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狄仁杰的提点
推荐阅读:仙宫、天下第九、三寸人间、飞剑问道、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血界蛮荒、都市神级仙少、五行御天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ep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沈三问哪壶不开提哪壶,“若是姚兄有自信胜出,何必远离庆州来此地?”
姚崇语塞。若是按照原有国策,还不是得看老天爷的意思,有狄仁杰在,胜负也在六四之数。可是崔玄本身能力不弱,劳什子稻田养鱼、超级集市都成火候了,不是眼看没戏了,他才来汴州的?不然等着输啊?
王彬在旁边看的阵阵无语,姚崇算是掉坑里了,看着爬起来需要些时候。
沈三问又安慰道,“虽然姚兄比不上崔兄,但是也是人才,三问只是看不过姚兄自甘堕落,希望你能振作起来。”
王彬忍俊不禁,直接笑场,反正姚崇一直管不到他。
沈三问继续安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读书人自有读书人的风骨,姚兄今日为了得失做了这些事,以后后悔可如何是好,世上可没有卖后悔药的。”
姚崇喝了口茶,忠君也是读书人的风骨,这句话无关痛痒,有没有风骨可不是沈三问说了算的,至少不是现在的他有权决定的。他又不是宋,不在乎别人说了什么。
不过科举之事他还是要搞清楚,虽然知道的人不多,可是这就是横在他心中的一根刺,让他觉得从主角变成了小丑。
姚崇一句话不说,王彬只能跟沈三问互相调侃几句,不久就被送客。
王彬出门就开始问,“崔玄的事是真的吗,真有你的,我看他心里早就气得不行了。”
沈三问得意的点点头,“那当然了,我是谁。大家都有爱才敬才之心谁也没有点破,若不是他做这些事情,我也会让它烂在肚子里。毕竟这事让崔玄难过了好久,总得考虑点影响。”
王彬:“要不要我宣传一下?”
沈三问:“不用了,这事姚崇会想明白的,他喜欢琢磨人心,看透得也快些,落进下石也不好。”
王彬:“你不是嫉恶如仇吗?他先动的手。”
沈三问:“他要是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我才能心安理得的。”
王彬:“…”这奇怪的人生观,你死我活的较量,还想着这些。
沈三问:“我从未如此期望一个人伤天害理。”
然后两人一起大笑起来。
姚崇在他二人走后,又拿出之前放好的文章,遣词造句得体流畅,分析入木三分,挑不出毛病。现在陛下是如何应对府兵制的?
不过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他让人备了车马,先去找狄仁杰问清楚,这个状元是凭本事得来的还是捡来的,很重要。
他又找来自己当时写的文章,两相对比,崔玄完胜。
“快点赶路。”他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
狄仁杰见他风尘仆仆的归来,立刻嘱咐他去休息,姚崇稍做一番休整,又立刻来见他。
狄仁杰笑着问他最近有何见闻。
姚崇一时不知道如何作答,跑去找人晦气了,好像是有些说不出口,“去察看了一番汴州修道。”
狄仁杰摸摸胡子很欣慰,“这商道的方法很好,不花国库一分钱,又能做成大事。”
姚崇掏出一路上翻了很久的文章递上去,殷切的望着狄仁杰,“这不知道是哪位才子的佳作,不知狄大人可曾见过?请如实向告。”
狄仁杰翻了翻,心下了然,直接道出实情,“这是崔玄科举之作。那时老夫还在夏州,后来陛下提到此人,方才知道此事,若是老夫在场,唉!现在也不会如此。”
姚崇知道他要说什么,若是他在场,肯定力保崔玄成为状元,崔玄也不会后来投奔了公主。所以上天虽然安排了自己的身份,让自己成了殷王的得力助手,却也给自己挖了个坑。
狄仁杰自然知道姚崇在想什么,“这事都已经过去了,你二人也没有辜负这一身本事。”
姚崇躬身行礼,“谢狄大人解惑,姚崇明白。”
姚崇退出,狄仁杰也不留他,事情要靠自己想明白。只是想一想,崔玄自然不会吹嘘此事,知道此事的老大人们相继离世下台,他又是从汴州回来的。汴州沈三问和王彬主持在修商道,那说出这事的只能是沈三问了。以沈三问不愠不火的性子,姚崇必然是做了什么让他不满的事啊。
这是大事,等他平复一些,狄仁杰必须得提点他一二,无论如何相争,都不能损害国家的利益。
姚崇恢复的很快,现在不是以往一心读书的时候了,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他,虽然他也不想承认不如别人,可事实就是如此。那么,后面他更要想办法击败他,证明自己。
一日后,姚崇向狄仁杰辞行。
狄仁杰:“老夫尚有一言,你务必谨记。
每个人都有建功立业之心,但身为大周人,一切应以大局为重,若有利国利民之事,即使劳而无功,也足以自豪。储位之争是每个王朝都面临的事,众臣能文谏武谏死谏,尽力改变陛下错误的决定,但不可以阻碍陛下利国利民的举措。你若是如此做了,久而久之,便不不容于朝堂,不容于天下。不能因为个人利益和恩怨,去损害天下人,哪怕是因为殷王的利益也不可以,若是他如此做了,便不配储君之位。
你是有才能的人,能将一州之地打理的井井有条,谋略也不输崔玄,过去的老夫相信你能放下。以后殷王若能成为新君,你前途无量,更加不要失了本心,我读你科举的文章印象特别深刻,句句都是对百姓的怜悯,不要因为这一时的得失,忘记了初心。
储位之位陛下自有圣断,若陛下是个是非不分的人,狄仁杰第一个不答应她坐在帝位上,就算血溅三尺,也要惊醒天下人,可是如今的天下哪有比陛下更合适的人。
所以,老夫留在庆州,努力证明殷王是对的,他的属臣堪当大任。
就算做最坏的考虑。以前大家反对公主是因为不合礼法,又担心她做不好。可是现在,已经变了。而你,是许多老臣看好的青年才俊,只要保持本心,不论谁做皇帝,都能成为一方百姓的依靠,成为大周重器。”
沈三问哪壶不开提哪壶,“若是姚兄有自信胜出,何必远离庆州来此地?”
姚崇语塞。若是按照原有国策,还不是得看老天爷的意思,有狄仁杰在,胜负也在六四之数。可是崔玄本身能力不弱,劳什子稻田养鱼、超级集市都成火候了,不是眼看没戏了,他才来汴州的?不然等着输啊?
王彬在旁边看的阵阵无语,姚崇算是掉坑里了,看着爬起来需要些时候。
沈三问又安慰道,“虽然姚兄比不上崔兄,但是也是人才,三问只是看不过姚兄自甘堕落,希望你能振作起来。”
王彬忍俊不禁,直接笑场,反正姚崇一直管不到他。
沈三问继续安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读书人自有读书人的风骨,姚兄今日为了得失做了这些事,以后后悔可如何是好,世上可没有卖后悔药的。”
姚崇喝了口茶,忠君也是读书人的风骨,这句话无关痛痒,有没有风骨可不是沈三问说了算的,至少不是现在的他有权决定的。他又不是宋,不在乎别人说了什么。
不过科举之事他还是要搞清楚,虽然知道的人不多,可是这就是横在他心中的一根刺,让他觉得从主角变成了小丑。
姚崇一句话不说,王彬只能跟沈三问互相调侃几句,不久就被送客。
王彬出门就开始问,“崔玄的事是真的吗,真有你的,我看他心里早就气得不行了。”
沈三问得意的点点头,“那当然了,我是谁。大家都有爱才敬才之心谁也没有点破,若不是他做这些事情,我也会让它烂在肚子里。毕竟这事让崔玄难过了好久,总得考虑点影响。”
王彬:“要不要我宣传一下?”
沈三问:“不用了,这事姚崇会想明白的,他喜欢琢磨人心,看透得也快些,落进下石也不好。”
王彬:“你不是嫉恶如仇吗?他先动的手。”
沈三问:“他要是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我才能心安理得的。”
王彬:“…”这奇怪的人生观,你死我活的较量,还想着这些。
沈三问:“我从未如此期望一个人伤天害理。”
然后两人一起大笑起来。
姚崇在他二人走后,又拿出之前放好的文章,遣词造句得体流畅,分析入木三分,挑不出毛病。现在陛下是如何应对府兵制的?
不过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他让人备了车马,先去找狄仁杰问清楚,这个状元是凭本事得来的还是捡来的,很重要。
他又找来自己当时写的文章,两相对比,崔玄完胜。
“快点赶路。”他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
狄仁杰见他风尘仆仆的归来,立刻嘱咐他去休息,姚崇稍做一番休整,又立刻来见他。
狄仁杰笑着问他最近有何见闻。
姚崇一时不知道如何作答,跑去找人晦气了,好像是有些说不出口,“去察看了一番汴州修道。”
狄仁杰摸摸胡子很欣慰,“这商道的方法很好,不花国库一分钱,又能做成大事。”
姚崇掏出一路上翻了很久的文章递上去,殷切的望着狄仁杰,“这不知道是哪位才子的佳作,不知狄大人可曾见过?请如实向告。”
狄仁杰翻了翻,心下了然,直接道出实情,“这是崔玄科举之作。那时老夫还在夏州,后来陛下提到此人,方才知道此事,若是老夫在场,唉!现在也不会如此。”
姚崇知道他要说什么,若是他在场,肯定力保崔玄成为状元,崔玄也不会后来投奔了公主。所以上天虽然安排了自己的身份,让自己成了殷王的得力助手,却也给自己挖了个坑。
狄仁杰自然知道姚崇在想什么,“这事都已经过去了,你二人也没有辜负这一身本事。”
姚崇躬身行礼,“谢狄大人解惑,姚崇明白。”
姚崇退出,狄仁杰也不留他,事情要靠自己想明白。只是想一想,崔玄自然不会吹嘘此事,知道此事的老大人们相继离世下台,他又是从汴州回来的。汴州沈三问和王彬主持在修商道,那说出这事的只能是沈三问了。以沈三问不愠不火的性子,姚崇必然是做了什么让他不满的事啊。
这是大事,等他平复一些,狄仁杰必须得提点他一二,无论如何相争,都不能损害国家的利益。
姚崇恢复的很快,现在不是以往一心读书的时候了,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他,虽然他也不想承认不如别人,可事实就是如此。那么,后面他更要想办法击败他,证明自己。
一日后,姚崇向狄仁杰辞行。
狄仁杰:“老夫尚有一言,你务必谨记。
每个人都有建功立业之心,但身为大周人,一切应以大局为重,若有利国利民之事,即使劳而无功,也足以自豪。储位之争是每个王朝都面临的事,众臣能文谏武谏死谏,尽力改变陛下错误的决定,但不可以阻碍陛下利国利民的举措。你若是如此做了,久而久之,便不不容于朝堂,不容于天下。不能因为个人利益和恩怨,去损害天下人,哪怕是因为殷王的利益也不可以,若是他如此做了,便不配储君之位。
你是有才能的人,能将一州之地打理的井井有条,谋略也不输崔玄,过去的老夫相信你能放下。以后殷王若能成为新君,你前途无量,更加不要失了本心,我读你科举的文章印象特别深刻,句句都是对百姓的怜悯,不要因为这一时的得失,忘记了初心。
储位之位陛下自有圣断,若陛下是个是非不分的人,狄仁杰第一个不答应她坐在帝位上,就算血溅三尺,也要惊醒天下人,可是如今的天下哪有比陛下更合适的人。
所以,老夫留在庆州,努力证明殷王是对的,他的属臣堪当大任。
就算做最坏的考虑。以前大家反对公主是因为不合礼法,又担心她做不好。可是现在,已经变了。而你,是许多老臣看好的青年才俊,只要保持本心,不论谁做皇帝,都能成为一方百姓的依靠,成为大周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