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国之奴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一品小说网 www.ep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北方战事胶着未休,眼看到了秋末,一场战事在往跨年的方向走。∷◎,
鲜卑人并未完全撤兵,却是留大半的兵马屯驻在魏朝境内,作出随时要取北川城的姿态。同时也调拨了一部分兵马往鲜卑与渤海国的边境草原上驻扎,防备苏廷夏兵马突然折向鲜卑境内。
鲜卑人终究没有援救渤海国的意思。在渤海国看清楚这点之后,更加确定了与魏朝称臣的意图,接连派出拨投降的使节往洛阳来,走的也是条。尽管苏廷夏千防万防,还是被两人过了他的防线,直接往洛阳这边而来。
这两人,都是从海上坐船到胶东,再从胶东往洛阳去。一走便是两个月,仍旧还未到洛阳城。外人一看,都觉得这议和的赶不上苏廷夏的进兵快。
但苏廷夏的进兵,却也受到一些阻碍。虽然苏廷夏并非那种瞻前顾后的无能之辈,却也要防备着鲜卑人从后偷袭。因而将初期的闪电战改为缓步推进,一步一个脚印。但凡过之处,将所有原住民集结起来,再统一往中原境内押送。
随着这条押送线的变长,苏廷夏的进兵也不能不放缓。因为这还涉及到保护退的问题。
不需要任何补给线的军队,却还是要留住退以防更多的事发生。苏廷夏选择的办法,是调拨出分之一的兵马来维持住这条线。毕竟这条线很狭长,容易被中截断,真有那么一天,苏廷夏除了指望朝廷能派出援军,否则就只能当他的渤海王了。
八月底,秋天已经有些凉了。韩健与杨瑞的关系。时好时坏,不过大致上也能保持一种相敬如宾的态。杨瑞在他面前,也表现了一个妻的本份,至少没再随便逃出洛阳来个不告而别。
不过在君臣方面,双方因为权力上的隔阂仍旧没有好的进展,只能是各安一边。杨瑞有她自己的人。东王府这面的人也不归朝廷管辖,双方也有意在权力方面不去说,也就自然不去提了。
“渤海人的使节,几天后就会来洛阳,你准备如何处置?”
皇宫烨安阁内,杨瑞与韩健单独相处,现在他们的相处已经很“随便”,但凡韩健过来,杨瑞总是会将宫女和小监赶到外边去。与韩健在里面“私会”。韩健也无须表现出多么的尊重,有时候干脆上去“毛手毛脚”,杨瑞也并不阻拦。似乎她自己也很享受这种很刺激的感觉。
“能如何处置?要不陛下支支招?”韩健笑道。
杨瑞白他一眼道:“让我支招,你会听吗?之前看你的态应该是不想为难那些渤海之民吧?不过这时候也由不得你,听闻渤海人那边已经是溃不成军,要不是姓苏的手下留情,现在他早作了渤海国王。到那时候你才该哭呢。”
“到底是谁哭?”韩健再笑着问道。
“说个没正经,是妾身哭总成了吧?养虎为患。以前韩信为齐王,汉王总要相让。却也最后是血溅未央宫。要是姓苏的上道奏本,请妾身给他封个渤海王,那该如何?”杨瑞道。
韩健心说苏廷夏才不是那种傻人。苏廷夏很清楚如今在朝中没什么人脉和地位,要是他这么“僭越”,干脆就跟明摆着与朝廷闹掰差不多。到那时,苏廷夏没有中原的接应。在渤海国能支撑几天都成问题。因为鲜卑人不会放过攻取了他们盟友之国的混蛋。
“真有那时候,再说吧。”韩健道。
杨瑞道:“这些日,洛阳里已经开始有谣传,说是姓苏的准备背主自立。可能是鲜卑或者渤海人找人过来放风,为的是干扰试听使离间之计。可有些事无风不起浪。夫君终归还是小心些为是,第一次任用,便取得这么大的战果,难保他不会飘飘然说不定连个帝王都想当。”
韩健听杨瑞说了这么半天,都是在说苏廷夏的坏话。究其根本,是杨瑞本身就对苏廷夏欠缺好感。
当初苏廷夏不惜任何代价,螳臂当车去撼动北王府在洛阳势力的时候,她就能感觉出这是个有野心之人。当时她也只是利用了一下苏廷夏,并非是真心实意要帮他。虽然最后苏廷夏免死,也是出自她的圣旨。间接上,杨瑞其实也是苏廷夏的恩人。
但恩人也不是圣人,杨瑞在苏廷夏一点上,总是在提防。还不断提醒韩健要提防。在离间上,杨瑞做的比外面的谣言更有心思。
“瑞儿你还没手,渤海人的使节,到底是见还是不见?”韩健继续问道。
杨瑞道:“这轮到妾身做主吗?现在人已经快到洛阳,你不是这时候都没个准主意?倒是那些先前被苏廷夏捉拿来的渤海之民,已经有一批送到了洛阳,正交由官所衙门等候处置,你说是按照妾身的主意来呢,还是按照你东王的主意来?”
杨瑞眨眨眼,好像在给韩健出难题。但本身这问题并不复杂。
苏廷夏派兵押送到中原来的第一批渤海国国民算不上多,有七八千人口。这些人口中大多数都是妇孺,因为壮丁基本上都被苏廷夏捉拿了去当“炮灰”了。苏廷夏一步一个脚印的原则之下,需要修筑防御工事,需要将地方上抢夺来的粮食汇总,还需要有人去运送物资。他自己的人马,便成了高高在上,而那些渤海国民,则要被当成是奴隶一样被人挥来喝去。甚至在苏廷夏军中,杀渤海男连罪都没有,甚至于到后面,有士兵拿普通姓的人头冒充军功。这种事虽然苏廷夏不上报,却也瞒不过韩健派去的眼线。
“先暂且安置吧。”韩健道,“事情等商议过后再做论处。”
“安置?怎么安置?”杨瑞有些不满意韩健的回答道,“如今洛阳周围也因为战事有些萧,哪有钱粮来安置?倒不是像妾身所说的那样,在战事中有功的将领,不如先送个人情给他们,将人送过去,打散其原本的架构。要是有逃跑的,干脆杀一儆,看看谁敢逃走!过几天,洛阳周边人丁兴旺,也不会缺乏劳力,不是更好?”
韩健听杨瑞这么说,总是在劝解他不要善待那些渤海之民。
这就好像被人牙买卖的奴婢一样,进了主人家,那是连一点做人的权力都没有的。人牙贩卖人口终究是几个人,不会出现很大的社会问题。但现在是整个渤海国的国民,都被当成是货物被“卖”到了洛阳。而在杨瑞的建议中,甚至比那些人牙更狠一些。
因为杨瑞看重了渤海国男丁的劳动力,准备将他们当成奴隶来驱使。而渤海国的女眷,则要被当成是生育人口的机器,赏给那些有功的将士,让洛阳周边接下来几年的人丁能迅速兴旺起来。
从根本上来说,杨瑞的思想本没错。因为这几天魏朝经过几次动乱之后,天灾**已经令中原人口大夫第减少,便是洛阳城内已经是如此,到地方上尤其是刚被鲜卑人劫掠一番的北方,已经到了荒无人烟的地步。这也令杨瑞打起了渤海人的主意。
可在韩健看来,这么做不是有利于民族融合,而是彻底抹杀了一个民族。这样渤海人就已经名存实亡,因为渤海人离开其世代居住的土地,妻离散,甚至连壮丁都要被剥夺一空,这也有些惨无人道。
“回头再商议吧。”韩健虽然觉得杨瑞说的有几分道理,可终究过不了心中那一关。
提及此事,韩健便也觉得有些无奈和心烦,起身来告辞要离开皇宫。
杨瑞不满道:“一说正经的你就说要走。可是夫君觉得,这皇宫里与妾身生分,连说句话都觉得不耐烦?”
韩健没说话。
杨瑞续道:“妾身可是听闻,这次渤海人为了保全一族,可是将倾国的礼物送来给你。不但有价值连城的宝物,还有渤海国精心挑选出来的少女,莫非是夫君你动心了,才跟妾身说这些?”
韩健瞅了杨瑞一眼,现在杨瑞有意跟他为难。虽然杨瑞明知道事情并非如此,还如此说,也不是她非要赌气,而是想说明自己的态,就是不能容忍渤海人的存在。必须要将渤海国国民当成是奴隶一样才行。
韩健有些不想跟杨瑞“胡搅蛮缠”,杨瑞执着起来,他自己也觉得难以应付。现在杨瑞认准了一件事,他干脆便选择先冷淡下来,回头慢慢说。总会有一方作出妥协。
等韩健离宫回到东王府内,却见东王府前已经有人在等候。韩健上前去,却发觉是因为与东王府不合而被剥夺了首辅位置的林恪。在林恪身边,还有几名看起来不算年轻,却也不是那种上了年岁的官员。按照洛阳官场讲求资历和家世的背景来说,韩健猜想这些人应该是朝廷的中层官员。
“见过东王。”林恪先上来行礼,随后后面的也都过来行礼。(未完待续。。)
...
...
北方战事胶着未休,眼看到了秋末,一场战事在往跨年的方向走。∷◎,
鲜卑人并未完全撤兵,却是留大半的兵马屯驻在魏朝境内,作出随时要取北川城的姿态。同时也调拨了一部分兵马往鲜卑与渤海国的边境草原上驻扎,防备苏廷夏兵马突然折向鲜卑境内。
鲜卑人终究没有援救渤海国的意思。在渤海国看清楚这点之后,更加确定了与魏朝称臣的意图,接连派出拨投降的使节往洛阳来,走的也是条。尽管苏廷夏千防万防,还是被两人过了他的防线,直接往洛阳这边而来。
这两人,都是从海上坐船到胶东,再从胶东往洛阳去。一走便是两个月,仍旧还未到洛阳城。外人一看,都觉得这议和的赶不上苏廷夏的进兵快。
但苏廷夏的进兵,却也受到一些阻碍。虽然苏廷夏并非那种瞻前顾后的无能之辈,却也要防备着鲜卑人从后偷袭。因而将初期的闪电战改为缓步推进,一步一个脚印。但凡过之处,将所有原住民集结起来,再统一往中原境内押送。
随着这条押送线的变长,苏廷夏的进兵也不能不放缓。因为这还涉及到保护退的问题。
不需要任何补给线的军队,却还是要留住退以防更多的事发生。苏廷夏选择的办法,是调拨出分之一的兵马来维持住这条线。毕竟这条线很狭长,容易被中截断,真有那么一天,苏廷夏除了指望朝廷能派出援军,否则就只能当他的渤海王了。
八月底,秋天已经有些凉了。韩健与杨瑞的关系。时好时坏,不过大致上也能保持一种相敬如宾的态。杨瑞在他面前,也表现了一个妻的本份,至少没再随便逃出洛阳来个不告而别。
不过在君臣方面,双方因为权力上的隔阂仍旧没有好的进展,只能是各安一边。杨瑞有她自己的人。东王府这面的人也不归朝廷管辖,双方也有意在权力方面不去说,也就自然不去提了。
“渤海人的使节,几天后就会来洛阳,你准备如何处置?”
皇宫烨安阁内,杨瑞与韩健单独相处,现在他们的相处已经很“随便”,但凡韩健过来,杨瑞总是会将宫女和小监赶到外边去。与韩健在里面“私会”。韩健也无须表现出多么的尊重,有时候干脆上去“毛手毛脚”,杨瑞也并不阻拦。似乎她自己也很享受这种很刺激的感觉。
“能如何处置?要不陛下支支招?”韩健笑道。
杨瑞白他一眼道:“让我支招,你会听吗?之前看你的态应该是不想为难那些渤海之民吧?不过这时候也由不得你,听闻渤海人那边已经是溃不成军,要不是姓苏的手下留情,现在他早作了渤海国王。到那时候你才该哭呢。”
“到底是谁哭?”韩健再笑着问道。
“说个没正经,是妾身哭总成了吧?养虎为患。以前韩信为齐王,汉王总要相让。却也最后是血溅未央宫。要是姓苏的上道奏本,请妾身给他封个渤海王,那该如何?”杨瑞道。
韩健心说苏廷夏才不是那种傻人。苏廷夏很清楚如今在朝中没什么人脉和地位,要是他这么“僭越”,干脆就跟明摆着与朝廷闹掰差不多。到那时,苏廷夏没有中原的接应。在渤海国能支撑几天都成问题。因为鲜卑人不会放过攻取了他们盟友之国的混蛋。
“真有那时候,再说吧。”韩健道。
杨瑞道:“这些日,洛阳里已经开始有谣传,说是姓苏的准备背主自立。可能是鲜卑或者渤海人找人过来放风,为的是干扰试听使离间之计。可有些事无风不起浪。夫君终归还是小心些为是,第一次任用,便取得这么大的战果,难保他不会飘飘然说不定连个帝王都想当。”
韩健听杨瑞说了这么半天,都是在说苏廷夏的坏话。究其根本,是杨瑞本身就对苏廷夏欠缺好感。
当初苏廷夏不惜任何代价,螳臂当车去撼动北王府在洛阳势力的时候,她就能感觉出这是个有野心之人。当时她也只是利用了一下苏廷夏,并非是真心实意要帮他。虽然最后苏廷夏免死,也是出自她的圣旨。间接上,杨瑞其实也是苏廷夏的恩人。
但恩人也不是圣人,杨瑞在苏廷夏一点上,总是在提防。还不断提醒韩健要提防。在离间上,杨瑞做的比外面的谣言更有心思。
“瑞儿你还没手,渤海人的使节,到底是见还是不见?”韩健继续问道。
杨瑞道:“这轮到妾身做主吗?现在人已经快到洛阳,你不是这时候都没个准主意?倒是那些先前被苏廷夏捉拿来的渤海之民,已经有一批送到了洛阳,正交由官所衙门等候处置,你说是按照妾身的主意来呢,还是按照你东王的主意来?”
杨瑞眨眨眼,好像在给韩健出难题。但本身这问题并不复杂。
苏廷夏派兵押送到中原来的第一批渤海国国民算不上多,有七八千人口。这些人口中大多数都是妇孺,因为壮丁基本上都被苏廷夏捉拿了去当“炮灰”了。苏廷夏一步一个脚印的原则之下,需要修筑防御工事,需要将地方上抢夺来的粮食汇总,还需要有人去运送物资。他自己的人马,便成了高高在上,而那些渤海国民,则要被当成是奴隶一样被人挥来喝去。甚至在苏廷夏军中,杀渤海男连罪都没有,甚至于到后面,有士兵拿普通姓的人头冒充军功。这种事虽然苏廷夏不上报,却也瞒不过韩健派去的眼线。
“先暂且安置吧。”韩健道,“事情等商议过后再做论处。”
“安置?怎么安置?”杨瑞有些不满意韩健的回答道,“如今洛阳周围也因为战事有些萧,哪有钱粮来安置?倒不是像妾身所说的那样,在战事中有功的将领,不如先送个人情给他们,将人送过去,打散其原本的架构。要是有逃跑的,干脆杀一儆,看看谁敢逃走!过几天,洛阳周边人丁兴旺,也不会缺乏劳力,不是更好?”
韩健听杨瑞这么说,总是在劝解他不要善待那些渤海之民。
这就好像被人牙买卖的奴婢一样,进了主人家,那是连一点做人的权力都没有的。人牙贩卖人口终究是几个人,不会出现很大的社会问题。但现在是整个渤海国的国民,都被当成是货物被“卖”到了洛阳。而在杨瑞的建议中,甚至比那些人牙更狠一些。
因为杨瑞看重了渤海国男丁的劳动力,准备将他们当成奴隶来驱使。而渤海国的女眷,则要被当成是生育人口的机器,赏给那些有功的将士,让洛阳周边接下来几年的人丁能迅速兴旺起来。
从根本上来说,杨瑞的思想本没错。因为这几天魏朝经过几次动乱之后,天灾**已经令中原人口大夫第减少,便是洛阳城内已经是如此,到地方上尤其是刚被鲜卑人劫掠一番的北方,已经到了荒无人烟的地步。这也令杨瑞打起了渤海人的主意。
可在韩健看来,这么做不是有利于民族融合,而是彻底抹杀了一个民族。这样渤海人就已经名存实亡,因为渤海人离开其世代居住的土地,妻离散,甚至连壮丁都要被剥夺一空,这也有些惨无人道。
“回头再商议吧。”韩健虽然觉得杨瑞说的有几分道理,可终究过不了心中那一关。
提及此事,韩健便也觉得有些无奈和心烦,起身来告辞要离开皇宫。
杨瑞不满道:“一说正经的你就说要走。可是夫君觉得,这皇宫里与妾身生分,连说句话都觉得不耐烦?”
韩健没说话。
杨瑞续道:“妾身可是听闻,这次渤海人为了保全一族,可是将倾国的礼物送来给你。不但有价值连城的宝物,还有渤海国精心挑选出来的少女,莫非是夫君你动心了,才跟妾身说这些?”
韩健瞅了杨瑞一眼,现在杨瑞有意跟他为难。虽然杨瑞明知道事情并非如此,还如此说,也不是她非要赌气,而是想说明自己的态,就是不能容忍渤海人的存在。必须要将渤海国国民当成是奴隶一样才行。
韩健有些不想跟杨瑞“胡搅蛮缠”,杨瑞执着起来,他自己也觉得难以应付。现在杨瑞认准了一件事,他干脆便选择先冷淡下来,回头慢慢说。总会有一方作出妥协。
等韩健离宫回到东王府内,却见东王府前已经有人在等候。韩健上前去,却发觉是因为与东王府不合而被剥夺了首辅位置的林恪。在林恪身边,还有几名看起来不算年轻,却也不是那种上了年岁的官员。按照洛阳官场讲求资历和家世的背景来说,韩健猜想这些人应该是朝廷的中层官员。
“见过东王。”林恪先上来行礼,随后后面的也都过来行礼。(未完待续。。)
...
...