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清军炮队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ep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辽东,锦州。
小麦马上就要成熟,城里的军民们都是准备着出去收麦。这可是他们的口粮,朝廷要他们坚守待援,没有粮食可是不行。
祖大寿加强了各处墩台的防御,每个墩台都增加了兵力,为的就是能在这个关键时期挡住清兵的袭扰,可以收获这些粮食。
“各部都要对墩台、炮台严加防范,能不能收割城外的粮食,就看着两天了。”祖大寿在大堂上大声的说道。
“属下遵命!”下面站着的两排将领都是抱拳躬身,大声的答应着。
“报~”一个军校拖着长长的声音,从外面飞跑进来。单膝跪地,抱拳道:“报都督,清兵兵分三路,从东、北、南三面正向我军包围而来。”
“三面围攻?”
“啊?这是要大打了?”
……
将领们相互惊讶的说着。他们虽然知道清兵可能会进攻,但是却没有想到清兵会三路围攻。要不是南面距离松山城、杏山城近,而且松山城和杏山城驻扎着吴三桂、马科、刘肇基、曹变蛟这些明军的边镇精锐,清兵也是不会放弃南边的。
他们这些人可是和清兵打了二十多年了,知道清兵一旦开始攻击,那战斗可是很艰难的。而且城外的墩台、炮台只有那么大,派的兵多了也放不下,所以各个将领都是很紧张。
祖大寿大声的命令道:“都各自回营,随时准备增援!”
将领们答应一声,就忧心忡忡的向外走去。
“多尔衮疯了吗?”祖大弼等将领们都走了,才疑惑的说道:“他也就五万人吧?三面来攻,他就不怕咱们各个击破?要是他损失几千人,洪太不要了他的命也差不多。”
祖大寿也是低头思索,不知道多尔衮是怎么个意思。他想了一会儿也没有头绪,于是吩咐道:“你去外城(东门外)准备,等一会儿焦灼的时候听我将令,带着蒙古骑兵杀出去!”
“好嘞,就等这一天了,哈哈哈。”祖大弼兴奋的答应着。他就是个不安分的人,这些日子在城里待着没仗打,着实把他憋坏了。
城外,北郊。
多尔衮穿着带有龙纹的棉甲,内里还有锁子甲。虽然热的冒汗,但这是战场,防护是十分必要的。
他坐在凉棚下,问道:“乌真超哈营准备好了没有?”
石廷柱汇报道:“天佑助威大将军炮六十六位,大号十八位,中号三十位,小号十八位,均以准备妥当。”
多尔衮看了石廷柱一眼,说道:“你们有没有把握?可不要把前面的步卒给伤了。”
这次多尔衮排出了新的阵型,大炮在后轰击墩台和炮台,而步兵在前面,等炮台被打垮之后就能上去轻松的占领了。之前的炮台攻坚战打的太费事,而且伤亡不小,所以他做出了改变。不过他还是不放心炮兵的能力,八斤到十六斤的铁弹打出去,要是落在前面步兵的阵列里,那损失可比攻炮台还要大呢。
石廷柱也不敢打保票,只好回道:“这些炮手都是前明登莱降兵,受过红毛鬼的教导,是我朝最精锐的炮手了。”
多尔衮用帕子擦了一把汗,下决心道:“那就这么着吧。传令前面的步卒,胆敢后退者,本人斩首,家人为奴!”
清兵的炮兵部队早早的用三轮车载着大炮前进到合适的位置,瞄准他们前面的目标,定好车轮。准备好火绳、水桶、火药、刷杆这些东西,装药的,装弹的,点火的都各自就位,随时准备开炮。
他们用的是三千斤到五千斤的红夷大炮,比明军在炮台上的佛郎机炮射程要远的多。所以这些炮兵们都不害怕明军的火炮。
这“天佑助威大将军”炮,是根据葡萄牙人的沉船上被冲到岸上的大炮仿制的。还好这些年清兵不断的从明朝掳掠来人口,其中工匠不在少数,这才能够仿制成功。从而一举消除了和明朝炮兵的差距,所以才被命名中用了“天佑”和“助威”。
在炮兵后面的,则是大批的骑兵部队,用来防备明军派大军出来夺炮。对于火炮的重视,清兵比明军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可是他们的神兵利器。至于火铳,鸟枪,三眼铳,迅雷铳等等明军种类繁多的火铳,清兵们没有任何兴趣。那些火铳,射程不远,操作繁杂,远远没有弓弩好用。
此时一个骑兵飞奔过来,拿着令旗,大声的喊道:“传睿亲王令,有后退者,本人斩首!家人为奴!即刻开炮!”
炮兵们在各自长官的指令下,开始有条不紊的操作起来。把称量好的火药倒在药匙里,放进炮膛,在炮眼放入引线,然后用跑杵把火药捣实,之后把炮弹放进去。
“点火!”长官一声令下,炮手用火绳将引线点燃。
引线呲呲的快速燃烧着,周围的炮兵们都敏捷的向后跑去。要是大炮在发射的时候翻滚起来,几千斤的重量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所以他们跑的格外快。
“轰”的一声巨响,一股白烟从炮口带着火光飞溅出来。炮弹向六百步之外的炮台飞去,“咚”的一声砸在中间的墙壁上,砖石飞溅,里面的黄土从缺口处倾泻下来,炮台的墙壁上留下一个四尺方圆的大坑。
炮长和士兵们回来,用浸了水的刷杆清洗炮膛,水蒸气嘶嘶的冒了出来。他们清洗完炮膛之后就开始重新瞄准,把炮尾的砖块换了一块儿,让炮口稍微抬高一点儿,而后就是等待。他们的火炮不能快速发射,一刻钟只能发射两次,让炮膛能够完全冷却下来。
不过他们是三门火炮一个目标,完全不用担心火力不足的问题。在第一门火炮射击之后不久,第二门火炮就开始了射击。这次炮弹直接打在了炮台的垛口,飞溅的砖石将藏在炮棚下面的明军士兵打伤了好几个,炮棚下面一阵惨叫和哀嚎。
“好啊!”
“再来一炮!”
“轰塌炮台!”
……
在大炮前一百多步列阵的清军步卒们热烈的欢呼着。要是炮兵能把炮台轰塌了,他过去割首级就是了,这才是轻松的作战呢。
虽然清兵们大声的欢呼,但都是站在原地,没有乱了阵型。长期的渔猎生活,服从和协作的精神已经渗透到他们的血液。而其中的降人就更不敢乱动了,正宗的旗人还有可能免死,可是他们绝对是没有活路,所以即便是欢呼雀跃,也不敢失去他们各自的位置。
辽东,锦州。
小麦马上就要成熟,城里的军民们都是准备着出去收麦。这可是他们的口粮,朝廷要他们坚守待援,没有粮食可是不行。
祖大寿加强了各处墩台的防御,每个墩台都增加了兵力,为的就是能在这个关键时期挡住清兵的袭扰,可以收获这些粮食。
“各部都要对墩台、炮台严加防范,能不能收割城外的粮食,就看着两天了。”祖大寿在大堂上大声的说道。
“属下遵命!”下面站着的两排将领都是抱拳躬身,大声的答应着。
“报~”一个军校拖着长长的声音,从外面飞跑进来。单膝跪地,抱拳道:“报都督,清兵兵分三路,从东、北、南三面正向我军包围而来。”
“三面围攻?”
“啊?这是要大打了?”
……
将领们相互惊讶的说着。他们虽然知道清兵可能会进攻,但是却没有想到清兵会三路围攻。要不是南面距离松山城、杏山城近,而且松山城和杏山城驻扎着吴三桂、马科、刘肇基、曹变蛟这些明军的边镇精锐,清兵也是不会放弃南边的。
他们这些人可是和清兵打了二十多年了,知道清兵一旦开始攻击,那战斗可是很艰难的。而且城外的墩台、炮台只有那么大,派的兵多了也放不下,所以各个将领都是很紧张。
祖大寿大声的命令道:“都各自回营,随时准备增援!”
将领们答应一声,就忧心忡忡的向外走去。
“多尔衮疯了吗?”祖大弼等将领们都走了,才疑惑的说道:“他也就五万人吧?三面来攻,他就不怕咱们各个击破?要是他损失几千人,洪太不要了他的命也差不多。”
祖大寿也是低头思索,不知道多尔衮是怎么个意思。他想了一会儿也没有头绪,于是吩咐道:“你去外城(东门外)准备,等一会儿焦灼的时候听我将令,带着蒙古骑兵杀出去!”
“好嘞,就等这一天了,哈哈哈。”祖大弼兴奋的答应着。他就是个不安分的人,这些日子在城里待着没仗打,着实把他憋坏了。
城外,北郊。
多尔衮穿着带有龙纹的棉甲,内里还有锁子甲。虽然热的冒汗,但这是战场,防护是十分必要的。
他坐在凉棚下,问道:“乌真超哈营准备好了没有?”
石廷柱汇报道:“天佑助威大将军炮六十六位,大号十八位,中号三十位,小号十八位,均以准备妥当。”
多尔衮看了石廷柱一眼,说道:“你们有没有把握?可不要把前面的步卒给伤了。”
这次多尔衮排出了新的阵型,大炮在后轰击墩台和炮台,而步兵在前面,等炮台被打垮之后就能上去轻松的占领了。之前的炮台攻坚战打的太费事,而且伤亡不小,所以他做出了改变。不过他还是不放心炮兵的能力,八斤到十六斤的铁弹打出去,要是落在前面步兵的阵列里,那损失可比攻炮台还要大呢。
石廷柱也不敢打保票,只好回道:“这些炮手都是前明登莱降兵,受过红毛鬼的教导,是我朝最精锐的炮手了。”
多尔衮用帕子擦了一把汗,下决心道:“那就这么着吧。传令前面的步卒,胆敢后退者,本人斩首,家人为奴!”
清兵的炮兵部队早早的用三轮车载着大炮前进到合适的位置,瞄准他们前面的目标,定好车轮。准备好火绳、水桶、火药、刷杆这些东西,装药的,装弹的,点火的都各自就位,随时准备开炮。
他们用的是三千斤到五千斤的红夷大炮,比明军在炮台上的佛郎机炮射程要远的多。所以这些炮兵们都不害怕明军的火炮。
这“天佑助威大将军”炮,是根据葡萄牙人的沉船上被冲到岸上的大炮仿制的。还好这些年清兵不断的从明朝掳掠来人口,其中工匠不在少数,这才能够仿制成功。从而一举消除了和明朝炮兵的差距,所以才被命名中用了“天佑”和“助威”。
在炮兵后面的,则是大批的骑兵部队,用来防备明军派大军出来夺炮。对于火炮的重视,清兵比明军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可是他们的神兵利器。至于火铳,鸟枪,三眼铳,迅雷铳等等明军种类繁多的火铳,清兵们没有任何兴趣。那些火铳,射程不远,操作繁杂,远远没有弓弩好用。
此时一个骑兵飞奔过来,拿着令旗,大声的喊道:“传睿亲王令,有后退者,本人斩首!家人为奴!即刻开炮!”
炮兵们在各自长官的指令下,开始有条不紊的操作起来。把称量好的火药倒在药匙里,放进炮膛,在炮眼放入引线,然后用跑杵把火药捣实,之后把炮弹放进去。
“点火!”长官一声令下,炮手用火绳将引线点燃。
引线呲呲的快速燃烧着,周围的炮兵们都敏捷的向后跑去。要是大炮在发射的时候翻滚起来,几千斤的重量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所以他们跑的格外快。
“轰”的一声巨响,一股白烟从炮口带着火光飞溅出来。炮弹向六百步之外的炮台飞去,“咚”的一声砸在中间的墙壁上,砖石飞溅,里面的黄土从缺口处倾泻下来,炮台的墙壁上留下一个四尺方圆的大坑。
炮长和士兵们回来,用浸了水的刷杆清洗炮膛,水蒸气嘶嘶的冒了出来。他们清洗完炮膛之后就开始重新瞄准,把炮尾的砖块换了一块儿,让炮口稍微抬高一点儿,而后就是等待。他们的火炮不能快速发射,一刻钟只能发射两次,让炮膛能够完全冷却下来。
不过他们是三门火炮一个目标,完全不用担心火力不足的问题。在第一门火炮射击之后不久,第二门火炮就开始了射击。这次炮弹直接打在了炮台的垛口,飞溅的砖石将藏在炮棚下面的明军士兵打伤了好几个,炮棚下面一阵惨叫和哀嚎。
“好啊!”
“再来一炮!”
“轰塌炮台!”
……
在大炮前一百多步列阵的清军步卒们热烈的欢呼着。要是炮兵能把炮台轰塌了,他过去割首级就是了,这才是轻松的作战呢。
虽然清兵们大声的欢呼,但都是站在原地,没有乱了阵型。长期的渔猎生活,服从和协作的精神已经渗透到他们的血液。而其中的降人就更不敢乱动了,正宗的旗人还有可能免死,可是他们绝对是没有活路,所以即便是欢呼雀跃,也不敢失去他们各自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