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坚争霸的过程来看东汉的没落(转载)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ep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东汉的衰亡大抵不外乎追溯于外戚与宦官的抗争、普遍民变与各地叛乱、州郡割据和武装混战、甚至于皇权低落与经济决定论等因素,或多或少皆有所相关。以下从孙坚的发迹及茁壮,细察秋毫而知晓时代氛围之本末端倪。
一、基层汉官出身-从扬州县吏到徐州官吏,再为郡守经略荆州三郡
出身为扬州吴郡富春县之县吏,后来以吴郡司马募兵讨贼。若按汉朝官制,地方置有郡县,掌管武事者:郡级单位有郡都尉,郡太守之助手则为郡丞及长史,亦可掌管兵马;另外县级单位则为县尉,县令或县长之助手亦有县丞。注意到其中不论是郡或县皆无司马(司马之职在魏晋后始成为刺史属官),若孙坚按汉朝规矩升迁,则应任职县尉或郡都尉,而不是司马。但从孙坚镇压叛乱建功授官,升官成盐渎丞(盐渎县属广陵郡)、盱眙丞(盱眙县属下邳郡)及下邳丞(下邳县属下邳郡),也可看出前称司马的临时性,孙坚经历徐州三县县丞共计九年。
适逢黄巾对抗汉室,以及凉州羌祸严重,孙坚开始镇压黄巾、长征西凉平叛等战事,展开勇骁用兵的仕途。荆州此时受到自称将军的区星一党叛乱,孙坚临危受命成为长沙太守,镇压叛乱克破区星,孙坚以肃清区星党羽(在零陵作乱的周朝及在桂阳叛乱的郭石)为理由,越境讨伐乱贼,成果斐然,孙坚所镇压之荆州三郡,刚好就是后来孙权派吕蒙向刘备争夺的三郡,此为后话不予多提。
当时孙坚不但离开本郡(长沙郡)用兵零陵郡及桂阳郡,甚至还离开荆州,远征扬州豫章郡的宜春县。依照汉朝法律的规定「二千石的官吏,不但不得擅自发兵,用兵也不得出界」,孙坚违法犯纪,已有邈视汉室的不臣,万一因此犯罪而丢官下狱,得不偿失。虽然孙坚很义正严辞地巧妙回避,俨然有获罪无愧之大家风范,但是若把此时讨贼的官军,比照起后来堕落成盗贼,此番义词却变狡辩,这正是孙坚一生忠奸之间的分水岭。
二、从忠臣到叛贼-脱疆野马不受节制
此时局势变化,汉室无力统治的缺点,在孙坚的身上显得非常清楚。其它经济不足或官逼民反等太远的因素暂且搁置,直接切入镇压叛变的战争,从爆发黄巾之变起到天下皆叛,正因地方武力不足以自保,所以汉室才要开始动用非正规军以外的人才。如果汉兵仍然强大而未腐败,利用现成的军队,早已足够完成任务,征召固有的郡尉或县丞等人,理论应该可以平定叛乱,万一无人可用,才会有编制外(例如自称司马)的人参战。孙坚能攻击会稽叛乱,一方面因孙坚(非正式官位:司马)有用兵之才,另一方面也就是当时的汉室官员(正式官位:上有郡守或县令,下有都尉及县尉)等无法对付叛乱。
长沙、零陵及桂阳三郡叛乱,当时各郡太守无法应付,所以汉室才要另外空降孙坚,付责讨贼,但是汉室任命孙坚不过为长沙太守,再从孙坚率兵纵横荆南三郡,除了孙坚镇压叛贼有方,格外突显出汉室已经对地方逐渐失去控制。编制外的人能够取代编制内的组织,正因能力过人,孙坚的崛起,即是明证,另外汉室式微也已来临。
回到孙坚正气凛然的讨贼平叛,话说忠臣保家卫国,以抵抗盗贼侵犯,理所当然。因此孙坚攻击会稽叛贼、镇压荆州黄巾、远征凉州叛乱、击破长沙叛贼区星,甚至于追杀零陵、桂阳及扬州之叛乱,不惜越界擅兵,在在皆为忠国护民的英雄。虽然有些行为已经僭位逾法,但是孙坚旨在救民保全,用心良苦,情有可原。
但是一但权臣擅兵又不受控制时,从野心及犯行而言,作为形同盗贼。从孙坚后来诱杀荆州刺史王睿、斩首南阳太守张咨以及攻击荆州刘表,这与当初会稽叛贼攻击郡县、荆州黄巾燔烧郡县杀害长吏、凉州边章及韩遂之叛乱、还有长沙区星率众攻围城邑等,并无太大的区别。盗贼攻击郡县,孙坚挺身保护郡县;但是孙坚攻击郡县,还有谁能保护郡县?
三、接受袁术指挥-讨伐董卓、入侵豫州、攻击荆州
从名扬荆南三郡(长沙、零陵及桂阳)开始,以及斩杀荆州刺史及南阳太守,加上勾结江夏太守刘祥及武陵太守曹寅,荆州统辖八郡之中,已有五郡偏向孙坚,孙坚对荆州的野望昭然若揭。只是中途意外出现袁术及刘表两人横刀夺爱,硬是把孙坚即将入喉的禁脔吐出,先不论孙坚如何将南阳奉送给袁术,以及刘表以单马赴任而传檄荆州八郡,此时袁术又掷下诱饵引开孙坚,促使孙坚进攻董卓及攻略豫州。孙坚因此放弃荆州,听命出征董卓及侵略豫州,最后孙坚死后部曲被袁术并吞,孙坚虽然骁勇,却有百战天下而无立足之地的遗憾。
刀在笔的前面必须低头,蛮力仍不敌智谋。
先插一段办诬,世人常以为孙坚为袁术手下,其实不然:最初,孙坚从事县吏时,袁术并不领导孙坚。袁术自从「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后为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一直是中央官员,本不为地方官员。加计孙坚的县吏生涯,以及后来孙坚历练徐州三郡之时间长达九年,前后共计十来年,当然这与袁术再次无关。再紧接的三年之中,孙坚讨黄巾及远征西凉,袁术仍不为长官。长沙太守是汉朝封赐孙坚的最高官职,孙坚起码坚守岗位又长达三年,此时袁术还无对孙坚举足轻重。因此起码十六年以上,孙坚的汉官生涯,不曾被袁术所指挥。自袁术得到孙坚所奉送的南阳太守后,袁术理论上与孙坚平起平坐(袁术为南阳太守,孙坚为长沙太守,两人同为荆州八郡所属的各郡太守),但是孙坚却服从袁术的摆布,征战送命,前后共计六年,一直到建安二年,孙坚修书袁术绝交,结束服从袁术的日子。这种上下关系还真奇怪,袁术一来没有身居孙坚上司的经历过程,也不知存在任何要挟,孙坚却自愿听命袁术,而且这种领导关系还可以写信断绝,相当质疑孙坚是否真的有过曾经身为袁术手下的关系。
侵略豫州方面,自袁术表孙坚为豫州太守后,孙坚首先进进军洛阳攻击董卓,烹杀颍川郡太守李旻,加上袁术所任命的汝南郡太守孙香、沛国相舒仲及陈国相袁嗣,豫州所属六郡国至少有四郡国在袁术及孙坚的控制之下。
此时汉室任命荆州刺史刘表,已依计划入主荆州,此时换成南阳太守袁术开始感到不安,因此袁术命令孙坚先放下豫州,准备入侵荆州。当初孙坚纵横荆州时,袁术让孙坚转攻豫州,等到孙坚改向豫州,袁术又叫孙坚回攻荆州,看起来孙坚左右逢源,又攻荆州又取豫州,实际上却两头落空。所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战者」正是此类一场辛苦为谁忙的奔波,没有整体目标的搏斗,耗日费时而终无所得,而且多行险路难免遭遇不测。曹操在批注《孙子兵法》之「必死可杀」时,诠释为:「勇无虑也」,勇蛮虽力,但缺智谋,不知怯弱的恃勇,终有被智取之刻。
就在孙坚进攻荆州时,遇到强烈的反抗,刘表派兵抵抗孙坚,而且成功狙杀孙坚。其中不管是黄祖欺以孙坚单骑而遣军士射杀、或在黑夜中暗射孙坚以及孙坚轻骑被吕公埋伏砸石打死等说法,皆可得到孙坚遇伏被杀的结论。刘表文人出身,自知其分量不足与以战事闻名的孙坚硬碰硬,所以刘表指派将兵迎击,决策正确。恰如项羽欲向刘邦单挑,但是刘邦回答宁愿斗智而不斗力,最后的胜利当然属于能发挥优才之人。孙坚死后,所有部曲兵卒全被袁术并吞,荆州三郡被刘表派兵夺取,豫州南端汝南郡、颖川郡以及扬州丹杨郡、庐江郡等一带皆被袁术所囊括。孙坚出力流汗摘果子,袁术坐享其成吃果子。
四、汉室影响式微-中央统治不力与地方脱幅离开
袁术及袁绍互相任命官职的行为,挑战汉室对地方控制的人事权力,然而孙坚亲自率众攻打郡县,实际上可称公然叛乱,身为汉室任命的地方官员,食领汉朝的薪俸财碌,结果居然武装攻击汉朝土地上的汉郡、汉县及汉民。或许有人会把后来三国乱世的相互混战相提并论,不过孙坚此时的汉朝天下虽有黄巾起事及地方民变,一但镇压平定之后,应该就是和平时期,如果没有野心家发动战争,如果没有叛变穷兵黩武用兵打仗,汉朝的和平天下也不会因此战祸屡起而生灵涂炭。
魏蜀吴三国并立时,汉室名存实亡,彼此之间汲汲于互斗,但是桓灵之时,汉室天下仍非全国互战,除了地方上零星战争外,基本上天下和平。孙坚本人甚至是镇压这些零星战争的英雄,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当郡县受到盗贼的攻击,汉将孙坚前来救援;当地方受到叛乱欺凌盗抢时,汉将孙坚不惜越界相助。但是一但汉郡、汉县受到昔日的汉将孙坚攻击时,或杀其刺史、或斩其郡守,意图拥有大量土地为地主,统治郡县成霸主,孙坚这种叛乱的行为,与会稽许昌称帝、长沙区星自称将军等人自恃武力割据的军阀,有什么不同?更何况孙坚还是汉朝所任命的官员将领,实在有辱身为汉将的光荣。
如果有一天,孙坚能够晋见汉室天子,万一汉天子质询汉将孙坚有关荆州及豫州的朝廷命官的死因,不知孙坚还有脸顶着忠臣的身分回应吗?孙坚诈杀荆州刺史王睿,所加「莫须有」之罪名为「无知」罪。孙坚斩杀南阳太守所诬「莫须有」之罪名为「讨贼不力」,因此斩立决。当时孙坚不过身为汉朝的长沙太守,用诈骗的手法,袭杀同僚南阳太守与长官荆州刺史,如果每个太守都互相攻击撕杀,天下不就乱了?
事实果然没错,汉朝末叶,正是由于各郡太守州牧的互相捉对搏杀,甚至于有的州牧还以兵力强大闻名,其中有冀州牧袁绍、兖州牧曹操及荆州牧刘表,有能力屡屡发动大规战争,至于郡县彼此斗争,数目多到族繁不及备载。州郡割据来自中央统治失控,鞭长莫及;中央统治失控又因由地方群雄并起,不听号令。如此恶性循环,反叛的将领愈来愈多,四处互斗而惹事生战,于是汉朝逐步灭亡。
五、结论
这就是汉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中央对地方统治不力,因此造成全国混战、天下互打、太守互攻太守、郡县相讨郡县、州牧对杀州牧、认识的人抢劫杀害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也抢劫杀害不认识的人,还好现在不是活在汉末三国的年代,没有当时的打打杀杀。
外戚与宦官对郡县虽有影响、皇权低落与经济决定或许可能、州郡割据与叛乱四起造成衰败、还有黄巾及宗教惑众的魅力亦能凑数,但是汉室统治无法平定叛乱以及汉官将领的众叛亲离无法阻止,这才是汉室失去天下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派兵平定会稽叛乱,许昌的阳明皇帝就因此独霸一隅;如果曹操无法收服张鲁,汉中因此就会脱幅而走。正因汉室派兵平定叛乱,会稽重回统治;曹操用兵收降张鲁,汉中重归听命——不过一但平定会稽的汉将不听指挥,或者汉中又被刘备争夺;汉室再失会稽,汉中又脱掌握。
争乱时互战,不为特别;和平时生战,罪魁祸首。诚然赤壁、官渡及夷陵时,在乱世中用兵,本为无可厚非;但是甫定黄巾之后天下太平,却在和平中求战,正是开启战端的好战。虽然情形同样用兵战争,但是时代背景不一样,评价也应有所不同。
卫国护民之下,战乱才会变和平;为了争权夺利,和平才会变乱世。孙坚击黄巾米贼、镇许昌及区星、讨董卓乱臣,此为忠于国家,消弭战争为和平;但是杀荆州刺史王睿、斩南阳太守张咨、攻击荆州刘表,已形同盗贼,反把和平升华成战乱。不必单纯评价孙坚的忠奸,忠臣与叛乱各半,难以区别。就事论事的话,孙坚当过忠臣,也作过奸佞,曾经挺身为英雄保护汉室郡县,也会堕落成盗贼攻击汉朝郡县。
从孙坚称霸的过程,可以看到从汉臣由忠生变的历程,就在郡县叛离,不再听命控制,汉朝从此瓦解(未完待续)
东汉的衰亡大抵不外乎追溯于外戚与宦官的抗争、普遍民变与各地叛乱、州郡割据和武装混战、甚至于皇权低落与经济决定论等因素,或多或少皆有所相关。以下从孙坚的发迹及茁壮,细察秋毫而知晓时代氛围之本末端倪。
一、基层汉官出身-从扬州县吏到徐州官吏,再为郡守经略荆州三郡
出身为扬州吴郡富春县之县吏,后来以吴郡司马募兵讨贼。若按汉朝官制,地方置有郡县,掌管武事者:郡级单位有郡都尉,郡太守之助手则为郡丞及长史,亦可掌管兵马;另外县级单位则为县尉,县令或县长之助手亦有县丞。注意到其中不论是郡或县皆无司马(司马之职在魏晋后始成为刺史属官),若孙坚按汉朝规矩升迁,则应任职县尉或郡都尉,而不是司马。但从孙坚镇压叛乱建功授官,升官成盐渎丞(盐渎县属广陵郡)、盱眙丞(盱眙县属下邳郡)及下邳丞(下邳县属下邳郡),也可看出前称司马的临时性,孙坚经历徐州三县县丞共计九年。
适逢黄巾对抗汉室,以及凉州羌祸严重,孙坚开始镇压黄巾、长征西凉平叛等战事,展开勇骁用兵的仕途。荆州此时受到自称将军的区星一党叛乱,孙坚临危受命成为长沙太守,镇压叛乱克破区星,孙坚以肃清区星党羽(在零陵作乱的周朝及在桂阳叛乱的郭石)为理由,越境讨伐乱贼,成果斐然,孙坚所镇压之荆州三郡,刚好就是后来孙权派吕蒙向刘备争夺的三郡,此为后话不予多提。
当时孙坚不但离开本郡(长沙郡)用兵零陵郡及桂阳郡,甚至还离开荆州,远征扬州豫章郡的宜春县。依照汉朝法律的规定「二千石的官吏,不但不得擅自发兵,用兵也不得出界」,孙坚违法犯纪,已有邈视汉室的不臣,万一因此犯罪而丢官下狱,得不偿失。虽然孙坚很义正严辞地巧妙回避,俨然有获罪无愧之大家风范,但是若把此时讨贼的官军,比照起后来堕落成盗贼,此番义词却变狡辩,这正是孙坚一生忠奸之间的分水岭。
二、从忠臣到叛贼-脱疆野马不受节制
此时局势变化,汉室无力统治的缺点,在孙坚的身上显得非常清楚。其它经济不足或官逼民反等太远的因素暂且搁置,直接切入镇压叛变的战争,从爆发黄巾之变起到天下皆叛,正因地方武力不足以自保,所以汉室才要开始动用非正规军以外的人才。如果汉兵仍然强大而未腐败,利用现成的军队,早已足够完成任务,征召固有的郡尉或县丞等人,理论应该可以平定叛乱,万一无人可用,才会有编制外(例如自称司马)的人参战。孙坚能攻击会稽叛乱,一方面因孙坚(非正式官位:司马)有用兵之才,另一方面也就是当时的汉室官员(正式官位:上有郡守或县令,下有都尉及县尉)等无法对付叛乱。
长沙、零陵及桂阳三郡叛乱,当时各郡太守无法应付,所以汉室才要另外空降孙坚,付责讨贼,但是汉室任命孙坚不过为长沙太守,再从孙坚率兵纵横荆南三郡,除了孙坚镇压叛贼有方,格外突显出汉室已经对地方逐渐失去控制。编制外的人能够取代编制内的组织,正因能力过人,孙坚的崛起,即是明证,另外汉室式微也已来临。
回到孙坚正气凛然的讨贼平叛,话说忠臣保家卫国,以抵抗盗贼侵犯,理所当然。因此孙坚攻击会稽叛贼、镇压荆州黄巾、远征凉州叛乱、击破长沙叛贼区星,甚至于追杀零陵、桂阳及扬州之叛乱,不惜越界擅兵,在在皆为忠国护民的英雄。虽然有些行为已经僭位逾法,但是孙坚旨在救民保全,用心良苦,情有可原。
但是一但权臣擅兵又不受控制时,从野心及犯行而言,作为形同盗贼。从孙坚后来诱杀荆州刺史王睿、斩首南阳太守张咨以及攻击荆州刘表,这与当初会稽叛贼攻击郡县、荆州黄巾燔烧郡县杀害长吏、凉州边章及韩遂之叛乱、还有长沙区星率众攻围城邑等,并无太大的区别。盗贼攻击郡县,孙坚挺身保护郡县;但是孙坚攻击郡县,还有谁能保护郡县?
三、接受袁术指挥-讨伐董卓、入侵豫州、攻击荆州
从名扬荆南三郡(长沙、零陵及桂阳)开始,以及斩杀荆州刺史及南阳太守,加上勾结江夏太守刘祥及武陵太守曹寅,荆州统辖八郡之中,已有五郡偏向孙坚,孙坚对荆州的野望昭然若揭。只是中途意外出现袁术及刘表两人横刀夺爱,硬是把孙坚即将入喉的禁脔吐出,先不论孙坚如何将南阳奉送给袁术,以及刘表以单马赴任而传檄荆州八郡,此时袁术又掷下诱饵引开孙坚,促使孙坚进攻董卓及攻略豫州。孙坚因此放弃荆州,听命出征董卓及侵略豫州,最后孙坚死后部曲被袁术并吞,孙坚虽然骁勇,却有百战天下而无立足之地的遗憾。
刀在笔的前面必须低头,蛮力仍不敌智谋。
先插一段办诬,世人常以为孙坚为袁术手下,其实不然:最初,孙坚从事县吏时,袁术并不领导孙坚。袁术自从「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后为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一直是中央官员,本不为地方官员。加计孙坚的县吏生涯,以及后来孙坚历练徐州三郡之时间长达九年,前后共计十来年,当然这与袁术再次无关。再紧接的三年之中,孙坚讨黄巾及远征西凉,袁术仍不为长官。长沙太守是汉朝封赐孙坚的最高官职,孙坚起码坚守岗位又长达三年,此时袁术还无对孙坚举足轻重。因此起码十六年以上,孙坚的汉官生涯,不曾被袁术所指挥。自袁术得到孙坚所奉送的南阳太守后,袁术理论上与孙坚平起平坐(袁术为南阳太守,孙坚为长沙太守,两人同为荆州八郡所属的各郡太守),但是孙坚却服从袁术的摆布,征战送命,前后共计六年,一直到建安二年,孙坚修书袁术绝交,结束服从袁术的日子。这种上下关系还真奇怪,袁术一来没有身居孙坚上司的经历过程,也不知存在任何要挟,孙坚却自愿听命袁术,而且这种领导关系还可以写信断绝,相当质疑孙坚是否真的有过曾经身为袁术手下的关系。
侵略豫州方面,自袁术表孙坚为豫州太守后,孙坚首先进进军洛阳攻击董卓,烹杀颍川郡太守李旻,加上袁术所任命的汝南郡太守孙香、沛国相舒仲及陈国相袁嗣,豫州所属六郡国至少有四郡国在袁术及孙坚的控制之下。
此时汉室任命荆州刺史刘表,已依计划入主荆州,此时换成南阳太守袁术开始感到不安,因此袁术命令孙坚先放下豫州,准备入侵荆州。当初孙坚纵横荆州时,袁术让孙坚转攻豫州,等到孙坚改向豫州,袁术又叫孙坚回攻荆州,看起来孙坚左右逢源,又攻荆州又取豫州,实际上却两头落空。所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战者」正是此类一场辛苦为谁忙的奔波,没有整体目标的搏斗,耗日费时而终无所得,而且多行险路难免遭遇不测。曹操在批注《孙子兵法》之「必死可杀」时,诠释为:「勇无虑也」,勇蛮虽力,但缺智谋,不知怯弱的恃勇,终有被智取之刻。
就在孙坚进攻荆州时,遇到强烈的反抗,刘表派兵抵抗孙坚,而且成功狙杀孙坚。其中不管是黄祖欺以孙坚单骑而遣军士射杀、或在黑夜中暗射孙坚以及孙坚轻骑被吕公埋伏砸石打死等说法,皆可得到孙坚遇伏被杀的结论。刘表文人出身,自知其分量不足与以战事闻名的孙坚硬碰硬,所以刘表指派将兵迎击,决策正确。恰如项羽欲向刘邦单挑,但是刘邦回答宁愿斗智而不斗力,最后的胜利当然属于能发挥优才之人。孙坚死后,所有部曲兵卒全被袁术并吞,荆州三郡被刘表派兵夺取,豫州南端汝南郡、颖川郡以及扬州丹杨郡、庐江郡等一带皆被袁术所囊括。孙坚出力流汗摘果子,袁术坐享其成吃果子。
四、汉室影响式微-中央统治不力与地方脱幅离开
袁术及袁绍互相任命官职的行为,挑战汉室对地方控制的人事权力,然而孙坚亲自率众攻打郡县,实际上可称公然叛乱,身为汉室任命的地方官员,食领汉朝的薪俸财碌,结果居然武装攻击汉朝土地上的汉郡、汉县及汉民。或许有人会把后来三国乱世的相互混战相提并论,不过孙坚此时的汉朝天下虽有黄巾起事及地方民变,一但镇压平定之后,应该就是和平时期,如果没有野心家发动战争,如果没有叛变穷兵黩武用兵打仗,汉朝的和平天下也不会因此战祸屡起而生灵涂炭。
魏蜀吴三国并立时,汉室名存实亡,彼此之间汲汲于互斗,但是桓灵之时,汉室天下仍非全国互战,除了地方上零星战争外,基本上天下和平。孙坚本人甚至是镇压这些零星战争的英雄,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当郡县受到盗贼的攻击,汉将孙坚前来救援;当地方受到叛乱欺凌盗抢时,汉将孙坚不惜越界相助。但是一但汉郡、汉县受到昔日的汉将孙坚攻击时,或杀其刺史、或斩其郡守,意图拥有大量土地为地主,统治郡县成霸主,孙坚这种叛乱的行为,与会稽许昌称帝、长沙区星自称将军等人自恃武力割据的军阀,有什么不同?更何况孙坚还是汉朝所任命的官员将领,实在有辱身为汉将的光荣。
如果有一天,孙坚能够晋见汉室天子,万一汉天子质询汉将孙坚有关荆州及豫州的朝廷命官的死因,不知孙坚还有脸顶着忠臣的身分回应吗?孙坚诈杀荆州刺史王睿,所加「莫须有」之罪名为「无知」罪。孙坚斩杀南阳太守所诬「莫须有」之罪名为「讨贼不力」,因此斩立决。当时孙坚不过身为汉朝的长沙太守,用诈骗的手法,袭杀同僚南阳太守与长官荆州刺史,如果每个太守都互相攻击撕杀,天下不就乱了?
事实果然没错,汉朝末叶,正是由于各郡太守州牧的互相捉对搏杀,甚至于有的州牧还以兵力强大闻名,其中有冀州牧袁绍、兖州牧曹操及荆州牧刘表,有能力屡屡发动大规战争,至于郡县彼此斗争,数目多到族繁不及备载。州郡割据来自中央统治失控,鞭长莫及;中央统治失控又因由地方群雄并起,不听号令。如此恶性循环,反叛的将领愈来愈多,四处互斗而惹事生战,于是汉朝逐步灭亡。
五、结论
这就是汉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中央对地方统治不力,因此造成全国混战、天下互打、太守互攻太守、郡县相讨郡县、州牧对杀州牧、认识的人抢劫杀害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也抢劫杀害不认识的人,还好现在不是活在汉末三国的年代,没有当时的打打杀杀。
外戚与宦官对郡县虽有影响、皇权低落与经济决定或许可能、州郡割据与叛乱四起造成衰败、还有黄巾及宗教惑众的魅力亦能凑数,但是汉室统治无法平定叛乱以及汉官将领的众叛亲离无法阻止,这才是汉室失去天下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派兵平定会稽叛乱,许昌的阳明皇帝就因此独霸一隅;如果曹操无法收服张鲁,汉中因此就会脱幅而走。正因汉室派兵平定叛乱,会稽重回统治;曹操用兵收降张鲁,汉中重归听命——不过一但平定会稽的汉将不听指挥,或者汉中又被刘备争夺;汉室再失会稽,汉中又脱掌握。
争乱时互战,不为特别;和平时生战,罪魁祸首。诚然赤壁、官渡及夷陵时,在乱世中用兵,本为无可厚非;但是甫定黄巾之后天下太平,却在和平中求战,正是开启战端的好战。虽然情形同样用兵战争,但是时代背景不一样,评价也应有所不同。
卫国护民之下,战乱才会变和平;为了争权夺利,和平才会变乱世。孙坚击黄巾米贼、镇许昌及区星、讨董卓乱臣,此为忠于国家,消弭战争为和平;但是杀荆州刺史王睿、斩南阳太守张咨、攻击荆州刘表,已形同盗贼,反把和平升华成战乱。不必单纯评价孙坚的忠奸,忠臣与叛乱各半,难以区别。就事论事的话,孙坚当过忠臣,也作过奸佞,曾经挺身为英雄保护汉室郡县,也会堕落成盗贼攻击汉朝郡县。
从孙坚称霸的过程,可以看到从汉臣由忠生变的历程,就在郡县叛离,不再听命控制,汉朝从此瓦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