的这一招还真是高。”红玉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一脸钦佩地说道,“当时李御史就在房里转了一圈,一个人都没有盘问,封上姐姐的首饰匣就走了,我还担心来着,想不到李御史早已经成竹在胸,看穿了他们设的这个局。”
“李御史能被皇上从湖口县调来都察院,岂非等闲之辈?”怜香微微一笑,她现在有些明白李云天为什么会被永乐帝委任为监察御史。
李云天虽然年轻,但老成持重,不仅心思缜密,能够查明案子的真相,而且还能顾全大局,妥善进行处置,使得挨罚之人心悦诚服,这一点放眼大明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姐姐,我听说李御史的三位妾室都被皇上恩赐了诰封,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提起湖口县,红玉的眼前亮了一下,饶有兴致地问道。
“承袭正室之荣光,恩享命妇之诰封,李御史的三位夫人乃奇女子,完全配得上这份荣耀。”怜香的双目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微微颔首后说道。
李云天在湖口县的事情她已经打探得清清楚楚,知道绿萼、陈凝凝和郑婉柔在李云天被查之时贞烈表现,心中对此万分钦佩。
不过,怜香相信,如果她处于绿萼三女的位子,那么也绝对会这样做的,她也绝对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夫君被人陷害。
“姐姐,李御史的三位夫人可真够幸运的,竟然能恩享朝廷的诰封,这在咱们大明可是破了天荒。”怜香顿时羡慕了起来,双目中流露出了无限的憧憬,享有朝廷的诰封可是女子的最高荣誉。
怜香闻言陷入了沉默,望着铜镜中的自己出神,神情显得有几分落寞,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第二天,由于刘光臀部有伤卧床,南城兵马司指挥使王泰亲自把怜香一案的案卷给李云天送来,同时以失察为由向李云天请罪。
李云天翻阅了一下王泰送来的案卷,见刘光和赵虎已经把案情给编圆了,随后就让王泰把案卷带回去销案,这使得王泰暗自松了一口气,他真的怕李云天趁机发难。
其实,就像怜香所说的那样,李云天岂会不知道幕后指使刘光的另有其人,对方敢动怜香那么来头肯定与张克敌不相上下。
不过对于这种争风吃醋的案子,他觉得用敲山震虎的办法比较好,以免闹出更大的风波。
至于幕后主使是谁,李云天已经让人盯着刘光和张克敌的家里,很快对方就会浮出水面。
果然,晚上回到家后绿萼告诉了李云天两个消息,今天上午有人分别登门看望了被打了板子的刘光和张克敌。
暗中监视的人跟踪了那两名来访者,发现来访者一个是刑部左侍郎秦永祥长子秦定邦的随从,另外一个是兵部右侍郎武通次子武仲勇的手下。
李云天得知这个消息后不由得暗呼一声好险,幸好他昨晚没有深究此事,否则不仅将扛上两位侍郎的公子,而且还会使得张克敌与两人交恶,届时难免一番鸡飞狗跳,给日渐迟暮的永乐帝心里添堵。
看来秦定邦并不甘心就这么把怜香拱手让给张克敌,故而联合了武仲勇,五城兵马司隶属于兵部,有武仲勇出面,刘光这么小小的副指挥使哪里敢违抗他的命令?
看来京城里的这淌水实在是太深了,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牵扯上某个高官显贵,李云天觉得自己以后要打起精神小心行事,以免行差踏错,招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在都察院和文渊阁的公务,李云天在闲暇的时候就翻翻《五经大全》、《四书大全》和《性理大全》,越看眉头皱得越深。
这三部理学著作是太祖皇帝和永乐帝命人编制,进而一举奠定了程朱理学在大明学术界的统治地位,也使得理学原有的学理性逐渐失去了光彩。
在李云天看来,大明现在推崇的程朱理学可以用来修身养性,培养德操,但要论起推动社会的发展,那么还要靠学术上的百家争鸣,尤其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只有这样大明才能屹立于世界之巅。
否则,天下读书人的思想都会被禁锢住,现在科举还能考策问和经义等等,待日后模板化的八股文一出,更是遗害无穷。
不过要想改变儒学的统治地位何其之难,儒学不仅是皇家用来巩固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更是读书人奉为至尊的宝典,就连李云天自己也是通过科举才有了现在的地位,也是儒家弟子。
如今永乐帝还健在,李云天要是对这三本理学巨著有异议的话,绝对会惹怒永乐帝,他才不会这么傻往枪口上撞,只有默默地等待机会,以促成大明学术百家争鸣。
永乐二十二年,大明最重要的事务就是永乐帝的第五次北征蒙古,整个朝堂都围绕着这件事情在运作。
此时永乐帝年岁已高,不少大臣都上书劝永乐帝取消这次亲征,不过永乐帝为了给太子一劳永逸地解决阿鲁台的侵扰,还是力排众议,决意北征。
李云天在文渊阁除了听那些资深翰林讲学外,另外就是协助翰林起草诏书和给皇帝讲解经史典籍,因此他不仅见永乐帝的机会多了一些,而且还负责起草了几份与北征阿鲁台有关的诏书,涉及了军队和物资的调动。
与此同时,李云天得以接近同在文渊阁处理公务的杨士奇,杨士奇确实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能考上庶吉士,对他是青睐有加。
四月初,太子赶到了京城,按照惯例永乐帝北征时将由太子监国。
太子抵京后立刻去乾清宫给永乐帝请安,当时李云天和两名翰林奉命在乾清宫侍诏,协助那两名翰林起草永乐帝传达的诏书,第一次见到了太子,私下里忍不住打量了一翻眼前这个看上去面相憨厚的胖中年人。
由于自幼喜静厌动,所以太子朱高炽体态肥胖,再加上有腿疾,这使得其走起路来不稳当,时常需要人搀扶,而且他有些好女色,故而向来不被永乐帝所喜,否则汉王和赵王岂会对金銮殿上的那把龙椅有觊觎之心。
虽然朱高炽外貌不佳,但是其儒雅仁爱,端重沉静,言行适度,在朝中名声甚好,不是他开口求情的话,汉王和赵王恐怕早就被永乐帝废了爵位囚禁起来。
不过,李云天从来都没有小看过太子,如果太子真的只是一个唯唯诺诺的怯懦之人,那么岂能在赵王和汉王的轮番陷害中一直稳坐太子之位,最后还使得汉王和赵王被赶出京城?
当年靖难时,李景隆趁着永乐帝离开北平城率领大军来袭,想要一鼓作气拿下北平城,结果留守京城的朱高炽凭借着过人的胆识成功守住了北平城,进而立下了一个大功,其才华可见一斑。
永乐帝此次北征自然也需要一些大臣陪行,故而钦点了英国公张辅、文渊阁大学士杨荣和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等文武重臣伴驾。
太子到京后不久,永乐帝检阅了京师的北征部队,随后就将挥师北上远征阿鲁台。
令李云天万万没有想到,就在永乐帝出征的前一天下午,在都察院里当差的他忽然接到了永乐帝的谕旨,让他随行北征。
他的任务很简单,也有些哭笑不得,那就是路上给永乐帝讲解京城里流行起来的一本演义体小说――《三国演义》,以此解闷。
永乐帝年岁大了,眼力不如从前,自然不可能亲自翻看书籍。
李云天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他的嘴皮子是文渊阁的那些庶吉士中最溜的一个,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闲谈野史都能讲得绘声绘色,丝毫不会令人感到沉闷枯燥,因此有幸被选中,否则以他的资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这个荣幸的。
晚上,醉月阁。
怜香坐在梳妆台前,望着铜镜里的自己有些失神,白裙侍女是她的贴身丫环红玉,细心地给她梳着头发。
“姐姐,你说李御史为何要放过那些人?单凭赵公子这个外地的商贾子弟,刘副指挥使是万万不敢招惹姐姐的。”红玉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神色狐疑地问道。
“你能想到李御史自然也会想到。”怜香回过神来,抬头冲着红玉微微一笑,“有些事情还是糊涂些好,如果撕破脸皮的话,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红玉点了点头,原来李云天是不愿意把事态闹大,躲在刘副指挥使幕后的人敢对怜香下手,那么很显然不怕张克敌,身世绝对显赫,事情一旦闹开了对谁都没有好处。
“再怎么说南城兵马司也管着咱们这一块儿的治安,要是对刘副指挥使下重手的话,咱们醉月阁肯定会成为南城兵马司的眼中钉,届时保不准什么小偷小摸的人就来了,影响咱们做生意。”
怜香扭头看向了铜镜,笑着向红玉解释着,“刘副指挥使不过一枚任人使唤的棋子,李御史放他一马,既警告了幕后的主使者,使得他不会再对我乱来,也给南城兵马司面子,他们以后肯定会对咱们醉月阁的事情更加上心,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姐姐,听你这么一说,李御史的这一招还真是高。”红玉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一脸钦佩地说道,“当时李御史就在房里转了一圈,一个人都没有盘问,封上姐姐的首饰匣就走了,我还担心来着,想不到李御史早已经成竹在胸,看穿了他们设的这个局。”
“李御史能被皇上从湖口县调来都察院,岂非等闲之辈?”怜香微微一笑,她现在有些明白李云天为什么会被永乐帝委任为监察御史。
李云天虽然年轻,但老成持重,不仅心思缜密,能够查明案子的真相,而且还能顾全大局,妥善进行处置,使得挨罚之人心悦诚服,这一点放眼大明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姐姐,我听说李御史的三位妾室都被皇上恩赐了诰封,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提起湖口县,红玉的眼前亮了一下,饶有兴致地问道。
“承袭正室之荣光,恩享命妇之诰封,李御史的三位夫人乃奇女子,完全配得上这份荣耀。”怜香的双目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微微颔首后说道。
李云天在湖口县的事情她已经打探得清清楚楚,知道绿萼、陈凝凝和郑婉柔在李云天被查之时贞烈表现,心中对此万分钦佩。
不过,怜香相信,如果她处于绿萼三女的位子,那么也绝对会这样做的,她也绝对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夫君被人陷害。
“姐姐,李御史的三位夫人可真够幸运的,竟然能恩享朝廷的诰封,这在咱们大明可是破了天荒。”怜香顿时羡慕了起来,双目中流露出了无限的憧憬,享有朝廷的诰封可是女子的最高荣誉。
怜香闻言陷入了沉默,望着铜镜中的自己出神,神情显得有几分落寞,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第二天,由于刘光臀部有伤卧床,南城兵马司指挥使王泰亲自把怜香一案的案卷给李云天送来,同时以失察为由向李云天请罪。
李云天翻阅了一下王泰送来的案卷,见刘光和赵虎已经把案情给编圆了,随后就让王泰把案卷带回去销案,这使得王泰暗自松了一口气,他真的怕李云天趁机发难。
其实,就像怜香所说的那样,李云天岂会不知道幕后指使刘光的另有其人,对方敢动怜香那么来头肯定与张克敌不相上下。
不过对于这种争风吃醋的案子,他觉得用敲山震虎的办法比较好,以免闹出更大的风波。
至于幕后主使是谁,李云天已经让人盯着刘光和张克敌的家里,很快对方就会浮出水面。
果然,晚上回到家后绿萼告诉了李云天两个消息,今天上午有人分别登门看望了被打了板子的刘光和张克敌。
暗中监视的人跟踪了那两名来访者,发现来访者一个是刑部左侍郎秦永祥长子秦定邦的随从,另外一个是兵部右侍郎武通次子武仲勇的手下。
李云天得知这个消息后不由得暗呼一声好险,幸好他昨晚没有深究此事,否则不仅将扛上两位侍郎的公子,而且还会使得张克敌与两人交恶,届时难免一番鸡飞狗跳,给日渐迟暮的永乐帝心里添堵。
看来秦定邦并不甘心就这么把怜香拱手让给张克敌,故而联合了武仲勇,五城兵马司隶属于兵部,有武仲勇出面,刘光这么小小的副指挥使哪里敢违抗他的命令?
看来京城里的这淌水实在是太深了,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牵扯上某个高官显贵,李云天觉得自己以后要打起精神小心行事,以免行差踏错,招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在都察院和文渊阁的公务,李云天在闲暇的时候就翻翻《五经大全》、《四书大全》和《性理大全》,越看眉头皱得越深。
这三部理学著作是太祖皇帝和永乐帝命人编制,进而一举奠定了程朱理学在大明学术界的统治地位,也使得理学原有的学理性逐渐失去了光彩。
在李云天看来,大明现在推崇的程朱理学可以用来修身养性,培养德操,但要论起推动社会的发展,那么还要靠学术上的百家争鸣,尤其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只有这样大明才能屹立于世界之巅。
否则,天下读书人的思想都会被禁锢住,现在科举还能考策问和经义等等,待日后模板化的八股文一出,更是遗害无穷。
不过要想改变儒学的统治地位何其之难,儒学不仅是皇家用来巩固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更是读书人奉为至尊的宝典,就连李云天自己也是通过科举才有了现在的地位,也是儒家弟子。
如今永乐帝还健在,李云天要是对这三本理学巨著有异议的话,绝对会惹怒永乐帝,他才不会这么傻往枪口上撞,只有默默地等待机会,以促成大明学术百家争鸣。
永乐二十二年,大明最重要的事务就是永乐帝的第五次北征蒙古,整个朝堂都围绕着这件事情在运作。
此时永乐帝年岁已高,不少大臣都上书劝永乐帝取消这次亲征,不过永乐帝为了给太子一劳永逸地解决阿鲁台的侵扰,还是力排众议,决意北征。
李云天在文渊阁除了听那些资深翰林讲学外,另外就是协助翰林起草诏书和给皇帝讲解经史典籍,因此他不仅见永乐帝的机会多了一些,而且还负责起草了几份与北征阿鲁台有关的诏书,涉及了军队和物资的调动。
与此同时,李云天得以接近同在文渊阁处理公务的杨士奇,杨士奇确实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能考上庶吉士,对他是青睐有加。
四月初,太子赶到了京城,按照惯例永乐帝北征时将由太子监国。
太子抵京后立刻去乾清宫给永乐帝请安,当时李云天和两名翰林奉命在乾清宫侍诏,协助那两名翰林起草永乐帝传达的诏书,第一次见到了太子,私下里忍不住打量了一翻眼前这个看上去面相憨厚的胖中年人。
由于自幼喜静厌动,所以太子朱高炽体态肥胖,再加上有腿疾,这使得其走起路来不稳当,时常需要人搀扶,而且他有些好女色,故而向来不被永乐帝所喜,否则汉王和赵王岂会对金銮殿上的那把龙椅有觊觎之心。
虽然朱高炽外貌不佳,但是其儒雅仁爱,端重沉静,言行适度,在朝中名声甚好,不是他开口求情的话,汉王和赵王恐怕早就被永乐帝废了爵位囚禁起来。
不过,李云天从来都没有小看过太子,如果太子真的只是一个唯唯诺诺的怯懦之人,那么岂能在赵王和汉王的轮番陷害中一直稳坐太子之位,最后还使得汉王和赵王被赶出京城?
当年靖难时,李景隆趁着永乐帝离开北平城率领大军来袭,想要一鼓作气拿下北平城,结果留守京城的朱高炽凭借着过人的胆识成功守住了北平城,进而立下了一个大功,其才华可见一斑。
永乐帝此次北征自然也需要一些大臣陪行,故而钦点了英国公张辅、文渊阁大学士杨荣和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等文武重臣伴驾。
太子到京后不久,永乐帝检阅了京师的北征部队,随后就将挥师北上远征阿鲁台。
令李云天万万没有想到,就在永乐帝出征的前一天下午,在都察院里当差的他忽然接到了永乐帝的谕旨,让他随行北征。
他的任务很简单,也有些哭笑不得,那就是路上给永乐帝讲解京城里流行起来的一本演义体小说――《三国演义》,以此解闷。
永乐帝年岁大了,眼力不如从前,自然不可能亲自翻看书籍。
李云天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他的嘴皮子是文渊阁的那些庶吉士中最溜的一个,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闲谈野史都能讲得绘声绘色,丝毫不会令人感到沉闷枯燥,因此有幸被选中,否则以他的资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这个荣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