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7章 新犁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ep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扶苏叫人蒸了米糕割了肉,分送到各家各户,算是给底下的人一份迟来的年礼。
第二日,扶苏院门口便摆着各种东西,有晒干的草药、菌菇、菜干,有小缸的泡菜、酱菜,有水里捉的鱼虾,还有剥下的兽皮。
甚至还有几只被绑着腿的鸟儿。
也不知它们是提前飞回来的还是去年忘了飞走,反正倒霉被逮了,这会儿被人送到了扶苏手上。
这都是庄里庄外的人家送过来的。
对扶苏这个年纪不大、待人和气、出手还很大方的大公子,大家虽还是十分尊敬,心里却渐渐多了几分亲近,扶苏命人给他们送了东西,他们自都把家里拿得出手的都悄悄送了过来。
蒙毅早早起来,便看到扶苏立在院门前发愣。
他顺着扶苏的目光看去,也瞧见了门口堆着的一堆堆东西。
蒙毅命人出来把它们收拾好。
扶苏已回过神来,转头朝蒙毅一笑,领着蒙毅去看他发现的地方。
两人一路上遇到不少人,大多欢欢喜喜地迎上前和扶苏打招呼。
听说他们想要在云阳县建个学宫,都有些好奇:“学宫是什么?读书的地方吗?”
“对,读书的地方。”扶苏道,“学宫建成了,会请许多饱学之士来讲学,也会请人给孩子们开蒙。小孩子六七岁的时候就可以识字断文,再长大些,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天赋和需要选择自己往后想学的东西。只需三五年,我们县里的孩子就把字认全,掌握一些基本的算术。”
蒙毅在旁听着扶苏耐心地给人解释,心里也因为扶苏的话起了不小的涟漪。
以前只有贵族能够识字断文,学问垄断在士大夫以上的阶级手里,底下的人从来不会去肖想读书这件事,在他们看来,能识得几个常用字、学会算几个数,已经是顶有学问的人了。
到后来周王朝分崩离析,各地涌现不少“家学”,不少寒门子弟也对读书有了念想。
只是想归想,现实却绝不允许人人都跑去读书,比如你一个种田的,跑去学别人读诗书算什么事?
人人都想着读书出人头地,谁去种地,谁去打仗,谁去干那些苦活儿?
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农户的孩子学种田,铁匠的孩子学打铁,士大夫的孩子学诗书。
大秦倒是有些不一样,大秦自商鞅变法以来都奉行军功封爵之制,不管出身如何,只要能拿到军功,就有土地、有爵位,能够从平民晋身为贵族。
而贵族后代如果不思进取、不自立自强,也无法继承父辈的爵位。
正因为大秦以军功封爵,大秦才人人皆勇士、举国皆精锐,在疆场上无往不利,横扫各国!
相比对军功的重视,大秦对读书人的培养可谓少之又少,朝中许多文臣都来自东方诸国。
这些人虽然因为想得到重用而来到大秦,心底或多或少却都有些瞧不起大秦的“没文化”,甚至还有别国奸细趁虚而入想要左右朝廷决定、削弱大秦国力。
大王不是不知道这一点,只是如今天下未定,战乱频起,还是憋足劲一口气打下去最重要。
至于将来如何治理好天下一统以后的大秦,谁都还没开始想。
蒙毅静立在一旁,看着扶苏犹带稚气的小脸。
等上前说话的村民欢天喜地地离开了,蒙毅才对扶苏说道:“公子,你是想让全县的孩子都来读书?”
扶苏道:“可以的话,自然最好。倘若一年有一百个人来,不出三五年,县里就有一百个能识字算数的人。只要入了门,总有人愿意往深里扎根,”他仰头与蒙毅对视,目光澄明而坚定,“根扎得越深,风雨越难摧折。大秦总要有自己的根,不是吗?”
蒙毅闻言一震。
是啊,大秦总要有自己的根。
蒙毅的决心也变得坚定起来:“公子说得对。”
两个人走走停停,很快便到了扶苏所说的“老子讲经处”,蒙毅命人走到半人高的“讲经台”上试了试,发现果真如扶苏所说的那样声音传得又远又清晰,不必高声说话就可以让底下的人听得清清楚楚。
蒙毅在周围走了一圈,又和扶苏商量了一番,在心里大致架构出了学宫的模样。
外面免不了会有风雨,房舍还是要建起来的,这个讲经台则是在有德高望重、学识广博的人过来讲学用时。
既然要面向全县招收学生,那讲学的地方应该要大、要宽敞明亮,还要有夫子们住的地方、学生们住的地方,这样算下来花销不小。
学宫想长长久久地办下来,建几间房舍倒是小事,如何支撑它运转下去才是难题。
扶苏道:“这周围还有一些荒地,我准备开垦出来当做学田,学田的收成可以用来供给学生在学宫里的吃用。若是他们学得好了,可能还可以往家里拿粮食。”
蒙毅觉得扶苏的想法有些不靠谱,劝说道:“既是荒地,收成必然不会好,我看还是向大王讨些良田吧。”
扶苏含笑说:“先看看再说。”
蒙毅点点头。
两人回田庄后,发现姚县令又来了,脸上依然带着殷勤的笑。
扶苏对这位很会来事的姚县令并不反感,与他寒暄了一番,才晓得姚县令是来问扶苏有没有兴趣参去看县里的正月大课。
过几天会对县里的耕牛进行一次大比,主要是看看牛有没有负伤,再量一量牛的腰围,看看是胖了还是瘦了。
要知道耕牛是重要的农用资源,县里的耕牛全都是在编的,每头都被清清楚楚记录在案,还会记录好谁在负责喂、谁在使用它,私自宰杀或者弄丢耕牛都是大罪。
正因为耕牛十分重要,所以每个季度都会对耕牛进行比对,评选出最好的和最差的。最好的,喂养人和使用人都可以得到奖赏;最差的,喂养人和使用人都将受到惩罚。
县里有专人负责主持耕牛大比。
扶苏对此挺感兴趣,点头笑道:“劳烦姚县令亲自跑一趟了,我会去看的。”眼看快到饭点,扶苏自然留姚县令在别庄用膳,与他提起隶书的事,让他让县里的人分批过来学。
姚县令一听这事已经在嬴政面前过了明路,顿时感觉自己也很可能在嬴政面前露脸,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在被扶苏差遣,吃过饭后欢欢喜喜地走了。
蒙毅不大喜欢姚县令这种爱钻营爱拍马屁的人,不过见姚县令对扶苏没什么坏心,也就没多说什么,径自去准备营建学宫事宜。
学宫还没建好,扶苏叫人收拾出别庄的空屋子,请程邈委屈一些暂且在这地方开课。
程邈既然决定跟着扶苏干,自然不会觉得委屈。
转眼到了正月大课的日子,扶苏乘着马车到县郊。
县里的耕牛已经被集中在一起,看起来全都精神奕奕。估计要不是冬天水太冷,负责喂养它们的人一准会先给它们洗个澡再牵过来!
扶苏抱着手炉好奇地看向一排排精神抖擞的耕牛。
大秦的封地一直在贫瘠的西北部,血脉里就擅长驯养牲畜。据说秦人的先祖就是因为养马养得好,才被封到秦这个地方来。
扶苏也是在进入师门后,才知道自己竟还有这方面的天赋。
也因此,他到每个小世界历练时总会格外关注普通人是如何驯养动物、让动物为自己所用的,如今回到大秦来他虽无法再修行,历练时见识过的一切倒是大有用处。
比如这会儿县里的耕种好手正在表演犁地。
在姚县令指定的田地上,两头耕牛在前面哼哧哼哧地拉着笨重的木犁,那位耕种好手则在后面推进木犁、把控方向。
虽然牛和人都已经把这事做得很熟练,全程不见丝毫停滞,但是不可否认地,在这个耕牛本就稀缺的时代,这种名为“耦耕”的耕作方式显得有点笨了。
扶苏稍稍走近一些,观察着犁地用的木犁,农具一直在发展和进化,目前来说,这个木犁已经能给人减轻不小的负担。
扶苏在心里回忆着自己见过的那些农具,很快找到把它变得更灵便、更省力的改造方案。
他到底没亲自耕作过,即便能做出来还是需要擅长耕种的人来使用一下。
很快地,那耕种好手把一块地犁完了,可谓是又快又好。
扶苏命人去把对方请了过来。
这人叫张曲,家离别庄挺近,便道:“过几天你得空了来我别庄一趟,我有件事想请你帮个忙。”
张曲早就知道扶苏了,知晓他待底下的人很好,请人做事也会给很公道的工钱,当即憨憨地道:“只要公子有需要,小人天天都有空!”
扶苏莞尔:“那你三日后过来。”
张曲点头。
扶苏接着看耕牛大比。
接下来一头头耕牛被人丈量着腰围,瞧着都很温顺,扶苏能看出有些耕牛是临时被喂得牛肚滚圆的。
他也没说什么,仍是饶有兴味地看众人忙碌。
到结果出来了,他才乘车回了别庄,叫怀德去寻个木匠过来。
趁着木匠没来,扶苏进屋坐下,摊在一张裁好的白绢在上面描画起来。
他把新犁的样式完全勾勒出来时,木匠也随着怀德过来了。
扶苏命人请木匠到堂屋候着,自己带着新犁样式随后便到。
因为新犁做法不难,只是某些部件需要稍微琢磨一下,木匠看完后表示自己可以做出来,但看不明白该怎么用。
扶苏道:“不要紧,你做出来就好。”
木匠领命而去。
木匠走后没多久,朱小六跑来求见。
扶苏仍坐在原位,招招手叫朱小六坐下说话,奇道:“怎么了?”
“公子,周围几个村子的人听说您要垦荒地建学宫,都自己带着家伙过来帮忙。”朱小六绘声绘色地说道,“蒙先生一开始都吓了一跳,还以为是要来打群架的,没想到他们除草的除草,翻地的翻地,不用我们开口,他们自己就干了起来,还说不要钱,就想快些把学宫建起来他们孩子能来读书!”
扶苏微微一顿,对朱小六说:“我去看看。”
扶苏再次走到学宫的选址处,只见男人们一点都不怕冷,纷纷挥着锄头和镰刀在那忙得热火朝天。
正巧到了吃饭的点,一群妇女打扮的女子提着竹箪穿过不远处的竹林来送饭,其中几个男人才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吃饭或吃饼。
看到扶苏来了,有人还壮着胆子问:“公子,您要吃吗?”
扶苏笑着说道:“吃过了。”
有些没见过扶苏的人见扶苏果然如传说中好脾气,心里仅有的那一点畏惧便没了,七嘴八舌地问扶苏以后他们孩子是不是真能来读书、束会不会非常多。
如果他们努力努力能负担得起的话,他们都是想把孩子送过来的,毕竟哪怕去军中打仗,识字和不识字也是不同的。
他们大多都去打过仗,对此感触很深,所以格外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比自己有出息。
扶苏一一答了,才去与蒙毅说话。
第二日,来干活的男人们家的婆娘便被请来帮忙做饭,她们每天能拿到很不错的工钱,男人们也能第一时间吃上热腾腾的饭食。
到第三天一大早,天才蒙蒙亮,别庄前就来了两个人,一个是扶苏前些天见过的木匠,一个是和扶苏约定好三天后过来的耕种好手张曲。
扶苏醒得早,听怀德说木匠和张曲都过来了,便径直去迎他们入庄。
年后天气仍然没暖和起来,还不是春耕时节,张曲说天天有空绝对不是假的,连庄子上的人基本也都是懒洋洋窝在家里躲冬。
扶苏亲自看了看木匠做出来的新犁,感觉瞧上去和他看过的没多大差别,显然是木匠这几天连夜照着图样赶制出来的。
扶苏很满意,叫人来把耕牛牵来,找块天气让张曲下田试试看。
都说术业有专攻,这话果然不错,张曲对着新犁捉摸了一会,等把犁套到牛身上后他心中就震惊不已,感觉这种新犁会改变他们往后的耕种方式!
张曲更加用心,和耕牛稍微熟悉了一下,便驱使着耕牛往前犁地。
真正上手之后,张曲就感受到了新犁的好处:这新犁不仅省力,还把地翻得更深!
而且它前头有个可以转动的犁盘,转向十分方便,再也不必在转弯时来回折腾半天了!
张曲把一片地犁完,黝黑的面庞涨得通红,激动地拴好耕牛跑回来对扶苏道:“公子,这新犁哪里能买,小人也想买一把!”
扶苏叫人蒸了米糕割了肉,分送到各家各户,算是给底下的人一份迟来的年礼。
第二日,扶苏院门口便摆着各种东西,有晒干的草药、菌菇、菜干,有小缸的泡菜、酱菜,有水里捉的鱼虾,还有剥下的兽皮。
甚至还有几只被绑着腿的鸟儿。
也不知它们是提前飞回来的还是去年忘了飞走,反正倒霉被逮了,这会儿被人送到了扶苏手上。
这都是庄里庄外的人家送过来的。
对扶苏这个年纪不大、待人和气、出手还很大方的大公子,大家虽还是十分尊敬,心里却渐渐多了几分亲近,扶苏命人给他们送了东西,他们自都把家里拿得出手的都悄悄送了过来。
蒙毅早早起来,便看到扶苏立在院门前发愣。
他顺着扶苏的目光看去,也瞧见了门口堆着的一堆堆东西。
蒙毅命人出来把它们收拾好。
扶苏已回过神来,转头朝蒙毅一笑,领着蒙毅去看他发现的地方。
两人一路上遇到不少人,大多欢欢喜喜地迎上前和扶苏打招呼。
听说他们想要在云阳县建个学宫,都有些好奇:“学宫是什么?读书的地方吗?”
“对,读书的地方。”扶苏道,“学宫建成了,会请许多饱学之士来讲学,也会请人给孩子们开蒙。小孩子六七岁的时候就可以识字断文,再长大些,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天赋和需要选择自己往后想学的东西。只需三五年,我们县里的孩子就把字认全,掌握一些基本的算术。”
蒙毅在旁听着扶苏耐心地给人解释,心里也因为扶苏的话起了不小的涟漪。
以前只有贵族能够识字断文,学问垄断在士大夫以上的阶级手里,底下的人从来不会去肖想读书这件事,在他们看来,能识得几个常用字、学会算几个数,已经是顶有学问的人了。
到后来周王朝分崩离析,各地涌现不少“家学”,不少寒门子弟也对读书有了念想。
只是想归想,现实却绝不允许人人都跑去读书,比如你一个种田的,跑去学别人读诗书算什么事?
人人都想着读书出人头地,谁去种地,谁去打仗,谁去干那些苦活儿?
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农户的孩子学种田,铁匠的孩子学打铁,士大夫的孩子学诗书。
大秦倒是有些不一样,大秦自商鞅变法以来都奉行军功封爵之制,不管出身如何,只要能拿到军功,就有土地、有爵位,能够从平民晋身为贵族。
而贵族后代如果不思进取、不自立自强,也无法继承父辈的爵位。
正因为大秦以军功封爵,大秦才人人皆勇士、举国皆精锐,在疆场上无往不利,横扫各国!
相比对军功的重视,大秦对读书人的培养可谓少之又少,朝中许多文臣都来自东方诸国。
这些人虽然因为想得到重用而来到大秦,心底或多或少却都有些瞧不起大秦的“没文化”,甚至还有别国奸细趁虚而入想要左右朝廷决定、削弱大秦国力。
大王不是不知道这一点,只是如今天下未定,战乱频起,还是憋足劲一口气打下去最重要。
至于将来如何治理好天下一统以后的大秦,谁都还没开始想。
蒙毅静立在一旁,看着扶苏犹带稚气的小脸。
等上前说话的村民欢天喜地地离开了,蒙毅才对扶苏说道:“公子,你是想让全县的孩子都来读书?”
扶苏道:“可以的话,自然最好。倘若一年有一百个人来,不出三五年,县里就有一百个能识字算数的人。只要入了门,总有人愿意往深里扎根,”他仰头与蒙毅对视,目光澄明而坚定,“根扎得越深,风雨越难摧折。大秦总要有自己的根,不是吗?”
蒙毅闻言一震。
是啊,大秦总要有自己的根。
蒙毅的决心也变得坚定起来:“公子说得对。”
两个人走走停停,很快便到了扶苏所说的“老子讲经处”,蒙毅命人走到半人高的“讲经台”上试了试,发现果真如扶苏所说的那样声音传得又远又清晰,不必高声说话就可以让底下的人听得清清楚楚。
蒙毅在周围走了一圈,又和扶苏商量了一番,在心里大致架构出了学宫的模样。
外面免不了会有风雨,房舍还是要建起来的,这个讲经台则是在有德高望重、学识广博的人过来讲学用时。
既然要面向全县招收学生,那讲学的地方应该要大、要宽敞明亮,还要有夫子们住的地方、学生们住的地方,这样算下来花销不小。
学宫想长长久久地办下来,建几间房舍倒是小事,如何支撑它运转下去才是难题。
扶苏道:“这周围还有一些荒地,我准备开垦出来当做学田,学田的收成可以用来供给学生在学宫里的吃用。若是他们学得好了,可能还可以往家里拿粮食。”
蒙毅觉得扶苏的想法有些不靠谱,劝说道:“既是荒地,收成必然不会好,我看还是向大王讨些良田吧。”
扶苏含笑说:“先看看再说。”
蒙毅点点头。
两人回田庄后,发现姚县令又来了,脸上依然带着殷勤的笑。
扶苏对这位很会来事的姚县令并不反感,与他寒暄了一番,才晓得姚县令是来问扶苏有没有兴趣参去看县里的正月大课。
过几天会对县里的耕牛进行一次大比,主要是看看牛有没有负伤,再量一量牛的腰围,看看是胖了还是瘦了。
要知道耕牛是重要的农用资源,县里的耕牛全都是在编的,每头都被清清楚楚记录在案,还会记录好谁在负责喂、谁在使用它,私自宰杀或者弄丢耕牛都是大罪。
正因为耕牛十分重要,所以每个季度都会对耕牛进行比对,评选出最好的和最差的。最好的,喂养人和使用人都可以得到奖赏;最差的,喂养人和使用人都将受到惩罚。
县里有专人负责主持耕牛大比。
扶苏对此挺感兴趣,点头笑道:“劳烦姚县令亲自跑一趟了,我会去看的。”眼看快到饭点,扶苏自然留姚县令在别庄用膳,与他提起隶书的事,让他让县里的人分批过来学。
姚县令一听这事已经在嬴政面前过了明路,顿时感觉自己也很可能在嬴政面前露脸,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在被扶苏差遣,吃过饭后欢欢喜喜地走了。
蒙毅不大喜欢姚县令这种爱钻营爱拍马屁的人,不过见姚县令对扶苏没什么坏心,也就没多说什么,径自去准备营建学宫事宜。
学宫还没建好,扶苏叫人收拾出别庄的空屋子,请程邈委屈一些暂且在这地方开课。
程邈既然决定跟着扶苏干,自然不会觉得委屈。
转眼到了正月大课的日子,扶苏乘着马车到县郊。
县里的耕牛已经被集中在一起,看起来全都精神奕奕。估计要不是冬天水太冷,负责喂养它们的人一准会先给它们洗个澡再牵过来!
扶苏抱着手炉好奇地看向一排排精神抖擞的耕牛。
大秦的封地一直在贫瘠的西北部,血脉里就擅长驯养牲畜。据说秦人的先祖就是因为养马养得好,才被封到秦这个地方来。
扶苏也是在进入师门后,才知道自己竟还有这方面的天赋。
也因此,他到每个小世界历练时总会格外关注普通人是如何驯养动物、让动物为自己所用的,如今回到大秦来他虽无法再修行,历练时见识过的一切倒是大有用处。
比如这会儿县里的耕种好手正在表演犁地。
在姚县令指定的田地上,两头耕牛在前面哼哧哼哧地拉着笨重的木犁,那位耕种好手则在后面推进木犁、把控方向。
虽然牛和人都已经把这事做得很熟练,全程不见丝毫停滞,但是不可否认地,在这个耕牛本就稀缺的时代,这种名为“耦耕”的耕作方式显得有点笨了。
扶苏稍稍走近一些,观察着犁地用的木犁,农具一直在发展和进化,目前来说,这个木犁已经能给人减轻不小的负担。
扶苏在心里回忆着自己见过的那些农具,很快找到把它变得更灵便、更省力的改造方案。
他到底没亲自耕作过,即便能做出来还是需要擅长耕种的人来使用一下。
很快地,那耕种好手把一块地犁完了,可谓是又快又好。
扶苏命人去把对方请了过来。
这人叫张曲,家离别庄挺近,便道:“过几天你得空了来我别庄一趟,我有件事想请你帮个忙。”
张曲早就知道扶苏了,知晓他待底下的人很好,请人做事也会给很公道的工钱,当即憨憨地道:“只要公子有需要,小人天天都有空!”
扶苏莞尔:“那你三日后过来。”
张曲点头。
扶苏接着看耕牛大比。
接下来一头头耕牛被人丈量着腰围,瞧着都很温顺,扶苏能看出有些耕牛是临时被喂得牛肚滚圆的。
他也没说什么,仍是饶有兴味地看众人忙碌。
到结果出来了,他才乘车回了别庄,叫怀德去寻个木匠过来。
趁着木匠没来,扶苏进屋坐下,摊在一张裁好的白绢在上面描画起来。
他把新犁的样式完全勾勒出来时,木匠也随着怀德过来了。
扶苏命人请木匠到堂屋候着,自己带着新犁样式随后便到。
因为新犁做法不难,只是某些部件需要稍微琢磨一下,木匠看完后表示自己可以做出来,但看不明白该怎么用。
扶苏道:“不要紧,你做出来就好。”
木匠领命而去。
木匠走后没多久,朱小六跑来求见。
扶苏仍坐在原位,招招手叫朱小六坐下说话,奇道:“怎么了?”
“公子,周围几个村子的人听说您要垦荒地建学宫,都自己带着家伙过来帮忙。”朱小六绘声绘色地说道,“蒙先生一开始都吓了一跳,还以为是要来打群架的,没想到他们除草的除草,翻地的翻地,不用我们开口,他们自己就干了起来,还说不要钱,就想快些把学宫建起来他们孩子能来读书!”
扶苏微微一顿,对朱小六说:“我去看看。”
扶苏再次走到学宫的选址处,只见男人们一点都不怕冷,纷纷挥着锄头和镰刀在那忙得热火朝天。
正巧到了吃饭的点,一群妇女打扮的女子提着竹箪穿过不远处的竹林来送饭,其中几个男人才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吃饭或吃饼。
看到扶苏来了,有人还壮着胆子问:“公子,您要吃吗?”
扶苏笑着说道:“吃过了。”
有些没见过扶苏的人见扶苏果然如传说中好脾气,心里仅有的那一点畏惧便没了,七嘴八舌地问扶苏以后他们孩子是不是真能来读书、束会不会非常多。
如果他们努力努力能负担得起的话,他们都是想把孩子送过来的,毕竟哪怕去军中打仗,识字和不识字也是不同的。
他们大多都去打过仗,对此感触很深,所以格外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比自己有出息。
扶苏一一答了,才去与蒙毅说话。
第二日,来干活的男人们家的婆娘便被请来帮忙做饭,她们每天能拿到很不错的工钱,男人们也能第一时间吃上热腾腾的饭食。
到第三天一大早,天才蒙蒙亮,别庄前就来了两个人,一个是扶苏前些天见过的木匠,一个是和扶苏约定好三天后过来的耕种好手张曲。
扶苏醒得早,听怀德说木匠和张曲都过来了,便径直去迎他们入庄。
年后天气仍然没暖和起来,还不是春耕时节,张曲说天天有空绝对不是假的,连庄子上的人基本也都是懒洋洋窝在家里躲冬。
扶苏亲自看了看木匠做出来的新犁,感觉瞧上去和他看过的没多大差别,显然是木匠这几天连夜照着图样赶制出来的。
扶苏很满意,叫人来把耕牛牵来,找块天气让张曲下田试试看。
都说术业有专攻,这话果然不错,张曲对着新犁捉摸了一会,等把犁套到牛身上后他心中就震惊不已,感觉这种新犁会改变他们往后的耕种方式!
张曲更加用心,和耕牛稍微熟悉了一下,便驱使着耕牛往前犁地。
真正上手之后,张曲就感受到了新犁的好处:这新犁不仅省力,还把地翻得更深!
而且它前头有个可以转动的犁盘,转向十分方便,再也不必在转弯时来回折腾半天了!
张曲把一片地犁完,黝黑的面庞涨得通红,激动地拴好耕牛跑回来对扶苏道:“公子,这新犁哪里能买,小人也想买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