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奇捷”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ep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吴三桂猜的不错,他这边战鼓一响,骑兵一冲,其他的三个总兵官都愣了。尤其是马科,他是总指挥呀,他还没有下令呢,怎么就开始进攻了呢?
但是战鼓影响到了所有人,因为这个时机选的不错,清兵刚停下来,还没有来得及列阵,这个时候冲上去,一定能将敌人打乱,取得大胜。所以刘肇基先带着骑兵跟了上去,他的步兵也开始向前移动。
曹变蛟虽然看到马科没有动,但是也在稍作犹豫之后也带着骑兵冲了上去。他已经看见清兵开始慌乱的调整队形了,这个时候冲上去,一件功劳应该是很好拿的。
这无意中的迟疑,却是正好形成了三波连续的马队冲击,让刚刚到来的清兵惊疑不定。有的开始准备用弓箭还击,有的则是想要先行后撤,之后再列阵迎敌。
豪格在中军看到前面的混乱,当即命令中军向两侧列阵,掩护前面的部队兵后撤。并且让杜度带着后队先后撤,在后面的夹马山接应。
清军的前队收到后撤的命令,就越发混乱了。他们这边乱哄哄的掉头后撤,明军吴三桂这边则是快速的接近。
吴三桂的骑兵在前冲的同时,排成了三道攻击线,第一排的骑兵手里都是三眼铳。他们早早的用左手将火折子打开,双脚控马,右臂夹着三眼铳,紧张的估算着距离。因为是火绳点火,点火到发射需要时间,所以这个点火距离就分外重要。要是离的远了打不到敌人,离得近了又会让他们处于不利地位。
不过他们还是普遍选择尽早的点燃引线,让弹丸能够及早的发射出去,也让他们能够处于安全的距离。
还好清军慌乱中都用的是马弓,射程不远,要保证有杀伤效果的话,要在二十步之内释放最好。所以吴三桂的骑兵们到现在还没有遇到箭矢的攻击。
“砰”,“砰”,前排骑兵的三眼铳终于接连打响。他们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他们此时距离清兵最少还有四十步的距离,还有让他们掉头向两侧跑开的空间。
他们是不会去直接冲击清军的,那样做只会送死。虽然清军现在处于混乱中,但是只要他们冲进去,失去了马速,他们两三个人都对付不了一个清兵。所以他们的目标就是发射火铳,让清兵混乱,让他们后撤。
第二排的骑兵紧接着赶了上来,这回他们用的就是马弓了。他们离这四十步的距离,远远的向清兵中抛射一轮箭矢,然后追寻着前排的脚步,也是向两边分开,而后向后撤去。
吴三桂的骑兵之后是刘肇基的骑兵,刘肇基的战术和吴三桂一样,也是远距离的发射三眼铳和箭矢,不敢和清兵正面硬撼。
刘肇基的骑兵后面是曹变蛟的骑兵,可是曹变蛟一直是和流贼作战,骑兵对流贼来说就是终极武器,流贼很少能挡得住。但是他看到前面的两个辽东将领都是远远的放箭,他也只好循着吴三桂他们的脚步,远远的就向回兜圈子。他手下的骑兵能在马上放箭的可是不多,他的手下都是拿着长刀,钢鞭,骨朵这些近战兵器,等于是出来溜了一圈儿的马。
这轮骑兵攻势对清兵造成的伤害并不大,即便是有受伤的,身边的同伴也都顺手把他们抓上战马,一同向后撤退。
而在两侧的中军,则是有不少人拿了步弓,下马站定,开始对明军的骑兵进行远程打击。清兵步弓的杀伤距离至少也有四十步,只要明军还没有发疯,一般是不会硬冲的。事实是明军还是一如既往的胆小,在四十步之外受到箭雨的打击之后就掉头后撤,不敢再进入他们的射程。
前面的清兵终于后撤一段距离,之后整理队伍,列阵防御,给中军的后撤提供掩护。在渡过了最初的慌乱之后,清军的队伍恢复了严整,不过他们已经失去骑兵进击的机会,只好不断的相互掩护后撤。
而马科,则是带领着后面的步卒,还有车营,炮队这些部队,缓缓的向前推进。其实也快不起来,尤其是车营,重车里面装着十个士兵,两门火炮,就是轻车里面也有五个人呢。再加上厚厚的木板,想快也快不起来。
吴三桂等人则是用他们的骑兵一直远远的跟上去开枪放箭,就这么远远的掉在清兵的后面,不断驱赶着清兵后撤。
豪格和杜度担心北面的松山城明军也来夹击,于是也没有在夹马山纠结,就脱离里明军的追击,迅速后撤。
而吴三桂等人也不敢追击。别看他们有两千多骑兵,可是清兵真的回身和他们作战的话,最少能冲上来七八千的骑兵。所以他们也只能看着清兵从容后撤,不敢过分追击。
至于战功,那就靠之后的战报了。吴三桂这个高起潜的义子自然是首功,而且吴三桂确实是第一个带头冲上去和清兵对战的。汇报的战果是清兵死伤无数,后撤回义州。至于为什么没有首级,那是因为吴三桂见他的骑兵下马收割首级,害怕因为割首级而耽搁了对清军的追击,于是不让骑兵下马,就让清兵驮着死尸离开了。
刘肇基,马科,曹变蛟也是功劳卓著,大家一同取得了这次对清军的“奇捷”。之所以是“奇捷”,是因为这次战斗杀敌无数,伤亡却是小的微不足道,阵亡十一人,受伤六十五人,损失马匹五十六匹。
而多尔衮给皇帝的报告,也是获胜了,不过不是什么大捷。只不过是追击明军,在杏山城外掩杀一通,缴获战马七十匹而已。
此后清兵和明军多次在松、杏地区交战,不过规模却是没有这一次的大。而明军无一例外的取得了胜利,因为他们击退了清军的进攻,没有丢失松山城和杏山城。
这接连的几场大捷,让朝廷的诸位大臣还有崇祯皇帝都格外的兴奋,他们看到了战胜清军的希望。他们终于不再满足于仅仅是解除清兵对锦州的围困,而是开始筹划着更大的目标。
吴三桂猜的不错,他这边战鼓一响,骑兵一冲,其他的三个总兵官都愣了。尤其是马科,他是总指挥呀,他还没有下令呢,怎么就开始进攻了呢?
但是战鼓影响到了所有人,因为这个时机选的不错,清兵刚停下来,还没有来得及列阵,这个时候冲上去,一定能将敌人打乱,取得大胜。所以刘肇基先带着骑兵跟了上去,他的步兵也开始向前移动。
曹变蛟虽然看到马科没有动,但是也在稍作犹豫之后也带着骑兵冲了上去。他已经看见清兵开始慌乱的调整队形了,这个时候冲上去,一件功劳应该是很好拿的。
这无意中的迟疑,却是正好形成了三波连续的马队冲击,让刚刚到来的清兵惊疑不定。有的开始准备用弓箭还击,有的则是想要先行后撤,之后再列阵迎敌。
豪格在中军看到前面的混乱,当即命令中军向两侧列阵,掩护前面的部队兵后撤。并且让杜度带着后队先后撤,在后面的夹马山接应。
清军的前队收到后撤的命令,就越发混乱了。他们这边乱哄哄的掉头后撤,明军吴三桂这边则是快速的接近。
吴三桂的骑兵在前冲的同时,排成了三道攻击线,第一排的骑兵手里都是三眼铳。他们早早的用左手将火折子打开,双脚控马,右臂夹着三眼铳,紧张的估算着距离。因为是火绳点火,点火到发射需要时间,所以这个点火距离就分外重要。要是离的远了打不到敌人,离得近了又会让他们处于不利地位。
不过他们还是普遍选择尽早的点燃引线,让弹丸能够及早的发射出去,也让他们能够处于安全的距离。
还好清军慌乱中都用的是马弓,射程不远,要保证有杀伤效果的话,要在二十步之内释放最好。所以吴三桂的骑兵们到现在还没有遇到箭矢的攻击。
“砰”,“砰”,前排骑兵的三眼铳终于接连打响。他们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他们此时距离清兵最少还有四十步的距离,还有让他们掉头向两侧跑开的空间。
他们是不会去直接冲击清军的,那样做只会送死。虽然清军现在处于混乱中,但是只要他们冲进去,失去了马速,他们两三个人都对付不了一个清兵。所以他们的目标就是发射火铳,让清兵混乱,让他们后撤。
第二排的骑兵紧接着赶了上来,这回他们用的就是马弓了。他们离这四十步的距离,远远的向清兵中抛射一轮箭矢,然后追寻着前排的脚步,也是向两边分开,而后向后撤去。
吴三桂的骑兵之后是刘肇基的骑兵,刘肇基的战术和吴三桂一样,也是远距离的发射三眼铳和箭矢,不敢和清兵正面硬撼。
刘肇基的骑兵后面是曹变蛟的骑兵,可是曹变蛟一直是和流贼作战,骑兵对流贼来说就是终极武器,流贼很少能挡得住。但是他看到前面的两个辽东将领都是远远的放箭,他也只好循着吴三桂他们的脚步,远远的就向回兜圈子。他手下的骑兵能在马上放箭的可是不多,他的手下都是拿着长刀,钢鞭,骨朵这些近战兵器,等于是出来溜了一圈儿的马。
这轮骑兵攻势对清兵造成的伤害并不大,即便是有受伤的,身边的同伴也都顺手把他们抓上战马,一同向后撤退。
而在两侧的中军,则是有不少人拿了步弓,下马站定,开始对明军的骑兵进行远程打击。清兵步弓的杀伤距离至少也有四十步,只要明军还没有发疯,一般是不会硬冲的。事实是明军还是一如既往的胆小,在四十步之外受到箭雨的打击之后就掉头后撤,不敢再进入他们的射程。
前面的清兵终于后撤一段距离,之后整理队伍,列阵防御,给中军的后撤提供掩护。在渡过了最初的慌乱之后,清军的队伍恢复了严整,不过他们已经失去骑兵进击的机会,只好不断的相互掩护后撤。
而马科,则是带领着后面的步卒,还有车营,炮队这些部队,缓缓的向前推进。其实也快不起来,尤其是车营,重车里面装着十个士兵,两门火炮,就是轻车里面也有五个人呢。再加上厚厚的木板,想快也快不起来。
吴三桂等人则是用他们的骑兵一直远远的跟上去开枪放箭,就这么远远的掉在清兵的后面,不断驱赶着清兵后撤。
豪格和杜度担心北面的松山城明军也来夹击,于是也没有在夹马山纠结,就脱离里明军的追击,迅速后撤。
而吴三桂等人也不敢追击。别看他们有两千多骑兵,可是清兵真的回身和他们作战的话,最少能冲上来七八千的骑兵。所以他们也只能看着清兵从容后撤,不敢过分追击。
至于战功,那就靠之后的战报了。吴三桂这个高起潜的义子自然是首功,而且吴三桂确实是第一个带头冲上去和清兵对战的。汇报的战果是清兵死伤无数,后撤回义州。至于为什么没有首级,那是因为吴三桂见他的骑兵下马收割首级,害怕因为割首级而耽搁了对清军的追击,于是不让骑兵下马,就让清兵驮着死尸离开了。
刘肇基,马科,曹变蛟也是功劳卓著,大家一同取得了这次对清军的“奇捷”。之所以是“奇捷”,是因为这次战斗杀敌无数,伤亡却是小的微不足道,阵亡十一人,受伤六十五人,损失马匹五十六匹。
而多尔衮给皇帝的报告,也是获胜了,不过不是什么大捷。只不过是追击明军,在杏山城外掩杀一通,缴获战马七十匹而已。
此后清兵和明军多次在松、杏地区交战,不过规模却是没有这一次的大。而明军无一例外的取得了胜利,因为他们击退了清军的进攻,没有丢失松山城和杏山城。
这接连的几场大捷,让朝廷的诸位大臣还有崇祯皇帝都格外的兴奋,他们看到了战胜清军的希望。他们终于不再满足于仅仅是解除清兵对锦州的围困,而是开始筹划着更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