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教符录派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ep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中国道教自宋元以来分金丹派和符录派两大门庭,符录派分天师道、上清派和灵宝派等,着重于法印符咒的功用,沉迷于降魔除妖的实战。符箓派是以敬天祀神,修斋建醮,表达悃诚,藉符箓以感通神天,验诸事物,而为天人感应,神人互通之学。简言之,符箓派是炼天人相通.
符录派是南方道教的主流派,它继承了道教创始人张陵传道的精髓。 符录包括符录和斋醮二部分;符录就是用符文咒水给人治病;斋醮就是设置道场,请下仙界的神灵为人消灾赐福。斋醮是道教的祭祷仪式,有些场面非常宏大,展演出道教的音乐、舞蹈和文学内容。
符录派奉持下列七大教义
一、敬天:物本乎天,道教自黄帝以来,即以敬天垂范,一般道观及教士在祈祷和供奉时,都以三清代表天,所谓三清,就是玉清、上清、太清。
二、祀祖:人本乎祖,所以道教主张祀祖,要超度祖先,祖先如能修持得道,能做到圣人,做到真人,做到仙人,就能以三清为归宿,所谓「圣登玉清,真登上清,仙登太清。」如不经过修持,亦可用超度的仪式,使祖先得到精神的归宿,这亦是教人要崇功报德,不忘根本。
三、修道:修道可分内功与外功两途:内功是指修养心性,培育品德而言,同时又指守生养气,炼丹服食,这是以精神修养及体内潜能发挥为主。外行是指积极行善,实践伦理道德为主。内功圆满,可以修合天人,返璞归真,成圣、成真、成仙,外行圆满,亦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四、行教:凡是在敬天祀神超度祖先时,用一定的科仪,修斋建醮:上通神明,可以使祖先上登三清之门,在所祈福禳灾时,诵经拜忏,悔悟罪咎,亦可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五、救人:如吾祖张道陵天师和历代天师以及道教有道之士,用符箓神水治疗疾病,解除痛苦,其功效出神入化,可以制服妖魔,可以扶持正气,使人精神振作,起死回生,这就足救人。
六、利物:「道德经」有云:「生之畜之,生而不持,为而不有。」又云:「任万物之性,因万物之性而长养。」这就是天道,要本天地好生之德,爱护动物,培植生物,戒杀放生,这就是利物。
七、济世:主张以道立国,以教化民,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之旨,做到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就是济世。
符箓派道教长于斋醮法事,唐时为最盛。主要的符箓教派有上清、灵宝、正一、神霄、清微等。
灵宝派约形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以专门传播《灵宝经》而得名。灵宝派注重祈祷请神、礼拜斋醮等法事进行"教化劝善"。据陶弘景《真诰》记载,灵宝派据茅山举行送竟、斋戒等法事活动,每年"三月十八日,公私云集,车有数百乘,人将四五千,道俗男女,状如都市之众。看人惟共登山作《灵宝》唱赞,事迄便散"。元帝曾封阁皂山万寿崇真宫第46代宗师杨伯为"太玄崇德翊教真人"。灵宝派的分支"东华派"创立于两宋之际,创始人为道士宁全真讲究斋醮和内丹相结合。
神霄派创始人为北宋末江西南丰道士王文卿。徽宗时,林灵素借助皇帝的力量推广"神霄雷法",使它风行一时。此后它传承不绝,支派繁生。神霄雷法是一种据说能够召雷唤雨的符箓法术。该派认为道士作法必须以内丹修炼作为根基,"内炼成丹,外用成法",主张融合内丹与符箓。
清微派的创始人是唐末广西零陵人祖舒。经五代北宋,至南宋晚期,其影响渐大。南宋理宗时,第10代宗师黄舜申以擅长清微雷法闻名京城,皇兄赵孟端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清微雷法。
南宋初,道士周真公,称许逊等六位真仙降临,传净明灵宝秘法,创立净明道。该派传行 "净明法"的新符箓。净明道也重视内丹修炼,强调符箓与内丹的结合。它十分重视忠孝伦理,形成该派特色。
元初,江西隐士刘玉以南昌为活动中心,再开净明道宗。新净明道自称"净明忠孝道",宣扬三教归一的宗教学说。
这些较大的符箓派系以外,宋元时期还有不少符箓小派。各派之间相互融合吸收,区别越来越小,到后来终于全部汇入正一道。
道教符录派茅山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二千多年前西汉时期号称天下七十二福地的第一福地江苏茅山,由被道家尊称为“茅山真君”的茅盈、茅固和茅衷三兄弟所创,他们是道教符录派茅山法的开山鼻祖。随着时光流逝,道教符录派茅山法传入很多名山道观之中,后辗转流入到古老的八桂大地,从此深深扎根在广西民间中,如今在广西民间中仍隐居有不少茅山法的高功大师。
道教符录派茅山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合了道、佛、儒、医、武多家功法之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修练体系。茅山道法可归纳为三大法门,即气法门、符法门、药法门。三大法门又各有一整套修炼程序和使用方法,把三大法门配合使用,相辅相成,作用和效果十分神奇。
道教符录派茅山道法属于传统功法,它的宗旨是:炼功修德,性命双修,救死扶伤,造福人类。它特别强调以德为本,重德、积德、养德。功德互补,功随德长、德高功高。
令附录李永球先生所撰写的一文《关于我国道教最大的宗派-南传符箓派》
道教的宗派分为符箓、丹鼎大系统。符箓一系主要源於古代巫术,以传行符箓科仪为主,斋醮祈禳为事,兼言练养成仙。後汉末,符箓一系先建立其教团,先後有张陵开创之五斗米道与张角之太平道。太平道因发动黄巾起义失败而绝嗣,五斗米道一支传衍至今,为符箓一系之主流。至魏晋,灵宝、上清等派先後出现,《三皇》、《上清》、《灵宝》等经亦各嗣传於一时。南北朝时,寇谦之、陆修静各於南北改革道教,陆修静尤总括诸派经箓科仪於一,诸派之学於是混融,教制为之一变,而嗣传仍各有所主。至唐宋,五斗米道流衍为龙虎山正一道,净明、清微、神霄等新符箓道派相继诞生,互相交参。自南宋末起,符箓诸派一统於正一天师,汇归而为正一派,其下分支以数十计。(注1)
传入我国的道教符箓派绝大多数名不见经传。它们源自中国南方,以符箓为主要修练方术,乃从传统符箓派衍化出来,不过却大大不同。它们盛行於我国、新加坡、泰国、印尼等地华人民间,乃我国道教的主流、最大的道派。目前,尚未见学术界对其作研究。研究我国道教史倘若忽略了它,就是残缺不全。由於它们深入民间底层,鲜少公开,且文献资料严重欠缺,欲对其作进一步的探讨,就十分艰难了。
198年,我开始涉足南传符箓派。多年来,陆陆续续收集了点滴资料。很遗憾的,还是欠缺我国各地的全面资料。限於水平不高,本文舛误和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一)南传符箓派的传人
(1)何谓南传符箓派
在我国,符箓派可归类为传统的正一道与南传的符箓派。前者即常见的正一火居道士,他们擅於斋醮法事,共分福建(闽南)、客家、广府(广肇)等方言帮,各帮中又分化出许多不同的派别。他们家族代代相传,鲜少外传;後者为纯符箓派,纯粹以符箓行事,不进行斋醮法事。
南传符箓派的历史并不久远。大约明末清初开始出现於中国南方闽粤客家人聚集之处。传习者多作火居道士的装束,头盘发髻,多有妻室。19世纪中叶至0世纪中叶期间,这些客家道士云游东南亚时,向华人民间传教,且是无私的传授予各籍贯华人。与上述家族相传的正一道士比较,则显得致力於道教的弘扬。
将南传符箓派传至本邦的,以广东客家帮道士为主,少数为北方道士,且教派繁多,诸如流民教、昆仑教、六壬教、金英教、茅山教、三清教、白莲教、西天茅山教、河天道德教等。民间对其通称为“茅山”,对於学习符箓派通称为“学茅山”,符箓师父亦被称为“茅山师父”。其实,那是出于於人们的不了解,而且是错的,因为符箓派并非单单茅山一教而已。上述的符箓教派可归类为“民间道教”。这里,为了突出其独有的南方符箓色彩,姑且称为“南传符箓派”。
()南传符箓派的特色
与道教其他宗派一样,南传符箓派的目的为成仙得道,以符箓为主要修练方术。符箓也是道士用来召神劾鬼、驱邪镇魔的一种方术。
南传符箓派的特色乃其符箓不同於北传正一道、全真道之符箓。(注)其符箓的文字浅白易懂,最关键的是符的下端有个“符胆”,那是许多文字重叠写於“符架”上,形成一团墨或朱砂。(注)而且,要成为一位入教弟子,须经过一套特殊的“过教”仪式。然後经常要练习画符吞服,增强法力。此外,亦习诵念经咒、静坐等方术。
通常学习符箓者,必须为教门弟子,在十分清醒的状况下书画符箓。至於乩童(跳神)、神打、扶乩、神功手所画的符箓,(注4)绝非符箓派的符箓,那是在神明附身(或附在手上),或神志不清,或清醒的状况下画出字迹潦草难懂的符箓,至多可称为“神符”。
画符的步骤是:焚香请神、念敕水咒、念敕纸咒、念敕墨咒、念敕笔咒,然後持笔书符,一边持咒,後下符胆,书毕,念敕印咒,盖下符印,再催念敕符咒,最後掷“筮”求准,若准(圣筮)则此符有灵可使用。在整套修练的过程中,除了画符、念咒,还得存思(观想)、打手诀(手印)、顿脚(於念咒毕都得顿脚,左右脚各有分别)、敕法水、焚化符箓或整张吞服,显出其不同的色彩。
()传入本邦
要调查南传符箓派诸教派传入本邦的历史,乃十分艰巨之事。许多默默无闻的游方道士,在各地收了一些弟子为徒,又再云游游四海而去,未留下片纸只苹字记载。
将它传播本邦的乃源自广东的客家帮道士,他们为火居道士,少数不婚娶。约在19世纪中叶,客家道士开始南来弘道。有史可考的早期道观,最早的有芙蓉的天师宫,它由锺善坤道长创建於1864年,现任的第六代住持为张法景道长。怡保的南天洞,乃龚承德道长创办於1868年左右,後传与儿子龚声扬道长,第三代主持是扬至汉道长,第四代是郑理吉道长,皆已羽化,自80年代开始,归南天洞保管委员会管理。怡保龙头岩,属东华山派,锺善坤道长开创於1894年。自80年代末住持李真祥道长羽化後,即无盘髻道士主持。怡保东华洞,百馀年前由丘伦初道长开创,传了8位道长,当最後一位道长羽化後,一群善信於198年成立“东华洞佛寺打坐中心”委员会,东华洞逐渐佛化。芙蓉天公五老观,为邓德华道长创於197年。太平新路口的中华佛宫,建立於本世纪初叶,主祀太上老君、副祀真君大帝与齐天大圣。霹雳曼绒县的清心寺,由客家人(相信为符箓师)建庙於本世纪中叶,主祀太上老君。太平的仙师王爷庙,罗云亮道长成立於本世纪初叶,第二代住持为其子罗水容,现为其孙罗平顺掌庙,改庙名曰“太上老君庙”。槟城朝元洞清观寺属天衡山脉,1881年由一班客家道士所创建,供奉三教圣人等仙佛。槟城莲花观太上老君、山主饶喜娘等人创於1900年。槟城亚依淡太上庙,客家道士陈某等创建於1901年。槟城亚依淡天有宫自在观,190年客家道士卢善福等创建等。这些道教庙宇与南传符箓派关系密切。
自19世纪中叶开始南传本邦後,慢慢遍布我国各地,尤其客家人聚集或曾经活跃之处,如怡保、芙蓉、吉隆坡、槟城、太平、关丹、沙巴、砂劳越、柔佛等地。
盛行於北马的昆仑教、六壬教与茅山教,即由位客家道长──曾必齐(增城客家人)、张彪士(广东客家人)与马英(鹤山客家人)弘扬而兴盛起来。他们於19世纪末期从中国南来抵吉隆坡,与一班10馀名的符箓派道士,秘密进行反英政府活动。他们善使符咒,声称“拥有刀枪不入的法力”。不过,举事不幸失败,结果他们人一齐逃奔至太平。曾必齐在太平与怡保收了多名徒弟,60年代羽化於怡保龙头岩;马英定居太平,收的徒弟不多;张彪士往北马、槟城传教,徒弟颇多。(注5)目前北马上述个教门的弟子,并非全部源自他们门下,显然除了他们,尚有多名符箓师活跃於当地。
另一位著名的符箓大师陈飞龙则致力於弘扬金英教。他原居广东博罗县罗浮山百鹤洞,本世纪0年代末期南来弘教,从香港到泰国,进入吉打、霹雳、吉隆坡,後回罗浮山修练。他在泰国、吉打、霹雳与吉隆坡收下多名徒弟。其中一位高足吴金洪,是太平与霹雳著名的符箓师,收有百馀徒弟,包括前金宝国会议员杜添福律师、前劳工局局长陈德平、怡保医院书记长陈永富、多位军方与警方高级人员、商人、知识份子及锡克、印度友族同胞,且多为英文教育者。(注6)
战後,一些法坛酝酿成立新组织,申请注册成为合法团体。比如太平的金英祖师庙,即由罗水松成立於1957年,1966年注册获准。太平的昆仑静坐中心成立於197年,注册於翌年得到批准。怡保的昆仑古洞亦在70年代末成立与注册。吉隆坡双溪毛糯的茅山教总坛乃李兴创於50年代,旋後申请注册。战後初期是符箓派兴盛期,80年代後,社会转型,时势嬗变,即由盛转衰。
上述的法坛只是冰上一角,相信尚有众多的私人住家法坛私下进行收徒活动,鲜少公开活动。
(4)教派简介
除非深入调查,不然很难详悉诸教派的历史,而且多数教派历史失传,叫人无从入手。
流民教
流民教通称“凤阳”,据说源自安徽省凤阳府,教士们多不嫁娶,善使各种奇特的法术和幻术。他们到处流浪,以走江湖变幻术或卖药为生,流民教符箓已逐渐失传,门人不多。
茅山教
奉茅盈、茅固、茅衷为教主,(注7)尊称为茅山祖师,与历史上陶弘景所开创的上清派(後改称为茅山宗)不同。(注8)本教以纯修符箓为主,教徒众多,遍布各地,教主诞辰为农历五月初三、八月廿八日。
昆仑教
奉先秦时代的道家始祖老子(太上老君)为教主,尊称他为昆仑山天尊。发源於广东客家地区,教徒集中霹雳、北马。教主诞辰为农历七月初一。
六壬教
教主即六壬仙师,其史不详。除了修练符箓,亦重视六壬神算方术。教徒遍布北马、中马。教主诞辰为农历三月十八日。
金英教
奉金英祖师、茅山仙师、潮源洞师为教主,尊称三教祖师。历史约00年,史料较完整,不过充满神话味道,令人难以相信。据该教《罗浮山白鹤寺金英传序》云,金英成佛时,曾与金禅老祖结义为兄弟,後因金禅打破了玉盏琉璃盆,被佛主贬斥下凡转世受苦,於是转世为唐三藏,西域取经功成,回西天极乐,并前往探访把守东河的金英。金英闻後十分高兴,决定前往西域,途中於波罗沙甲遇合茅山三仙师之末师,不久又遇上七姑仙女最小的一位,即在潮源洞修行的潮源洞师,三仙一见如故,共结为教友,同往取道,後成为三教祖师。(注9)
金英教的开山始祖为林显江,他原为广东博罗县罗浮山的客家道士,创教於清朝期间,曾收了佛岩寺的一位僧人陈飞龙为徒,由他把金英教传播本邦。(注10)
教主称三教祖师乃以金英代表佛、茅山代表道与潮源代表仙也。他们的诞辰分别为冬至三天(冬至日起共天)、五月初三与二月十五。教徒多在北马、霹雳与吉隆坡等地。
南传符箓派诸教门的入教弟子究竟有多少?目前犹无正式统计数目。不过,据我的初步估计,相信至少有万馀人,包括少数的印度与锡克同胞。单单在太平的拉律登县估计约有000馀名。(注11)他们已不蓄发盘髻,不穿道服,与一般人无异,不知就里者根本不晓得他们是符箓弟子。从中国南来且作道士装束的符箓师,被尊称为“道长”、“道士”,至於时下的符箓弟子,则称“居士”较妥当。他们的数量远超从事斋醮的道士,居我国各道派的首名。从事我国道教研究工作,绝对不可忽略南传符箓派。
(二)南传符箓派的内部概况
(1)过教仪式与秘密色彩
要成为一名符箓弟子,须经过一场严格的“过教”仪式。早期须时七七四十九天,现时革成7天或更少。弟子们每日都得服食符箓(焚化或整张吞服),师父则为他们进行封身仪式,在身、手、脚、眼、耳、嘴、头顶、喉、心等处写上符箓。(注1)复进行寄石、寄树或寄水仪式。(注1)还得以喉顶断箸,以刀斩身(谓试刀)。(注14)最重要的一道手续是焚化表章,表章上写著入教者的姓名,当空焚烧或焚於香炉中,他们也得发誓不得以邪法害人。过後,每位弟子获得一副筮与一枚符箓印章,(注15)以及赐法名。(注16)过教完讫後,他们即可以画符练法了。
在过教的程序中,可以发现具有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的一项色彩──刀枪不伤身。
历史上,清朝乾隆年间创立的义和拳,即是传习符咒、学拳诵咒、请神附体护身,可避枪箭及刀枪不入,枪炮不能伤身,最後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注17)
流传本邦的金英教的过教仪式於露天进行时,在以前的时候,传教师一手持伞站於重叠层的桌子上,其含义即不见清朝天。清灭亡後,即不再持伞了。文献上虽无记载,但是刀枪不入之术是会令群众著迷疯狂,勇於打斗。曾听闻老一辈的符箓师谈及,以前曾有符箓师在某些反英运动和帮派械斗中使用符箓护身。後来英政府取缔符箓诸教派,导致他们深藏民间,秘密活动。
刀枪不入虽具秘密宗教色彩,但不代表它们全是秘密宗教。根据它们的说法,刀枪不入之术也可保平安。尤其在外头突遭人家伤害、车祸或意外发生时,身体上可暂时性受保护而体肤无损。即使在今日,“可保平安”也是其吸引人们竞相过教的原因。
()修练符箓的目的
修练符箓的目的有:(1)得道成仙;()救世济人;()保身护体。
首个目的少被人重视,许多弟子注重修练神通(特异功能),当获得法力(超能力),即以符箓进行次目的的救世工作,本身亦获第目的的保身效能。
道教文献中,记载许多以符咒召神、驱鬼、治病、隐身、白刃不伤等神通。诸如《太平经》卷1至17,便有“服开明灵符”、“佩星象符”、“佩五神符”等二十四诀,可有“变化无穷,超凌三界之外,游浪六合之中,灾害不能伤,魔邪不敢难”的功效;卷108又云“欲除疾病而大开道者,取诀於丹书吞字也”;(注18)晋·葛洪著《抱朴子》:“吾闻吴大皇帝曾从介先生受要道云,但知书北斗字及日月字,便不畏白刃。帝以试左右数十人,常为先登锋陷阵,皆终身不伤也……;服大隐符10日,欲隐则左转,欲见则右回也……;道士常带天水符、及上皇竹使符……鬼不敢近人也……;有老君黄庭中胎四十九真秘符,入山林……辟山川百鬼万精虎狼虫毒也。”(注19)在在显示修练符箓可获种种不可思议的神通。
本邦符箓弟子通过修练获得神通後,多数会以符箓救世,为人们治病、驱鬼斩邪、安宅保胎、招财转运、夫妇和合、护身保命……。另一方面,他们认为本身吞服了许多符箓後,在遭遇灾难或意外时会获得神仙扶持,逢凶化吉。
符箓派以符箓救世,注重的是现世,关心的是受苦受难的群众,此乃它受到群众尊重及支持的主因,亦显见其顽强且蓬勃的生命力。
()符箓的种录
符箓派救世的宗旨,导致为了满足各阶级的需求,而产生形形色色的符箓,应有尽有,单单治病方面,即分内科、外科、眼科、牙科、儿科、妇科、伤科等。本世纪初所发现的敦煌唐代道家符咒,高国藩教授在《敦煌古俗与民俗流变──中国民俗探微》一书中,把它分为14类。即吞符(治病用)、护身符(分百姓、官吏、仙人、和尚带的符)、吞带并用的符(可去一切鬼邪)、洗眼符(治眼病)、箭符(扎在箭上,士兵打仗用)、符印、宅符(分镇宅、房内、地窖符等,可除鬼保大吉)、门符(分门口、门上符;可使夫妻相爱)、床符(分床脚、床上、床垫符、可保产儿顺利,不做恶梦)、树符(保护树木生长)、墓穴符(安墓大吉利)、挂符(有端午驱鬼符,挂在堂屋里或室内)、乘云符(能乘云飞天)、隐形符(可隐身)。(注0)
符箓可以千变万化,只要将其文字与符胆上的文字作出更改,要它何作用则会产生其效能。一般上,师父传授的符箓正邪均有,为善为恶全由徒弟选择,这是一种考验。
南传符箓诸教派的符箓与种类,可谓大同小异,现在作如下分类。
修练类(供修者书画吞服,可保平安):十二元帅符、七星符、廿四节令符(0张)、初一十五符、四季符、铜人符、铁笔符(张)、十二神符……。
法术类(供变化各种魔术、幻术用):千斤坠符、封刀符、隐身符、腾云驾雾符、雪山符、铜皮铁骨符、吞针符、飞刀符……。
护身类(保命护身用):十二时辰符、过身符、战符、裤带符、手帕符、卅六大符、铜人符、隔煞驱邪符、五雷护身符……。
安宅类(安车镇宅用):隔邪安宅符、罗庚符、禁小人官非口舌符、五雷符、八卦符、九夙破秽符、毛山符、吕山符……。
兴旺类:转鸿运符、解五方运符、贵人符、百无查禁忌符、家宅兴旺符、招财符、生意符、吕山生意符、生意贵人符……。
治邪类:收邪破降符、镇邪符、送阴鬼符、食鬼大王符、破除恶降符、破除廿四凶神符、治邪犯煞符、冲犯符、收鬼吊犯符、斩妖摄魔符、驱邪斩鬼符……。
和合类(用於夫妇、父子、兄弟、朋友、上司下属或其他动物的和合术,使其不吵不分离):人缘符、和合符……。
破开类(用於婚外情、误交猪朋狗友,使分开,不可乱用):破开符……。
治病类:眼症符、飞砂符(眼症)、心气肚痛符、癫狂病符、头风痛符、心惊符、安神符、退热符、雪山大热症符、外伤符、火烧伤符、化骨符、眼痛目肿符、止血符、止咳符、止呕符、牙痛符、牙筋肿痛符、治恶疮符、疔疮符、无名肿毒符、发冷符、治邪风符(半身不遂)、治生蛇符(庖疹)、华陀百病药符、辟邪百病符、治邪病符、怪病符、不明病符、一切异症符、瘟疫符……。
妇科类:安胎符、催生符、治动土符(动了胎气)、肚痛符、胎前产後食符、求子符、追胎符、下胎符(用於胎死腹中,不可乱用)……。
儿科类:小儿夜啼符、肚痛符、气痛符、小儿藏魂魄符、惊风符、猴索符、(猴症)……。
诉讼类:禁是非口舌官司符、见官府符、打管司符……。
离失类(用於寻找离家出走或失踪者):防人走路符、找人符……。
防贼类:拿贼符、防盗符、追物符(物被偷,令其交回)……
六畜类:制瘟神符、救猪胎符、六畜犯符、猪瘟符、猪羊鸡牛瘟符……
禁虫类:远隔蛇虫鼠蚁符、禁蚊符……。
禳灾类:祈雨符、禁雨符、定风符……。
斗法类:斗法符、飞刀符、飞针符、破化神功符、封山符……。
邪法类(用邪术害人):癫狂符、收命符、飞砂符(令人瞎)、摄魂魄符(可控制人神志)、冷地方符(令无人光顾)……。
尚有许多难於归类的,姑且不录。符箓可以千变万化,只要将其文字与符胆上的文字作出更改,要它何作用则会产生其效能。一般上,师父传授的符箓正邪均有,为善为恶全由徒弟选择。这是一种考验,少数心术不正者会以邪术害人,那是其个人之事,非符箓害人,他也得面对誓言引致的果报。(未完待续)
中国道教自宋元以来分金丹派和符录派两大门庭,符录派分天师道、上清派和灵宝派等,着重于法印符咒的功用,沉迷于降魔除妖的实战。符箓派是以敬天祀神,修斋建醮,表达悃诚,藉符箓以感通神天,验诸事物,而为天人感应,神人互通之学。简言之,符箓派是炼天人相通.
符录派是南方道教的主流派,它继承了道教创始人张陵传道的精髓。 符录包括符录和斋醮二部分;符录就是用符文咒水给人治病;斋醮就是设置道场,请下仙界的神灵为人消灾赐福。斋醮是道教的祭祷仪式,有些场面非常宏大,展演出道教的音乐、舞蹈和文学内容。
符录派奉持下列七大教义
一、敬天:物本乎天,道教自黄帝以来,即以敬天垂范,一般道观及教士在祈祷和供奉时,都以三清代表天,所谓三清,就是玉清、上清、太清。
二、祀祖:人本乎祖,所以道教主张祀祖,要超度祖先,祖先如能修持得道,能做到圣人,做到真人,做到仙人,就能以三清为归宿,所谓「圣登玉清,真登上清,仙登太清。」如不经过修持,亦可用超度的仪式,使祖先得到精神的归宿,这亦是教人要崇功报德,不忘根本。
三、修道:修道可分内功与外功两途:内功是指修养心性,培育品德而言,同时又指守生养气,炼丹服食,这是以精神修养及体内潜能发挥为主。外行是指积极行善,实践伦理道德为主。内功圆满,可以修合天人,返璞归真,成圣、成真、成仙,外行圆满,亦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四、行教:凡是在敬天祀神超度祖先时,用一定的科仪,修斋建醮:上通神明,可以使祖先上登三清之门,在所祈福禳灾时,诵经拜忏,悔悟罪咎,亦可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五、救人:如吾祖张道陵天师和历代天师以及道教有道之士,用符箓神水治疗疾病,解除痛苦,其功效出神入化,可以制服妖魔,可以扶持正气,使人精神振作,起死回生,这就足救人。
六、利物:「道德经」有云:「生之畜之,生而不持,为而不有。」又云:「任万物之性,因万物之性而长养。」这就是天道,要本天地好生之德,爱护动物,培植生物,戒杀放生,这就是利物。
七、济世:主张以道立国,以教化民,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之旨,做到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就是济世。
符箓派道教长于斋醮法事,唐时为最盛。主要的符箓教派有上清、灵宝、正一、神霄、清微等。
灵宝派约形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以专门传播《灵宝经》而得名。灵宝派注重祈祷请神、礼拜斋醮等法事进行"教化劝善"。据陶弘景《真诰》记载,灵宝派据茅山举行送竟、斋戒等法事活动,每年"三月十八日,公私云集,车有数百乘,人将四五千,道俗男女,状如都市之众。看人惟共登山作《灵宝》唱赞,事迄便散"。元帝曾封阁皂山万寿崇真宫第46代宗师杨伯为"太玄崇德翊教真人"。灵宝派的分支"东华派"创立于两宋之际,创始人为道士宁全真讲究斋醮和内丹相结合。
神霄派创始人为北宋末江西南丰道士王文卿。徽宗时,林灵素借助皇帝的力量推广"神霄雷法",使它风行一时。此后它传承不绝,支派繁生。神霄雷法是一种据说能够召雷唤雨的符箓法术。该派认为道士作法必须以内丹修炼作为根基,"内炼成丹,外用成法",主张融合内丹与符箓。
清微派的创始人是唐末广西零陵人祖舒。经五代北宋,至南宋晚期,其影响渐大。南宋理宗时,第10代宗师黄舜申以擅长清微雷法闻名京城,皇兄赵孟端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清微雷法。
南宋初,道士周真公,称许逊等六位真仙降临,传净明灵宝秘法,创立净明道。该派传行 "净明法"的新符箓。净明道也重视内丹修炼,强调符箓与内丹的结合。它十分重视忠孝伦理,形成该派特色。
元初,江西隐士刘玉以南昌为活动中心,再开净明道宗。新净明道自称"净明忠孝道",宣扬三教归一的宗教学说。
这些较大的符箓派系以外,宋元时期还有不少符箓小派。各派之间相互融合吸收,区别越来越小,到后来终于全部汇入正一道。
道教符录派茅山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二千多年前西汉时期号称天下七十二福地的第一福地江苏茅山,由被道家尊称为“茅山真君”的茅盈、茅固和茅衷三兄弟所创,他们是道教符录派茅山法的开山鼻祖。随着时光流逝,道教符录派茅山法传入很多名山道观之中,后辗转流入到古老的八桂大地,从此深深扎根在广西民间中,如今在广西民间中仍隐居有不少茅山法的高功大师。
道教符录派茅山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合了道、佛、儒、医、武多家功法之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修练体系。茅山道法可归纳为三大法门,即气法门、符法门、药法门。三大法门又各有一整套修炼程序和使用方法,把三大法门配合使用,相辅相成,作用和效果十分神奇。
道教符录派茅山道法属于传统功法,它的宗旨是:炼功修德,性命双修,救死扶伤,造福人类。它特别强调以德为本,重德、积德、养德。功德互补,功随德长、德高功高。
令附录李永球先生所撰写的一文《关于我国道教最大的宗派-南传符箓派》
道教的宗派分为符箓、丹鼎大系统。符箓一系主要源於古代巫术,以传行符箓科仪为主,斋醮祈禳为事,兼言练养成仙。後汉末,符箓一系先建立其教团,先後有张陵开创之五斗米道与张角之太平道。太平道因发动黄巾起义失败而绝嗣,五斗米道一支传衍至今,为符箓一系之主流。至魏晋,灵宝、上清等派先後出现,《三皇》、《上清》、《灵宝》等经亦各嗣传於一时。南北朝时,寇谦之、陆修静各於南北改革道教,陆修静尤总括诸派经箓科仪於一,诸派之学於是混融,教制为之一变,而嗣传仍各有所主。至唐宋,五斗米道流衍为龙虎山正一道,净明、清微、神霄等新符箓道派相继诞生,互相交参。自南宋末起,符箓诸派一统於正一天师,汇归而为正一派,其下分支以数十计。(注1)
传入我国的道教符箓派绝大多数名不见经传。它们源自中国南方,以符箓为主要修练方术,乃从传统符箓派衍化出来,不过却大大不同。它们盛行於我国、新加坡、泰国、印尼等地华人民间,乃我国道教的主流、最大的道派。目前,尚未见学术界对其作研究。研究我国道教史倘若忽略了它,就是残缺不全。由於它们深入民间底层,鲜少公开,且文献资料严重欠缺,欲对其作进一步的探讨,就十分艰难了。
198年,我开始涉足南传符箓派。多年来,陆陆续续收集了点滴资料。很遗憾的,还是欠缺我国各地的全面资料。限於水平不高,本文舛误和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一)南传符箓派的传人
(1)何谓南传符箓派
在我国,符箓派可归类为传统的正一道与南传的符箓派。前者即常见的正一火居道士,他们擅於斋醮法事,共分福建(闽南)、客家、广府(广肇)等方言帮,各帮中又分化出许多不同的派别。他们家族代代相传,鲜少外传;後者为纯符箓派,纯粹以符箓行事,不进行斋醮法事。
南传符箓派的历史并不久远。大约明末清初开始出现於中国南方闽粤客家人聚集之处。传习者多作火居道士的装束,头盘发髻,多有妻室。19世纪中叶至0世纪中叶期间,这些客家道士云游东南亚时,向华人民间传教,且是无私的传授予各籍贯华人。与上述家族相传的正一道士比较,则显得致力於道教的弘扬。
将南传符箓派传至本邦的,以广东客家帮道士为主,少数为北方道士,且教派繁多,诸如流民教、昆仑教、六壬教、金英教、茅山教、三清教、白莲教、西天茅山教、河天道德教等。民间对其通称为“茅山”,对於学习符箓派通称为“学茅山”,符箓师父亦被称为“茅山师父”。其实,那是出于於人们的不了解,而且是错的,因为符箓派并非单单茅山一教而已。上述的符箓教派可归类为“民间道教”。这里,为了突出其独有的南方符箓色彩,姑且称为“南传符箓派”。
()南传符箓派的特色
与道教其他宗派一样,南传符箓派的目的为成仙得道,以符箓为主要修练方术。符箓也是道士用来召神劾鬼、驱邪镇魔的一种方术。
南传符箓派的特色乃其符箓不同於北传正一道、全真道之符箓。(注)其符箓的文字浅白易懂,最关键的是符的下端有个“符胆”,那是许多文字重叠写於“符架”上,形成一团墨或朱砂。(注)而且,要成为一位入教弟子,须经过一套特殊的“过教”仪式。然後经常要练习画符吞服,增强法力。此外,亦习诵念经咒、静坐等方术。
通常学习符箓者,必须为教门弟子,在十分清醒的状况下书画符箓。至於乩童(跳神)、神打、扶乩、神功手所画的符箓,(注4)绝非符箓派的符箓,那是在神明附身(或附在手上),或神志不清,或清醒的状况下画出字迹潦草难懂的符箓,至多可称为“神符”。
画符的步骤是:焚香请神、念敕水咒、念敕纸咒、念敕墨咒、念敕笔咒,然後持笔书符,一边持咒,後下符胆,书毕,念敕印咒,盖下符印,再催念敕符咒,最後掷“筮”求准,若准(圣筮)则此符有灵可使用。在整套修练的过程中,除了画符、念咒,还得存思(观想)、打手诀(手印)、顿脚(於念咒毕都得顿脚,左右脚各有分别)、敕法水、焚化符箓或整张吞服,显出其不同的色彩。
()传入本邦
要调查南传符箓派诸教派传入本邦的历史,乃十分艰巨之事。许多默默无闻的游方道士,在各地收了一些弟子为徒,又再云游游四海而去,未留下片纸只苹字记载。
将它传播本邦的乃源自广东的客家帮道士,他们为火居道士,少数不婚娶。约在19世纪中叶,客家道士开始南来弘道。有史可考的早期道观,最早的有芙蓉的天师宫,它由锺善坤道长创建於1864年,现任的第六代住持为张法景道长。怡保的南天洞,乃龚承德道长创办於1868年左右,後传与儿子龚声扬道长,第三代主持是扬至汉道长,第四代是郑理吉道长,皆已羽化,自80年代开始,归南天洞保管委员会管理。怡保龙头岩,属东华山派,锺善坤道长开创於1894年。自80年代末住持李真祥道长羽化後,即无盘髻道士主持。怡保东华洞,百馀年前由丘伦初道长开创,传了8位道长,当最後一位道长羽化後,一群善信於198年成立“东华洞佛寺打坐中心”委员会,东华洞逐渐佛化。芙蓉天公五老观,为邓德华道长创於197年。太平新路口的中华佛宫,建立於本世纪初叶,主祀太上老君、副祀真君大帝与齐天大圣。霹雳曼绒县的清心寺,由客家人(相信为符箓师)建庙於本世纪中叶,主祀太上老君。太平的仙师王爷庙,罗云亮道长成立於本世纪初叶,第二代住持为其子罗水容,现为其孙罗平顺掌庙,改庙名曰“太上老君庙”。槟城朝元洞清观寺属天衡山脉,1881年由一班客家道士所创建,供奉三教圣人等仙佛。槟城莲花观太上老君、山主饶喜娘等人创於1900年。槟城亚依淡太上庙,客家道士陈某等创建於1901年。槟城亚依淡天有宫自在观,190年客家道士卢善福等创建等。这些道教庙宇与南传符箓派关系密切。
自19世纪中叶开始南传本邦後,慢慢遍布我国各地,尤其客家人聚集或曾经活跃之处,如怡保、芙蓉、吉隆坡、槟城、太平、关丹、沙巴、砂劳越、柔佛等地。
盛行於北马的昆仑教、六壬教与茅山教,即由位客家道长──曾必齐(增城客家人)、张彪士(广东客家人)与马英(鹤山客家人)弘扬而兴盛起来。他们於19世纪末期从中国南来抵吉隆坡,与一班10馀名的符箓派道士,秘密进行反英政府活动。他们善使符咒,声称“拥有刀枪不入的法力”。不过,举事不幸失败,结果他们人一齐逃奔至太平。曾必齐在太平与怡保收了多名徒弟,60年代羽化於怡保龙头岩;马英定居太平,收的徒弟不多;张彪士往北马、槟城传教,徒弟颇多。(注5)目前北马上述个教门的弟子,并非全部源自他们门下,显然除了他们,尚有多名符箓师活跃於当地。
另一位著名的符箓大师陈飞龙则致力於弘扬金英教。他原居广东博罗县罗浮山百鹤洞,本世纪0年代末期南来弘教,从香港到泰国,进入吉打、霹雳、吉隆坡,後回罗浮山修练。他在泰国、吉打、霹雳与吉隆坡收下多名徒弟。其中一位高足吴金洪,是太平与霹雳著名的符箓师,收有百馀徒弟,包括前金宝国会议员杜添福律师、前劳工局局长陈德平、怡保医院书记长陈永富、多位军方与警方高级人员、商人、知识份子及锡克、印度友族同胞,且多为英文教育者。(注6)
战後,一些法坛酝酿成立新组织,申请注册成为合法团体。比如太平的金英祖师庙,即由罗水松成立於1957年,1966年注册获准。太平的昆仑静坐中心成立於197年,注册於翌年得到批准。怡保的昆仑古洞亦在70年代末成立与注册。吉隆坡双溪毛糯的茅山教总坛乃李兴创於50年代,旋後申请注册。战後初期是符箓派兴盛期,80年代後,社会转型,时势嬗变,即由盛转衰。
上述的法坛只是冰上一角,相信尚有众多的私人住家法坛私下进行收徒活动,鲜少公开活动。
(4)教派简介
除非深入调查,不然很难详悉诸教派的历史,而且多数教派历史失传,叫人无从入手。
流民教
流民教通称“凤阳”,据说源自安徽省凤阳府,教士们多不嫁娶,善使各种奇特的法术和幻术。他们到处流浪,以走江湖变幻术或卖药为生,流民教符箓已逐渐失传,门人不多。
茅山教
奉茅盈、茅固、茅衷为教主,(注7)尊称为茅山祖师,与历史上陶弘景所开创的上清派(後改称为茅山宗)不同。(注8)本教以纯修符箓为主,教徒众多,遍布各地,教主诞辰为农历五月初三、八月廿八日。
昆仑教
奉先秦时代的道家始祖老子(太上老君)为教主,尊称他为昆仑山天尊。发源於广东客家地区,教徒集中霹雳、北马。教主诞辰为农历七月初一。
六壬教
教主即六壬仙师,其史不详。除了修练符箓,亦重视六壬神算方术。教徒遍布北马、中马。教主诞辰为农历三月十八日。
金英教
奉金英祖师、茅山仙师、潮源洞师为教主,尊称三教祖师。历史约00年,史料较完整,不过充满神话味道,令人难以相信。据该教《罗浮山白鹤寺金英传序》云,金英成佛时,曾与金禅老祖结义为兄弟,後因金禅打破了玉盏琉璃盆,被佛主贬斥下凡转世受苦,於是转世为唐三藏,西域取经功成,回西天极乐,并前往探访把守东河的金英。金英闻後十分高兴,决定前往西域,途中於波罗沙甲遇合茅山三仙师之末师,不久又遇上七姑仙女最小的一位,即在潮源洞修行的潮源洞师,三仙一见如故,共结为教友,同往取道,後成为三教祖师。(注9)
金英教的开山始祖为林显江,他原为广东博罗县罗浮山的客家道士,创教於清朝期间,曾收了佛岩寺的一位僧人陈飞龙为徒,由他把金英教传播本邦。(注10)
教主称三教祖师乃以金英代表佛、茅山代表道与潮源代表仙也。他们的诞辰分别为冬至三天(冬至日起共天)、五月初三与二月十五。教徒多在北马、霹雳与吉隆坡等地。
南传符箓派诸教门的入教弟子究竟有多少?目前犹无正式统计数目。不过,据我的初步估计,相信至少有万馀人,包括少数的印度与锡克同胞。单单在太平的拉律登县估计约有000馀名。(注11)他们已不蓄发盘髻,不穿道服,与一般人无异,不知就里者根本不晓得他们是符箓弟子。从中国南来且作道士装束的符箓师,被尊称为“道长”、“道士”,至於时下的符箓弟子,则称“居士”较妥当。他们的数量远超从事斋醮的道士,居我国各道派的首名。从事我国道教研究工作,绝对不可忽略南传符箓派。
(二)南传符箓派的内部概况
(1)过教仪式与秘密色彩
要成为一名符箓弟子,须经过一场严格的“过教”仪式。早期须时七七四十九天,现时革成7天或更少。弟子们每日都得服食符箓(焚化或整张吞服),师父则为他们进行封身仪式,在身、手、脚、眼、耳、嘴、头顶、喉、心等处写上符箓。(注1)复进行寄石、寄树或寄水仪式。(注1)还得以喉顶断箸,以刀斩身(谓试刀)。(注14)最重要的一道手续是焚化表章,表章上写著入教者的姓名,当空焚烧或焚於香炉中,他们也得发誓不得以邪法害人。过後,每位弟子获得一副筮与一枚符箓印章,(注15)以及赐法名。(注16)过教完讫後,他们即可以画符练法了。
在过教的程序中,可以发现具有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的一项色彩──刀枪不伤身。
历史上,清朝乾隆年间创立的义和拳,即是传习符咒、学拳诵咒、请神附体护身,可避枪箭及刀枪不入,枪炮不能伤身,最後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注17)
流传本邦的金英教的过教仪式於露天进行时,在以前的时候,传教师一手持伞站於重叠层的桌子上,其含义即不见清朝天。清灭亡後,即不再持伞了。文献上虽无记载,但是刀枪不入之术是会令群众著迷疯狂,勇於打斗。曾听闻老一辈的符箓师谈及,以前曾有符箓师在某些反英运动和帮派械斗中使用符箓护身。後来英政府取缔符箓诸教派,导致他们深藏民间,秘密活动。
刀枪不入虽具秘密宗教色彩,但不代表它们全是秘密宗教。根据它们的说法,刀枪不入之术也可保平安。尤其在外头突遭人家伤害、车祸或意外发生时,身体上可暂时性受保护而体肤无损。即使在今日,“可保平安”也是其吸引人们竞相过教的原因。
()修练符箓的目的
修练符箓的目的有:(1)得道成仙;()救世济人;()保身护体。
首个目的少被人重视,许多弟子注重修练神通(特异功能),当获得法力(超能力),即以符箓进行次目的的救世工作,本身亦获第目的的保身效能。
道教文献中,记载许多以符咒召神、驱鬼、治病、隐身、白刃不伤等神通。诸如《太平经》卷1至17,便有“服开明灵符”、“佩星象符”、“佩五神符”等二十四诀,可有“变化无穷,超凌三界之外,游浪六合之中,灾害不能伤,魔邪不敢难”的功效;卷108又云“欲除疾病而大开道者,取诀於丹书吞字也”;(注18)晋·葛洪著《抱朴子》:“吾闻吴大皇帝曾从介先生受要道云,但知书北斗字及日月字,便不畏白刃。帝以试左右数十人,常为先登锋陷阵,皆终身不伤也……;服大隐符10日,欲隐则左转,欲见则右回也……;道士常带天水符、及上皇竹使符……鬼不敢近人也……;有老君黄庭中胎四十九真秘符,入山林……辟山川百鬼万精虎狼虫毒也。”(注19)在在显示修练符箓可获种种不可思议的神通。
本邦符箓弟子通过修练获得神通後,多数会以符箓救世,为人们治病、驱鬼斩邪、安宅保胎、招财转运、夫妇和合、护身保命……。另一方面,他们认为本身吞服了许多符箓後,在遭遇灾难或意外时会获得神仙扶持,逢凶化吉。
符箓派以符箓救世,注重的是现世,关心的是受苦受难的群众,此乃它受到群众尊重及支持的主因,亦显见其顽强且蓬勃的生命力。
()符箓的种录
符箓派救世的宗旨,导致为了满足各阶级的需求,而产生形形色色的符箓,应有尽有,单单治病方面,即分内科、外科、眼科、牙科、儿科、妇科、伤科等。本世纪初所发现的敦煌唐代道家符咒,高国藩教授在《敦煌古俗与民俗流变──中国民俗探微》一书中,把它分为14类。即吞符(治病用)、护身符(分百姓、官吏、仙人、和尚带的符)、吞带并用的符(可去一切鬼邪)、洗眼符(治眼病)、箭符(扎在箭上,士兵打仗用)、符印、宅符(分镇宅、房内、地窖符等,可除鬼保大吉)、门符(分门口、门上符;可使夫妻相爱)、床符(分床脚、床上、床垫符、可保产儿顺利,不做恶梦)、树符(保护树木生长)、墓穴符(安墓大吉利)、挂符(有端午驱鬼符,挂在堂屋里或室内)、乘云符(能乘云飞天)、隐形符(可隐身)。(注0)
符箓可以千变万化,只要将其文字与符胆上的文字作出更改,要它何作用则会产生其效能。一般上,师父传授的符箓正邪均有,为善为恶全由徒弟选择,这是一种考验。
南传符箓诸教派的符箓与种类,可谓大同小异,现在作如下分类。
修练类(供修者书画吞服,可保平安):十二元帅符、七星符、廿四节令符(0张)、初一十五符、四季符、铜人符、铁笔符(张)、十二神符……。
法术类(供变化各种魔术、幻术用):千斤坠符、封刀符、隐身符、腾云驾雾符、雪山符、铜皮铁骨符、吞针符、飞刀符……。
护身类(保命护身用):十二时辰符、过身符、战符、裤带符、手帕符、卅六大符、铜人符、隔煞驱邪符、五雷护身符……。
安宅类(安车镇宅用):隔邪安宅符、罗庚符、禁小人官非口舌符、五雷符、八卦符、九夙破秽符、毛山符、吕山符……。
兴旺类:转鸿运符、解五方运符、贵人符、百无查禁忌符、家宅兴旺符、招财符、生意符、吕山生意符、生意贵人符……。
治邪类:收邪破降符、镇邪符、送阴鬼符、食鬼大王符、破除恶降符、破除廿四凶神符、治邪犯煞符、冲犯符、收鬼吊犯符、斩妖摄魔符、驱邪斩鬼符……。
和合类(用於夫妇、父子、兄弟、朋友、上司下属或其他动物的和合术,使其不吵不分离):人缘符、和合符……。
破开类(用於婚外情、误交猪朋狗友,使分开,不可乱用):破开符……。
治病类:眼症符、飞砂符(眼症)、心气肚痛符、癫狂病符、头风痛符、心惊符、安神符、退热符、雪山大热症符、外伤符、火烧伤符、化骨符、眼痛目肿符、止血符、止咳符、止呕符、牙痛符、牙筋肿痛符、治恶疮符、疔疮符、无名肿毒符、发冷符、治邪风符(半身不遂)、治生蛇符(庖疹)、华陀百病药符、辟邪百病符、治邪病符、怪病符、不明病符、一切异症符、瘟疫符……。
妇科类:安胎符、催生符、治动土符(动了胎气)、肚痛符、胎前产後食符、求子符、追胎符、下胎符(用於胎死腹中,不可乱用)……。
儿科类:小儿夜啼符、肚痛符、气痛符、小儿藏魂魄符、惊风符、猴索符、(猴症)……。
诉讼类:禁是非口舌官司符、见官府符、打管司符……。
离失类(用於寻找离家出走或失踪者):防人走路符、找人符……。
防贼类:拿贼符、防盗符、追物符(物被偷,令其交回)……
六畜类:制瘟神符、救猪胎符、六畜犯符、猪瘟符、猪羊鸡牛瘟符……
禁虫类:远隔蛇虫鼠蚁符、禁蚊符……。
禳灾类:祈雨符、禁雨符、定风符……。
斗法类:斗法符、飞刀符、飞针符、破化神功符、封山符……。
邪法类(用邪术害人):癫狂符、收命符、飞砂符(令人瞎)、摄魂魄符(可控制人神志)、冷地方符(令无人光顾)……。
尚有许多难於归类的,姑且不录。符箓可以千变万化,只要将其文字与符胆上的文字作出更改,要它何作用则会产生其效能。一般上,师父传授的符箓正邪均有,为善为恶全由徒弟选择。这是一种考验,少数心术不正者会以邪术害人,那是其个人之事,非符箓害人,他也得面对誓言引致的果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